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即逝,一年又要结束了,咱们的传统节目——“年度书单”它又来啦!
作为中图网的一名编辑,一方面为每周荐书推文输出内容,另一方面为了直播,今年照例读了很多书。
今天是12月30日,2024年马上结束,小图为大家准备了年度书单,总结出了在这一年的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小图始终认为读书是很个人化的行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图书的欣赏类型不同,所以书单仅仅是做一推荐和分享,如果您正书荒,可以将这份书单作为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您有明确的阅读目标,那将此推文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就好~
话不多说,赶紧来看!(有些已经发过推文,我将传送链接一并放上。排名不分先后。为避免篇幅冗长,推荐的25本书都放在了文末书单中)
传送门:712页,时隔6年终于啃完
这本厚达700多页的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旅居西欧期间创作完成的。这本书我在6年前读过一个版本,翻译和编排非常糟糕,今年重读了一遍其他版本。
书中广泛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现状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熟悉陀爷的读者一定知道,他善于表现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社会与道德的冲突,这本书也不例外。和陀爷之前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同,这本书中更多出现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幻觉、梦谶、疾病,给人一种朦朦胧胧、模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作者强调自己展现的才是现实。
白痴——说的正是书中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他不谙世事,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再加上他以前经常发作癫痫病,由此人们给他贴上了“白痴”的标签,但是他像白玉一样纯净无暇,善良正直,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者会发现,公爵身上的某些特点正是以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体验为依据写成,比如公爵患有癫痫病,他发病前的状况正是作者根据本人的感受写出来的。小说中有一处对话是公爵讲述了死刑犯在临刑前的状态和心理活动,也正是作者本人的经历,陀爷曾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的临刑前几分钟才被该判为服苦役。所以这个人物带有作者的半自传性。
陀爷自己也承认小说中的弊端:“小说写得太匆忙,有许多繁冗拖沓之处,写得不成功,但也有一些写得成功的地方。我不是为小说辩护,我是在捍卫我的思想。”
传送门:想了5个标题,都配不起这本书
“向上,不是向北。”
这是脱离二维来到三维世界的通关密语。那脱离三维来到四维世界的密语又是什么呢?
如果有一天在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了四维生物,Ta会是什么形态?如果Ta带我们游历四维的世界,那将会是什么体验?将立方体的八个端点继续延伸,会不会出现十六个端点?这个超级立方体会不会有八条侧边?Ta看我们,是不是觉得我们很愚蠢?我们看Ta,会不会觉得Ta就是这个世界的神?
这本书,我想推荐给对空间、对维度感兴趣的朋友,作者以童话故事的手法写出了这本书。另外,它还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本讲维度的科普书,讲故事的童话书,它还是一本政治隐喻书。它隐喻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男女两性的不平等,统治者又是如何运用手腕镇压人民的。总之,像“反乌托邦三部曲”一样,这部分看得人不寒而栗。
也许最深刻的道理就隐藏在最简单的事物里。是时候打破认知局限,撕下傲慢的面具,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新鲜事物了。
传送门:552页,这书看得我毛骨悚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传来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四号反应堆被一场相当于点然60吨TNT炸药的爆炸扯成两半,整栋大楼都在颤抖。反应堆的堆芯已经完全炸毁了。3公里之外,普里皮亚季的市民仍在沉睡。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32小时后,他们将被撤离,这里会成为一座鬼城,直到今天。
这是一场全人类的浩劫,为什么说它比任何一部恐怖片更恐怖?不仅事件经过令人触目惊心,事后事件亲历者的辐射病则更惊悚。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我几乎是屏息读完的,脚趾抠地,手心冒汗,毛骨悚然。说它比任何一部恐怖片还恐怖百倍绝不夸张,因为它是真实发生的。
这本《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像小说一样好读,它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解释得非常全面而且清晰易懂,它首度公开了大量档案、书信、领导人的博弈、互相推诿、事后审判的经过等等,可以说,作者的写作是非常精彩的,代入感极强。
来自淘书团频道,需单独下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定价:78元
团购价:26元购买
十三邀是一档人物访谈类节目,这档访谈节目的纸质书,含金量很高。之前我买过一套《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这次的第2辑“行动即答案”一共是5册,收录了节目的第5-7季(2020—2023)内容,一共40多位人物的对谈录,按照被访谈者的属性进行了分册,他们有哲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作家、演员、歌手、偶像、设计师……
