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的塑料模型芯数控铣编程

楼市   2024-10-28 15:55   广西  

点击上方模具工业,关注我们吧

1 型芯结构分析

某模具型芯上有推杆孔、斜顶孔、螺纹孔、筋、标识码等结构,如图1(a)所示,这些结构不需数控铣床加工,在编程前应在型芯模型上封堵孔位,否则会影响刀路的质量。具体方法是从模具总装图中导出型芯模型时,连同推杆、斜顶或其他镶件等一起导出,再用UG替换、删除等命令对模型进行整理,将不需要切削的孔位、字码和筋位等结构从模型上删除后,模型上的分型面、成型面、定位、流道等结构比较清晰,如图1(b)所示。

图1   模具型芯结构

2 加工工艺分析

模具型芯的4个角位上各有1个定位结构,其侧面为5°的斜面。定位与分型面之间各有1条沟槽,沟槽的最小宽度为8.5 mm。在型芯中间有1个侧面为斜面的圆坑,这些位置需运用平底刀精加工到位。实体上的曲面分为成型面与分型面,由于两者对加工粗糙度的要求不同,分型面比成型面粗糙,两者分开编写刀路。流道位于分型面上,需要选择专用刀具进行切削;对于成型面上凸起根部的过渡圆角,因其R值较小,需设计清根刀路切除。
型芯选用GS738材料,热处理后的硬度为38 HRC,型芯外形尺寸为300 mm×200 mm×30 mm。由于热处理后材料硬度较高并考虑型芯的结构,选择硬度值较高、耐磨性能较好的刀具进行切削,如选择φ30R5 mm合金刀用于型腔铣粗加工,选择 φ20R0.8 mm合金刀进行等高切削,对于分型面和成型面,选择φ10R5 mm的钨钢球头刀进行平行切削,对于筋根部R值较小的过渡圆角,选择φ2R1 mm的钨钢球头刀进行清根。由于型芯热处理后的硬度值较高,对刀具的磨损较大,为了保护刀具,一般是先粗加工后再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

3 设计刀路

3.1 编程前准备工作

用UG进行数控编程前需对编程的对象创建型芯坐标系与几何体,创建几何体的作用是定义加工的对象,对于没有定义的模型或曲面则不能对其进行刀路编写,具体过程是选择“应用模块”菜单,再单击“加工”,在弹出的命令按钮栏中单击“创建几何体”即可按要求设定型芯坐标系与定义编写刀路的对象。完成上述步骤后才能进入编写刀路的环节。

3.2 编写粗加工刀路

型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位于分型面以上,由多种不同结构组成且形状复杂,下半部分位于分型面以下,主要作用是与镶框配合,其形状是带圆角的型芯轮廓。如将上、下两部分合并设计粗加工刀路,则所设计的刀路存在许多跳刀,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应根据实体上不同的结构分两部分进行编程,针对上部分的复杂形状,选择“型腔铣”命令设计粗加工刀路,其步骤是单击“创建工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类型”设为“mill_contour”,将“子程序”设为“型腔铣”,切削刀具选择φ30R5 mm合金刀,将“切削模式”设为“跟随周边”,粗加工刀路如图2(a)所示。针对下部分型芯轮廓的圆角,单独用等高切削命令编写刀路,这样可以用双向切削进行加工,减少抬刀,有利于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选择UG的“平面轮廓铣”命令进行编程,切削深度和进给率与粗加工刀路相同,所设计的刀路如图2(b)所示。粗加工后需要热处理,将所留余量设为2 mm。因型芯在热处理前进行粗加工,材料的硬度较低,可将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适当调大,切削深度设为0.8 mm,进给速度设为2 000 mm/min,主轴转速设为2 000 r/min。粗加工后,型芯基本轮廓已呈现。由于型芯4个定位与分型面之间的间隔较小,刀具无法切削,余量较多,如图2(c)所示。

图2   粗加工刀路

3.3 编写剩余铣刀路

由于定位结构与分型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粗加工时所用刀具的直径,粗加工时没有得到有效切削,针对此情况应设计剩余铣刀路,用较小的刀具切削该区域。使用UG剩余铣命令进行编程,将切削模式设为跟随周边。为防止切削其他位置,仅选择定位与分型面区域之间的曲面,并将切削的起始高度设为定位的顶面。前2个定位结构与后2个定位结构的高度不一致,应分开编写程序,针对前2个定位结构编写1个程序,针对后2个定位结构编写1个程序,有利于控制切削时的起始高度。由于定位结构与分型面之间的沟槽最小宽度为8.5 mm,且单边余量为1 mm,使用φ6 mm平底刀进行切削。所用刀具直径较小,为了保护刀具,适当减小切削深度,设为0.2 mm,剩余铣刀路如图3(a)所示。在剩余铣后,4个定位结构与分型面之间的区域得到有效切削,切削后的实物如图3(b)所示。另外,热处理前中间圆坑可以保留较多余量,不需要编写剩余铣刀路。

图3   切削定位与分型面之间的区域

3.4 热处理及镶件安装

粗加工后再对型芯进行热处理,然后线切割斜顶孔、镶件孔和推杆孔等,将镶件装配后与型芯一起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可同步切削镶件,装配镶件后的型芯如图4所示。

图4   线切割后装配镶件的型芯

3.5 编写半精加工刀路一

热处理后的型芯硬度为38 HRC,表面硬度高,且热处理前粗加工时所留余量超过2 mm以上,另外,型芯上已安装镶件,镶件与型芯表面的余量不均匀,因此需要使用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直径较大的刀具以等高切削的方式进行半精加工。使用UG的“深度轮廓铣”命令设计等高切削刀路,选择 φ30R5 mm刀粒刀,切削深度为0.3 mm,刀路如图5(a)所示,切削过程如图5(b)所示。

