【特别关注】这两人各奖200万!湖北省政府重磅表彰来了

文摘   2025-01-06 17:17   湖北  


本文约4357字左右,读完14

1月6日

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




▲从左至右:夏桂松、定明月、李姝、徐箭、夏军、庄林、沈焕锋、张振涛、喻爱喜、尹万科



1月6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汉召开,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武汉大学夏军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51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3项),技术发明奖37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8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2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36项、二等奖83项、三等奖106项),青年科技创新奖7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3项。


据悉,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且不重复授奖(即获得过该奖的个人以后不再授予)。突出贡献奖奖金数额为200万元;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金额为100万元;青年科技创新奖奖金额为20万元。上述奖金归获奖者个人所得。


本次授奖项目,充分反映近年来湖北建设科技强省、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成就,体现出以下四大特色:


基础研究能力逐步凸显。基础研究是催生颠覆性技术的源头,是推动未来产业的关键支撑。本次通过评审的自然科学奖项目51项,获奖率达到63.75%,较去年增长22.78%,体现了我省原始创新能力的跃升。


省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有67项省属高校牵头的项目拟授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27项。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单位分别获得一等奖。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在入围的应用研究类项目(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比达到89.02%,其中73项由企业牵头完成(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


重点技术领域成果涌现。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优势产业,“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及新兴特色产业等涌现出了一批重点成果,具备冲击国家奖的实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申报的“大型高扬程升船机成套关键技术及应用”、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申报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关键技术与新药创制”,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夏军院士简介

我国首位水文学博士

研发“长江模拟器”

夏军,男,1954年出生,湖北广水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先后获得国际水文科学奖、IWRA周文德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夏军院士是我国首位水文学博士,长期进行流域水循环、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综合管理应用等研究。他提出的时变增益水文非线性系统理论,在长江、汉江、淮河及全球60多个不同气候带洪水预报及防洪减灾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水文科学理论创新。研发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在湖北汉江生态补偿工程立项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进行应用。研发的“长江模拟器”以长江为对象、水循环为纽带,具有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等功能,实现“了解过去长江、认识现在长江、展望未来长江”,在自然资源部长江岸线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环境部“国家长江中心智慧平台”运行和决策中得到应用。在国际水资源协会等知名国际水组织进行交流推广,推进水文水资源领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了湖北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获得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李培根院士简介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百余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李培根,男,194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现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大学领先奖,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李培根院士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智能制造系统运行优化等方向深耕40余年。他创建的制造系统全主动调度理论,创新性提出的平衡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的自适应混合优化算法,构建的“预测-建模-优化”制造系统动态调度方法体系,刷新了TA等国际基准调度问题中100多个实例的最优解纪录。主持研发国内系列具有自主版权的工业软件,实现了国产替代,其中CAPP主导产品成功应用于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中国空间站、12米大型盾构机等国家重大工程;制造系统运行优化软件成功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国产大飞机C919等国家重点型号产品。100余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专利转让近2亿元。获得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楚商智库

延伸阅读:

武汉大学获奖个人和项目

聚焦科技力量 见证荣耀时刻

1月6日 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武汉大学夏军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定明月教授、张振涛教授获青年科技创新奖

武汉大学牵头项目荣获

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5项

另有参与项目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获奖总数取得新突破

接下来和珞珞珈珈一起直击现场吧~

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夏军




夏军院士致力于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非线性研究,创新了时变增益非线性模型与方法,解决了复杂水文系统非线性模拟难题,在我国和全球60多个不同气候带的洪水预报及防洪减灾中得到验证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流域水系统和长江模拟器等成果,应用到我国长江以及黄河、淮河和西北地区水管理,产生了突出效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际水资源研究与环境管理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在推动湖北省、国家和全球水安全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湖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





定明月



▲定明月团队


定明月,长期专注于碳中和领域碳基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低碳能源小分子定向催化转化,钢铁、水泥等重排放工业CO2减排利用、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曾荣获2024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奖(全国11项),研究成果在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领域应用广泛。




张振涛


▲张振涛团队


张振涛,长期从事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针对此类疾病发病率高、诊断和治疗困难等现状,张振涛及其团队发现了神经损伤的新机制,开发了新的诊断手段和治疗策略,该发现对认识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发诊疗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武汉大学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获奖情况一览




武大牵头项目获一等奖7项,参与项目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01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基于碱性聚电解质的变革性氢能电化学科学与技术

