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坑镇沙路村生产的“油光帽”,有段古!

时事   2025-01-07 12:01   广东  

在怀集县冷坑镇富瑞村,

斗笠不仅是遮阳避雨的工具,

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

富瑞村因沙路自然村盛产“油光帽”,

被誉为“竹帽之乡”。
























相传有沙路村中一族老

以斗笠避虎脱险的故事,

一时之间,

洛阳纸贵,

沙路村的斗笠供不应求,

至今该村已有近两百年做笠帽的历史。





一踏入富瑞村,

便能看到村前屋后种植的粉单竹,

挺拔而翠绿。

记者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

粉单竹生长迅速,且质地柔软,

非常适合精细编织,

因而成为富瑞村制作斗笠的主要材料。


在沙路村的郭叔家,

三位老人围坐在门口,

一边闲聊家常,

一边忙着手中的竹编活。

郭叔和他的堂兄弟们

每月能编织出约200顶斗笠,

每逢圩日,

他们便将这些斗笠带到镇上售卖。



“我从8岁开始跟着父辈学习编织斗笠,做了60年了。”郭叔笑呵呵地说,斗笠看似简单,但制作工序繁琐而复杂。需先将成材的粉单竹砍下,破竹削篾,在一个脚子架上织一个帽朴(模型),编织斗笠时便在帽朴里用纤细的竹篾圈边和结成形,再以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铺在帽子里。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郭叔的手指在竹篾间灵活穿梭,

他的手指似乎与竹篾有着某种默契,

每一次穿梭、每一次缠绕,

自然而流畅。

不一会儿,

一个斗笠的雏形便呈现在眼前。

笠编织完成后,

到了最关键的步骤——涂油,

即以桐油作漆粉刷帽面,

晾干后可使斗笠

更为光润透亮、防水耐用,

沙路人把它称为“油光帽”。

随后,记者来到了

主营斗笠加工的家庭作坊——

郭女士家中。

金黄色的斗笠整齐排列,

铺满了整个庭院。

郭女士在一旁细致地醮上桐油,

均匀地在斗笠外坯上来回滚动。


“斗笠一共需要涂四层桐油,第一层用桐油原色,从第二层开始在桐油中加入颜料上色,最后一层涂油主要起到抛光的作用。每涂一层,都需要阴干晒干后再重复这个步骤。”郭女士还透露了一个小窍门,在桐油中加入适量石灰粉可以增加粘稠度和干燥度,待阴干后再在太阳底下进行暴晒,油纸就不易皱。  




据了解,

六十至八十年代,

是沙路村“油光帽”最为鼎盛时期,

家家户户都制作“油光帽”,

产品畅销县内外。

如今,随着时代变迁,

轻便雨具不断更新,

斗笠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但富瑞村的村民们

依然坚守着这份手艺,

他们相信,

只要有人愿意学,

这项技艺就不会消失。



本文由怀集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莉莉、秦成林

编辑:李卓灵

编校:植敏仪

审核:陈友

投稿方式


   即日起,怀集发布面向广大网友征集与怀集相关的文学作品啦,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图文或短视频哦。如果您有符合要求的作品,只需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将其发送至怀集发布的邮箱hjxcbwxg@163.com)即可。您的作品将有可能被选中,并登上怀集发布进行展示呢,快来积极参与吧!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怀集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怀集发布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110多万人,辖16个镇、2个街道和1个民族乡,面积、人口均占肇庆市四分之一,是广东省人口、面积和资源大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