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报告引起了中央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将海丰作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实验区之一,派出联合工作组进行整改。
党性党风党纪实验区是中央纪委从1983年5月开始建立的。
实验区的做法是,由中央纪委和各实验区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党的组织状况、党风状况、党员状况和社会状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实现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措施,为怎样抓好党风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当时,全国有河北、广东、黑龙江、宁夏、北京五个省区市建立了实验区。
根据我们汇报的情况,中央纪委决定将海丰作为广东省的实验地。
中央纪委派我任实验区工作组副组长,广东省纪委派出了研究室主任何水云和另外一名同志,分别任县委书记和工作组组长,又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同志,组成了新的县委班子,从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为海丰“拨乱反正”,研究、探索沿海开放地区党的建设工作。
但是,真正来到海丰后才发现,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当年的海丰,许多乡镇的党组织成为走私犯的指挥部,与王仲案一起立案审查的159起 案件中,涉及316人,党员竟占60%以上。
从哪里改起?
为了找到症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跑遍了海丰的所有乡镇,包括沿海边穷地区,最终梳理出困扰海丰多年的几大难题,如 “台上”干部与“台下”干部的矛盾,“保彭派”与“反彭派”的矛盾(彭指的是彭湃),本地干部与外地干部之间的矛盾,还有当地几个家族之间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等。
这些难题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其实就是干部问题。
筛选、任用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是我们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
海丰县教育局一直是个让各级领导头疼的“烫手山芋”。
当时的教育局长是个知识分子,很有文化,但工作魄力不够,整个教育系统派系斗争严重,天天有人到县委告状,不但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
经过研究,县委认为加强教育局的管理,必须重新选任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局长。
吴华南(1944.11-)
就在这个时候,在调研中偶然碰到的田墘镇党委书记吴华南,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这个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有魄力、有见识。在我的提议下,县委大胆起用了他。
上任于危难之中的吴华南,果然不负众望,半年后,教育局风平浪静,不但没人告状了,而且干部队伍工作热情高涨、积极向上,海丰县的教育工作也由此走上了正轨。
后来,吴华南还先后担任了海丰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最后成长为汕尾市委书记。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我们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仍然坚持反彭的人排除在外,体现共产党干部的鲜明立场;不论资排辈,大胆起用有能力、敢担当的年轻干部……就这样,我们逐步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年轻有为的同志,放在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打开了解决几大难题的突破口,稳定了当地政治局势。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干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推动当地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就必须一手抓作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导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这也是党性党风党纪实验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抓作风,不能只靠说教,关键是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我们整个县委班子,坚持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海丰县穷,我们就更不能贪图享受。
那时候,办公室就是工作组同志的卧室,一张桌子,一张硬板床,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在生活上,我们不能摆出领导干部的架子,但在工作上,我们必须体现出领导干部的样子。
在海丰工作期间,我们遇到过一次严重的山火。
当时正值半夜,听到消息后,我扯了一件衣服就往外冲。
这时,有同志拦住我说,你是县委领导,在家里指挥就行,不用上山,太危险。
我一听就急了,一把推开了他,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不上,谁还会上!
那次,在我们县委班子的带领下,各委办局的领导同志都冲在了救火的第一线,看到我们往山上冲,许多干部和群众也都自发地加入,最后一起努力扑灭了山火。
也许是我们这种身先士卒的态度,打动了当地的党员干部,打那次开始,我们都感觉到,他们对我们的疏远感明显淡化了,主动找我们聊天,汇报思想的逐渐增多。
庸懒无为作风也随之开始转变,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