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孩子受霸凌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文摘   2024-11-27 06:06   山东  

微信已打乱公众号推送顺序,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将【校园安全云服务】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更新。


引发孩子受霸凌的原因及

应对策略

霸凌始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已引起诸多关注。如日本、美国、英国等国相继发声准备为霸凌专门立法,而法国则已经颁布了霸凌相关法案。同时,随着国内不断爆出严重的霸凌事件,我国对于霸凌的重视也日益增强,如《人民日报》曾发表“面对校园暴力必须零容忍”专文。此外,我国关于霸凌立法的声音也逐渐高涨,这都说明了霸凌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国内学校开始增添关于霸凌的讲座,而家长也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反霸凌的教育。不过在这些教育内容中,学校大多从“霸凌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入手,试图在道德上建立屏障让学生远离霸凌;家长则更多地从“当霸凌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以及“你应该学会反击霸凌”这两个角度入手。归根结底,还是在关注受到霸凌的孩子本身。可事实上学生受到霸凌,并不只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还有其背后的同伴、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因素。我们常常忽略这些多重诱因,只将目光聚集到学生自身,导致“治标不治本”。因此,关注霸凌背后的诱因,为孩子筑起一道“霸凌防线”,是家长和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


“吵”出来的霸凌

我们常常认为孩子受霸凌都是因为其太老实,以及霸凌施与者的道德低下。可实际上除了这种固有的认识,霸凌的背后还有很多诱因,最直接的诱因之一就是家庭因素


例如一个孩子来自经常产生争吵甚至暴力冲突的家庭,那么该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争吵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有一种“沟通就是要吵架”的认知,从而导致其不愿意与人沟通。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认为“沟通会获得痛苦”,进而避免与人社交。因此在家庭当中没有良好的互动氛围,经常看到吵架与家庭暴力的孩子,往往在学校中也表现为社交能力低下,这增加了他们受到校园霸凌的风险。这也是“我家孩子不说话,非常老实,别人就欺负他”的认知来源之一。其实孩子并不是“老实”,只是不了解或是不知道怎么才能与同学进行正常的社交,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歧视、霸凌的出现。同时,我国学者邓林园等人研究中也发现,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的亲子冲突与父母冲突水平越高、密度越大,受欺凌的风险也就越高。


“教”出来的霸凌

除去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也是孩子受霸凌的重要诱因之一。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多于家庭,其成长会受到校园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校因素两方面。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方式不当,从而让孩子受到霸凌。例如,班里某一个同学总是被老师批评,时间长了,同学们也觉得这个学生很差劲,甚至也会学起老师的样子批评他,嫌弃他。这就是典型的“不良师生关系”导致的校园霸凌。在长期的被否定过程中,孩子会产生自卑、自我否定、逆来顺受等现象,这些都增加了孩子被霸凌的风险。更有甚者,由于老师对孩子的表现不满,让全班同学“谁也不许理他”,这也是不良师生关系引起霸凌的典型案例。学者桑伯格在2018年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后者这种霸凌是老师“授权”的,因此伤害级别往往高于普通的霸凌事件。


在学校层面上,孩子受到霸凌的诱因往往是其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以及认为学校环境氛围不好。例如,认为学校整体学风较差、师生不务正业,或是觉得学校坏学生很多、安全感很低等。这些负面的认知,降低了学生和学校的联系,也减弱了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沟通的欲望,从而增加了学生被霸凌的危险。如果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则更容易让霸凌在初期阶段被制止。美国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医学研究所早在2009年就做了相关研究,证实了这种观点。

“住”出来的霸凌

孩子居住的社区也是诱发霸凌行为的一个因素。有研究表明,社区环境的安全程度越低,孩子感受到霸凌的风险就越高。其中社区同年龄层的霸凌风险,也就是“邻居家的小孩”给孩子带来的霸凌居多。


由于社区环境的安全程度较弱,来自物业与家长的监管、监察力度较小甚至缺失,就导致了青少年间容易产生霸凌行为,增加了孩子面临霸凌的可能性。比如我们都知道,一个社区里常会有一两个“坏孩子”,而如果社区环境安全程度弱,这些坏孩子在“欺负人”的时候就可能根本没人知道,也没人制止,因此必然助长这种“欺负人”的行为。而“坏孩子”们长期对社区内的孩子实施“欺负”行为,社区内孩子受到霸凌的风险就升高了。


