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当丘成桐院士旧居陈列馆的大门缓缓开启,丘成桐院士带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感,轻步踏入了这个充满回忆的空间。
这一刻,对他而言,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温暖的起点——“家”。
丘成桐院士深情地说道:“在‘两大盛会’会场听到一首歌有一句叫‘妈,我回来了’,我很感动。遗憾的是我母亲不在了,我父亲也不在了,但是看到这个房子还挺感动的。我母亲在我长大的时候,总会讲当年在汕头住在哪里,这个家的情形。看了这个房子以后,才有一个全体的观念是三层半建筑。”
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丘成桐院士的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壹
11月19日,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顺昌街区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庆典——丘成桐旧居陈列馆的开馆活动。
这一天,这个承载着国际数学泰斗丘成桐院士童年记忆的地方,正式向公众敞开了大门。
丘成桐院士,这位在国际数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与汕头市副市长王雪竹一同出席了活动并发表了致辞。
丘成桐院士与王雪竹副市长共同为陈列馆揭牌
丘成桐旧居陈列馆内展陈
陈列馆的建立,不仅是对丘成桐院士在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科学家精神和深沉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弘扬。
汕头市委、市政府通过建设这个陈列馆,意在全面展现丘成桐院士的成就和丘氏家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传递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
陈列馆的三层半空间被精心规划,一层聚焦于丘成桐先生的科学成就和对汕头的贡献;二层则展示了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影响;三层及三层半则复原了丘家的家庭文化和生活场景。
开馆当天,首批参观者包括了群众和学生,他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特别是汕头金中丘成桐少年班的学生甘进春,他对丘院士始终关心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精神感到振奋,并立志未来投身数学科研事业。
此外,丘成桐院士的老邻居也受邀参加了开馆活动,他们对陈列馆的复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相信这将激励更多人热爱数学。
活动结束后,丘院士还参观了指南里小区和中山公园,重温了故乡的记忆。
这一天,丘成桐旧居陈列馆不仅成为了汕头新的文化地标,更是青少年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它将激励着新一代年轻学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丘成桐院士致辞
贰
丘成桐,这位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数学家,1949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汕头,祖籍广东梅州蕉岭。
他的父亲丘镇英(1911年—1963年)是一位广东蕉岭出生的著名教育家,193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次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
丘镇英与多位学者如钱穆、凌道扬、张发奎等有深厚的友谊,他著有《西洋哲学史》,是内地在香港的知名教师,曾在香江书院、崇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等校执教。
丘成桐的母亲梁若琳女士,与丘镇英共同营造了一个重视教育和学术的家庭氛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丘成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学术熏陶。
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完成了本科学习,并以惊人的速度三年就提前毕业。
1969年,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并在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丘成桐的学术生涯璀璨,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以及哈佛大学等地担任教授,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丘成桐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和广义相对论等。他的工作对数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后,更是名声大噪。
他获得的荣誉无数,包括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以及沃尔夫数学奖等。
2023年,他荣获邵逸夫数学科学奖,再次证明了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丘成桐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数学人才,在香港中文大学创立了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2009年,他加入清华大学,担任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为推动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丘成桐院士旧居陈列馆的大门缓缓开启的那一刻,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位科学巨人对根源的深情回望,更感受到了一个儿子对父母、对出生地无尽的眷恋和敬意。
丘院士的脚步轻盈而坚定,每一步都踏在了时间的琴弦上,奏响了记忆的旋律。
丘成桐院士与王雪竹副市长等与会专家、领导合影
“家”,这个简单而又温暖的词汇,对于丘成桐院士而言,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情感的寄托。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家族传承的尊重和对文化根源的珍视。
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丘家的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映照着丘成桐院士辉煌的科学旅程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师生代表在丘成桐旧居陈列馆前
正如丘院士所言,尽管父母已不在,但这座旧居却如同他们的精神一样,永远屹立不倒,激励着后来者。
这不仅是对丘成桐院士个人的致敬,更是对所有为国家、为科学、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人的致敬。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初心和使命,也看到了一个家族的荣耀和传承。
随着陈列馆的开馆,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声明:
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抄袭,侵权必究。
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信息依据来自公开媒体和期刊报道。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