图5   设计半精加工刀路一

3.6 编写半精加工刀路二

经过上述切削后,4个定位结构与分型面之间以及型芯中间的圆坑都没有得到有效切削,再次对这些区域设计剩余铣刀路,所用刀具为φ8 mm平底刀,切削深度设为0.2 mm,剩余铣刀路如图6所示。与热处理前的粗加工刀路有所不同,型芯热处理后,中间圆坑也编写剩余铣刀路。

图6   剩余铣刀路切削狭窄位置

3.7 编写半精加工刀路三

上述刀路为等高切削,曲面存在台阶,余量不均匀,且材料硬度高,需用平行刀路将型芯上的曲面全部切削一次,使曲面上的余量均匀后才能进行精加工。此时适合使用UG的区域轮廓命令编写平行铣削刀路,所用刀具为φ12R6 mm球头刀,此处只切削型芯上的曲面,不对型芯上的平面、定位、圆坑等进行切削,如图7(a)所示,经过平行切削后,曲面上的台阶已被切除,曲面平滑,余量均匀,如图7(b)所示。

图7   设计平行刀路

4 编写精加工刀路

型芯表面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如平面、斜面、曲面、流道、根部圆角等,为了使精加工刀路设计更合理,不同的结构应分开进行编程。4个定位结构和中间圆坑的侧壁都为5°斜面,适合采用等高切削;4个定位结构的顶面和基底、圆坑的底面,适合采用平面铣切削;分型面和成型面都是曲面,适合采用平行切削;对于成型面上凸起根部的过渡圆角,适合采用清根刀路进行切削;流道的横截面为梯形,适合采用成形刀切削,以下对这些刀路分别进行介绍。

4.1 设计等高切削刀路

4个定位结构和中间圆坑的侧壁都是5°的斜面,适合用平底刀进行等高切削,选择UG的“深度轮廓铣”命令,定位根部的沟槽宽度为8.5 mm,使用φ8 mm平底刀进行切削。切削深度为0.1 mm,进给速度设为2 000 mm/min,主轴转速设为2 000 r/min。由于4个定位结构、圆坑的高度各不相同,应分开编写程序以方便设定加工起始高度,刀路如图8所示。

图8   等高切削加工斜面

4.2 设计平面铣刀路

对于4个定位结构的顶面和基底面以及圆坑的底面,适合用平底刀进行切削,选择UG的“带边界面铣”命令。其中4个定位结构的顶面和基底面为开放型,适合采用双向切削,圆坑的底面为圆形,适合采用环状切削,因此两者应分开编写程序,进给速度与主轴转速与前面设置相同,刀路如图9所示。

图9   带边界面铣刀路加工平面

4.3 设计曲面刀路

型芯表面的分型面和成型面都为曲面,采用 φ12R6 mm球头刀进行平行切削,但两者对粗糙度的要求不同,成型面需抛光,粗糙度值较低,步距一般设为0.1 mm;分型面兼具有排气作用,因此分型面的粗糙度值较高,步距比成型面较大,一般设为0.2 mm,分型面和成型面应分开编写程序,采用UG的“区域轮廓铣”命令编写刀路,进给速度设为 2 000 mm/min,主轴转速设为2 000 r/min,如图10所示。

图10   平行刀路加工成型面和分型面

4.4 设计流道刀路

型芯上的流道是横截面为梯形的沟槽,一般用成形刀以外形铣削的刀路来回切削。在编程前先沿流道的中心创建一条连续的曲线,再用拉伸命令创建一个拉伸曲面。选用UG“固定轮廓区域”命令编写刀路,将驱动方法设为曲面区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拉伸曲面设为驱动几何体,将刀具位置设为对中,将切削模式设为往复,切削流道的刀路如图11所示,需注意切削流道时的步距与平面铣不同,是指每次切削的深度而非沿平面侧向移动的距离。

图11   切削流道的刀路

4.5 设计清根刀路

成型面上有8个凸起,其根部过渡圆角的半径较小,用φ12R6 mm刀具对成型面进行平行精切削时,无法切削其根部,因此必须设计清根刀路。根据凸起根部圆角的大小,选择φ2 mm的球头刀进行切削。为了保护刀具,应减少每次的切削量,将步距设为0.03 mm,进给速度设为100 mm/min,主轴转速设为3 000 r/min,采用UG的“区域轮廓铣”命令设计清根刀路,切削方式选择跟随周边环状切削,对1个凸起清根后,自动跳转对另1个凸起进行清根,如图12所示。

图12   设计清根刀路

4.6 仿真模拟

全部刀路设计完成后应对其进行仿真,以检查其是否会出现异常,该型芯仿真效果如图13(a)所示。如果仿真过程中发现异常,需对出现异常的刀路进行修改后重新仿真,直到刀路全部正确为止,加工后的型芯实物如图13(b)所示。

图13   仿真模拟及实物

原文作者:苏吉阳
作者单位:厦门技师学院


《模具工业》杂志不接受任何代理方式投稿,敬请作者访问网站投稿https://mjgy.cbpt.cnki.net/
订阅杂志请加发行部QQ2762515535或致电0773-5888375垂询

模具工业
模具工业公众号是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模具工业》期刊、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和机械工业职业能力评价模具行业分中心的行业服务平台,为模具行业提供最新的技术动态、模具专业知识、标准制修订、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及人才培训评价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