此外,邻居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如邻居经常争吵,夫妻间常常使用暴力,也会让孩子产生对社交的负面认知,从而提升受到霸凌的风险,可见“昔孟母,择邻处”是有智慧的。

“玩”出来的霸凌

除了环境因素,孩子们自身的社交状况如果出现问题,也会导致孩子面对霸凌的风险增加。学者塞尔迪奥克在研究中发现,孩子们能否有一个或几个较好的玩伴、朋友,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是否会受到霸凌行为。


当孩子们有较好的朋友时,他们的社交能力往往能够正常发展,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不容易遭到排斥。若孩子有不好的社交行为,同伴有时能够起到纠正作用。如果孩子缺乏朋友,社交能力就会减弱,正常社交行为受到影响,就可能受到同学或同伴的排斥。欺负“落单”的小朋友在霸凌现象中十分常见。因此,拥有朋友支持的青少年儿童,更容易避免被霸凌,因为在霸凌发生时由于有朋友的帮助,更容易让孩子对霸凌说“不”。而孤独、没有朋友的孩子则更容易受到霸凌。



如何为孩子构筑霸凌防线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因素之外,孩子的性格、心理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们受到霸凌的诱因。且这些诱因不仅使青少年儿童受到霸凌的风险增加,也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成为“施暴者”。可见危害不仅是严重的,更是双向的。故而不管是出于让孩子免受霸凌伤害,还是出于让孩子不要成为施暴者的双重目的,构筑一道霸凌防线是十分必要的。



家长注重和睦家庭氛围的营造,并加强孩子的生活监察力度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行为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回家不爱说话”“突然对家长喊叫”“表现出对上学的抗拒”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遭受了霸凌。由于这些影响和孩子青春期的表现混杂在一起,对此不容易分辨。家长有时会认为这只是正常的心理波动带来的,所以会给孩子预留一些空间,采用放任的方式处理。可事实上,此时的孩子或许已经受到了霸凌问题的困扰。家长平时应在发现孩子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变化以及孩子身上出现上伤痕时,及早、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弄清是学习上产生了一些问题,还是受到了霸凌伤害?从而让孩子有机会说出真实的遭遇。另外,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平时都和什么样的朋友来往,避免孩子与一些行为不端的同龄人频繁接触。


学校加强防霸凌教育,并创立良好校风学风

针对学校环境而言,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让孩子免受霸凌的重要环节。让教师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懂得当师生关系出现不良走向时应如何处理,能够有效加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此外,对教师队伍进行霸凌科普工作,提升霸凌行为界定的认知水平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老师带头霸凌而不自知的情况。


同时,学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让学校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凝聚力,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对于处罚霸凌行为的坚定立场,可以有效避免、扼制霸凌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受霸凌者敢于站出来揭发,还能让霸凌者懂得霸凌行为的恶劣性,并对之产生畏惧。此外,学校对学生也要进行霸凌行为的科普,做到“全校一体,拒绝霸凌”。


社会对孩子霸凌问题的高度重视

社会对霸凌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助于为孩子构筑防线。例如,主流媒体发声,乃至社会立法,都代表了这种力量的强大作用。应关注青少年霸凌事件,加强霸凌问题的科普,让孩子更加了解霸凌,明白什么样的行为算是霸凌以及霸凌行为的危害,从而在全社会层面抑制霸凌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恶性霸凌事件发生的次数。同时,高强度的社会关注,也会激荡社会正能量,让人们对霸凌问题“绷紧一根弦”。


了解引发孩子受霸凌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为孩子构筑一条强大、联动的“防线”,才能帮助孩子免受霸凌的侵害。应从你我做起,从社会做起,保护孩子远离霸凌,健康成长!

‍‍

校园安全云服务
「旨在分享研究成果、解读安全政策、追踪安全热点、传播安全知识、创建学校安全智库!」 《安全:是给醒着的人铺床,不是给睡着的人盖被!》 扫净天下不安事,一蓑烟雨任平生! 广交天下好友,愿友人平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