▲庄林团队


庄林团队围绕碱性聚电解质电化学技术问题,实现从科学原理到材料器件的关键突破,推动了这一新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在新一代燃料电池和电解技术的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关键材料碱性聚电解质实现了从“书架”走向“货架”的巨大转变,这一进步将为我国绿氢生产和CO2转化利用等碳中和技术提供重要的材料与技术支撑。




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分析和几何问题

▲尹万科和涂振汉团队


尹万科和涂振汉团队围绕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全纯不变量和全纯映射展开研究,解决了沃尔夫奖得主Moser提出的Bishop正规型猜想、Dolbeault等提出的余二维CR奇异流形的复Plateau问题以及等维华罗庚区域间全纯逆紧映射的刚性问题。提出了单位球间全纯逆紧映射的间隙猜想并解决了第三个间隙现象,在Bloom猜想和D’Angelo猜想上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抗病毒天然免疫识别与信号转导调节机制

▲李姝团队


李姝团队深入研究了病毒核酸识别和抗病毒天然免疫时空调节机制,发现了抗DNA和RNA病毒天然免疫识别及信号转导调节的一系列分子,推动了对抗病毒天然免疫有效启动和适时终止机制的了解,为人类最终阐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规律、防治感染和免疫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知识信息。




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深度学习方法

▲夏桂松团队


夏桂松团队围绕从遥感图像数据到地物信息和知识转化的科学难题,通过多粒度大规模遥感解译基准数据构建理论、多维度遥感图像旋转框目标检测深度模型、多层次遥感图像场景与地物分类方法,系统地建立了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深度学习理论与方法体系。该成果在对地观测、国防安全、灾害应急、智慧城市等领域已深度应用,推动了国际遥感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


02
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支撑电网频率安全的直控式负荷规模化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徐箭团队


徐箭团队的成果面向电网频率安全需求,聚焦直控式负荷规模化调控关键技术,首创了受控负荷阻尼因子的概念,突破了蓄热型工业负荷有功安全精细化调节技术瓶颈,攻克了配电网馈线负荷有功连续自适应调节技术难题,实现了基于受控负荷阻尼因子的规模化直控式负荷的分散协同控制,有效提升了系统频率调节性能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对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并确保其频率安全意义重大。




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辐射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沈焕锋团队


沈焕锋团队围绕国产卫星数据的辐射质量瓶颈问题,开展了20多年理论、技术与应用的贯穿式研究,构建了多层统一的辐射质量提升理论框架体系,攻克了系统辐射定标、复杂退化校正、全链辐射提升等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资源、环境、气象、海洋等多个系列国产卫星的业务化地面处理系统,大幅提升了国产遥感数据的定性表达与定量刻画能力,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测绘制图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精准诊疗关键技术构建及临床应用体系

▲喻爱喜团队


喻爱喜团队聚焦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诊疗难题,开展了系统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了可实时动态显示微米级四肢循环系统生理及病理状态的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的精准诊断并介导皮瓣切取等修复手术;设计制备了钽系列生物骨植入产品,适合修复严重非规则性骨缺损;创新研制了新一代负压技术材料及相关产品,满足了临床上不同场景、不同类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需求;创建了系统规范的新术式,适配修复各种类别骨与软组织缺损,建立了该系列疾病临床诊疗的新策略。






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

无数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为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荣誉的取得将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

以不懈努力与执着钻研

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照亮科技前行的广阔道路



来源:楚商智库综合武汉大学、湖北日报等 

总编辑:王涛  值班编辑:欣怡  编发:欣怡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7891882)

楚商智库已进驻

新华号、雪球号、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
搜狐号、一点资讯

加入楚商联合会


长按扫码领取楚商联合会会员申请表

推荐文章

【特别关注】最新发布!湖北优化营商环境的绝招都在这里

【新观察】网红效应反噬?估值15亿知名品牌全部倒闭!

【头条】签约超1800亿!世界500强的“樱花之约”火爆启幕

【智库专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退休,曾因推动公车改革闻名

【智库动态】楚商走进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会见并座谈

【智库动态】基层调研行:走进十堰

【建言咨政】武汉市科技局对王涛委员提案答复:19项措施打造科创之城

楚商智库
楚商智库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组建的,开放式、综合型应用研究平台。旨在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最有效,最实用的决策参考和智能服务,打造楚商崛起的最强脑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