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 这个世界对谁友好?

文化   2024-08-15 21:28   中国香港  


导语


是自甘退缩,过着越来越不接触、越来越孤立的生活,还是致力于重新建立联系?生于斯世,难道我们不想关心任何事情吗?


   

     No.1

 这个世界对谁友好?

当我提出,这个世界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的时候,我收到一大堆的评论,质问我:这个世界对谁友好呢?它对年轻人不友好;对小孩不友好;对女性不友好;对穷人不友好;对农村人不友好,等等,等等。


评论者的身份各不相同,但似乎有一条主线将他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他们觉得全世界都不关心他们的痛苦——无论这种感觉是否与现实相符。而且,有意无意地,他们把自身视作弱势群体。


比如,一个很典型的评论是:“还不友好??你们在给自己制定退休工资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年轻人出路,给独生子女出路?多少农村独生子女结婚后需要赡养四个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都不敢生病生孩子。”


有很多从年轻人角度发布的评论,可以推演出,评论者应该属于年轻人群体。例如说:


“当前的社会是历史上对老年人最友好的阶段。看看年轻人,真是人到40不如狗。”

“还不好?退休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都高,还想咋样?”

“似乎非常明显的是,养老金对你们挺友好的。”

“不友好?我们年轻人都在给老年人赚退休金。”


读着这类评论,让人隐隐地感到,现在的社会中年轻人对老年人甚至产生了敌对情绪。估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这种情绪会越来越显著。


No.2

 年轻人的消极抵抗


上述评论背后的现实是: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向养老金体系缴费的年轻职场人士越来越少。在网络论坛上和朋友圈里,年轻人在质疑是不是应该为养老攒钱。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失业者,还是兼职或自由职业者,都在暂停缴纳养老金,或者干脆不缴纳养老金。他们的理由是,工作机会匮乏,工资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很多年轻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反应不仅是不交养老金,减少生育及消费构成另外一种消极的抵抗。没房贷没车贷没有下一代,部分00后自称“绝代佳人”,就打算一个人这样过。偶尔想到以后老了谁来照顾自己的问题,他们会开玩笑说:“到时候孤独终老死在家里也有可能。”在这样的心态下,绑定在社保上的买车、买房、落户、子女入学,在下一代不确定的生活里,不再拥有优先级。


这样的态度,你可以叫它冷漠,叫它自私,叫它“无所谓”。


还有一种常见立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世界,对一切弱者都不友好。”言下之意是,除了接受既定游戏规则,你还能怎么办?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他们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围绕年轻人设计的,这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优胜劣汰,谁能改变。”


敌意与关心成反比。随着对彼此的敌意似乎在增长,对彼此的关心程度似乎也在下降——如果觉得“没人关心我”,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人呢?如果认定“社会对我不公平”,我为什么要关心社会呢?


是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问题要考虑,有时感觉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问题都太大了,不管是老龄社会,还是气候变化,关心它们有什么意义?即使那些坚持关心的人,在共识难觅的今天,也难免喟叹一声:关心不动了。


当你只剩下这么多精力时,向内转是很自然的;而把这些精力花在一个抛弃你的世界中,则感觉是一种浪费。


No.3

 诉诸情感,与人交往


所以,我对这些评论的第一个反应是:人们都变得更加自我中心了。人们正从广阔的世界中撤退,变得“只扫门前雪”。支持社会、亲近他人越来越少,远离社会、自我沉迷越来越多。


第二个反应是,不快乐的人更多了。快乐的人一般不会沾沾自喜,而是与世界打成一片。只有悲伤的人才通常忙于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关注。


情感有积极有消极。积极的情感可能带来道德提升,也就是当看到别人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时,我们会有一种被激励的感觉。不妨回想一下,慈善机构是如何努力让我们做慈善的,它们给出了很好的论据和理由,例如,展示留守儿童如何缺乏关心和照顾,以及背后所有的统计数据。它们总是诉诸理性。然而根据认知与情绪研究者的发现,诉诸情感可能是一种更有力量的方式,不仅会让人们觉得“这些可怜的孩子真苦啊”,而且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够通过帮助他人来激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相反,总是沉溺于“消极情感”——被一系列不良情绪所环绕——会使人们更不愿意起身做某事。那些快乐和精力充沛的人更愿意关心他人。因此,如果缺乏与世界的接触,很可能是潜在不快乐的症状。



“无联系生活”状态是造成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哪怕与出租车司机只聊上两分钟,也能让你觉得与周遭的人更有联系。如果一点联系都没有,我们就会丧失复原能力,导致深深的集体倦怠感。现在很多人都在面对无助和无望的绵绵细雨。


同一风暴,舟船不同。尽管最终导致的内向倾向可能是相同的,但其原因及心理影响却大不相同。无论如何,如果不想生活在一个解体的社会,我们将不得不作出选择。比如,是自甘退缩,过着越来越不接触、越来越孤立的生活,还是致力于重新建立联系?生于斯世,难道我们不想关心任何事情吗?


我们的灵魂需要他人的抚慰,我们的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你周围的人对自己小圈子之外的人表现出关爱,你也会这样做。而一旦我们开始关心他人,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这个道理,我们的老祖宗早已明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首发《财新周刊》2024年第32期,8月12日出版)


 ▶更多阅读推荐

胡泳 | “我不觉得照护是徒劳的”
照护者说|胡泳:异秉
胡泳丨所有的照护,最后都是两难选择
胡泳 | 每个人都在照护之中

赞赏


照护者说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赞赏支持,谢谢支持!


beingdigital


本人公号所刊载原创内容之知识产权为本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欢迎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胡泳 或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留言。




“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胡泳
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