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技艺,
历经岁月、代代相传,
孕育着无数工匠的热忱与智慧。
在怀集县马宁镇苏沙村一带,
流传着传统手工铸造铜铝器物技艺,
苏沙铸造工艺流程严谨讲究,
是遵循中国传统的“模范法”铸造方式、
且吸收了外来工艺技法后
所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
是其家族铸造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从小就追随祖父和父亲
学习传统手工铸造铜铝铁器物技艺,
虽辛苦,但热爱,
坚守至今已40余年,
近日,
记者来到苏沙铸造工艺传承人
苏希奋的铸造厂,
厂门旁挂着一块印有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牌匾,
走进作业区域,
里面摆满了一个个精美的铸造工艺品,
铸造工匠苏希奋在一旁忙着
与客户沟通铸造香炉的
材质、尺寸和颜色。
“我是家族铸造工艺第四代传承人,接触铸造工艺至今已40余年。这不仅是我养家糊口的技能,还是我从小到大的爱好。”苏希奋满面欢喜地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至今,他精益求精的铸造工艺得到许多人的认可,不少省外客户也慕名前来订制铸造工艺品。
“手工铸造器物,不光是体力活,还是细致活,从做砂胚、固模具、刀雕刻、熔铜铁、注铁水,到冷却成型、拆开模具、打磨抛光、涂漆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注入情感,方能手工制作出一件件精美且有温度的工艺品。”苏希奋一边雕刻模具,一边介绍铸造技艺。只见阳光透过窗户,映射到他那双早已长满厚厚茧子的双手,此情此景,让人为之动容。
衍生出不少现代机械加工品,
手工艺品从被需要到陷入困境,
但工匠人怎会轻易放弃?
为顺应潮流和迎合市场,
苏希奋做出了改变,
通过创新铸造品种、坚持手工制作,
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苏沙铸造业发展蓬勃,
在机械化生产较为落后的时代,
当地手工铸造的厨用器具和
农用工具尤为受欢迎,
特别是农忙时节,
全家都忙于铸造镰、锄、铲、
刀、犁、耙、砂锅等农具和厨具,
供不应求。
而随着工业和科技飞速发展,
插秧机、收割机等新型农机广泛推广应用,
以及市场上各式厨具功能齐全,
面对现代机械化
对传统手工铸造的冲击,
苏希奋从未想过放弃,
而是通过不断调研和学习,
顺应时代潮流,创新铸造品种,
手工铸造出现代人所钟爱的金牛、
麒麟、算盘、葫芦等工艺品,
应市场需求,
苏希奋主打手工铸造香炉、烛台等工艺品,
很多客户不远千里来到苏沙村,
只为订制苏希奋所铸造的工艺品。
这份认可和肯定,
也是他多年来坚守手工铸造工艺的动力。
让铸造工艺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在苏希奋的铸造厂中,
不乏青年人的身影,
眼神中透露着对铸造工艺的喜爱和执着。
他们把工匠师傅所教牢记于心,
认真细致完成好每道工序,
力求铸造出最精美的工艺品。
记者看到苏希奋在耐心地指导
其儿子苏森祥涂漆上色,
使得工艺品更加有光泽。
当提及为何选择传承铸造工艺时,
苏森祥坦言,
他从小在家族的熏陶中接触到铸造工艺,
毕业后,觉得干这一行太苦太累,
就选择到珠三角地区务工。
后来,
看到越来越少年轻人学习传统手艺,
为了这项技艺不失传,
他决定回到家乡,
跟随父亲继续学习铸造工艺。
“由于铸造工序繁多且复杂,我仍需努力学习技艺,特别是雕刻工艺,这需要长时间实践和沉淀,慢慢积累经验,才能像父亲一样完整铸造出一个精美的工艺品。”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苏森祥表示,尽管大多机器替代了传统手工,他相信手工技艺的深度、温度和价值,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未来,他将致力于创新产品款式,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让苏沙铸造品牌越做越响、走得更远。
本文由怀集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嘉琪、谭子星
编辑:聂环贞
编校:植敏仪
审核:李光吉、陈友
投稿方式
即日起,怀集发布面向广大网友征集与怀集相关的文学作品啦,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图文或短视频哦。如果您有符合要求的作品,只需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将其发送至怀集发布的邮箱(hjxcbwxg@163.com)即可。您的作品将有可能被选中,并登上怀集发布进行展示呢,快来积极参与吧!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怀集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