访谈的话题则包括:文学、历史、社会、法律、哲学、心理学、互联网等等,都是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在那段特殊时期,这些话题都引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引人深思。
我觉得这套书的副标题就很吸引人,“行动即答案”,我们发现问题,不一定要解决它,只要我们开始行动,一切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即便最后的结局不如人所愿,但起码我们没有成为“行动的矮子”。
每篇访谈都能让人一口气读完,而且也适合碎片化阅读。与这些聪慧的头脑碰撞,打开新视界。对上面这些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档节目,还有这套书。纸质书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做笔记,做摘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思考。
二十世纪最被忽略的德语作家:罗伯特·瓦尔泽,被誉为现代德语文学的奠基人,在欧洲同卡夫卡、乔伊斯、穆齐尔等齐名。在世时读者稀少,直至死后才被重视。他不愿与世人为伍,躲进精神病院,最后死在雪地中。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这位作家的存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准备找来他的书读一读。
本书作者卡尔·泽利希,是罗伯特·瓦尔泽的朋友及遗嘱执行人。二人一起散步,一散就是二十年。他们逛书店,喝咖啡,在车站躲雨,坐在角落里谈文学……泽利希将二人的散步过程记录下来,出了这本小书。
这本不到300页的书,经常能引起我的好奇和共鸣,比如:他经常无业,赚够一点钱就辞职写作;他自称太缺乏社交本能,缺乏取悦社会的表演力;他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罪与罚》《群魔》;当有人夸赞他,他就会受不了,如果有人将他和狄更斯相提并论,他就会生气,他认为自己不配;他后悔自己年轻时像个轻浮的浪漫主义这样胡写,不食人间烟火,人不应该否定社会;他说,人不需要知道所有秘密,陌生奇异的东西躲在墙后,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这三本书出自墨西哥女作家莉奥诺拉·卡林顿之手,当时读的过程中我严重怀疑作者的精神状态,虽然事先知道作者曾经被送往精神病院,但还是在读了她的小说之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种疯癫的状态。
作者莉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出生在一个富裕的英国家庭,不顾父亲反对毅然要搞艺术,精神曾一度崩溃,被送往精神病院,后来逃到墨西哥,直至去世。
这3本小书分别是:
《魔角》:长篇小说,女主角“我”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被家人丢弃到养老院,故事就围绕着这座神秘的养老院展开。像寓言故事,剧情走向离奇,暗黑又荒诞,但是又有一丝丝温暖。
《椭圆女士》:短篇小说集,每个故事都像是哥特系暗黑童话,作者应该特别喜欢马,几乎每篇故事里都会出现。同样的暗黑、荒诞、离奇、神秘,非常疯批,天马行空,毫无逻辑可言,不得不说作者想象力丰富不受限。
《在深渊》:这是作者的自诉,讲述了自己精神失常的经历。这些自述都很离谱,完全能感觉到作者大脑已经不受理性控制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想象和幻觉。
小图也曾经是一名艺术生,对艺术类的书格外关注。
这本《艺术的故事》再版多次。作者是恩斯特·贡布里希教授,曾经获封爵士头衔。这本书非常适合大众阅读,是艺术入门读物,它主要涉及到的是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
书虽然看起来很厚,正文部分500页,配图部分400多页,还有“艺术书籍举要”等等,但是阅读没有门槛,而且作者的语言平实流畅,他不用学术语言写作,不故作高深,是人人都能读得懂的艺术语言,真的是收获满满的一本书。袖珍本非常小巧,翻阅也比较方便。
接下来推荐2本关于文学批评的书籍:
《德意志文学简史》:100多页的篇幅,简述德意志文学。作者史腊斐是当代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在德国评论界有文体家的美誉。
为什么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存在着阅读体验的差别?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这绝非一两部文学史所能阐述明白的。
在方法上,这本书选取社会史、教育史、思想史上对德国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时段;在内容上,这本书关注留存于后世文学记忆中的文学时期。作者认为,德意志文学有连续性和影响力的传统只有250年的历史,18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分别是两次高峰,其他时间徘徊不前。从1950年以后则走向了终结。经典需要时间的检验。
这本书更多是从民族性、历史性和语言学来解读分析,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史有别,并没有具体分析文学作品和作家。当然书中列举了很多作家,都是一言代过。对德语文学比较好奇的读者可以一读。
《现实主义的报复》:作者是历史学家,这本书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读文学。作者详细分析了三部现实主义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荒凉山庄》、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简单易读,明显比上面那本好读很多。作者总结小说写作动机的三个主要来源:社会、技艺和个人心理学。只有三四流作品才会主要取决于单一动机来源。本书中分析的这三位作家同样是简述,除了解读这3部作品,还写到了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些小八卦。如果你已经读过这些作品,可能会觉得书中这些见解并不新奇,不过仍然能有一些收获。
最后,我想再推荐10本图像小说。
从去年年底开始入了图像小说的大坑,今年已读的除了122本书以外,我还读了52本图像小说,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书籍,我就把它刨除了。这类书读起来没什么压力(就是买起来有压力),除了一些大部头,一会儿就能读完一本。虽然是漫画,不过不伐非常优秀的作品。碍于篇幅有限,这10本书我就分别用一句话总结吧:
一幅无尽的画,像博尔赫斯笔下的《沙之书》,像迷宫一样悬疑感十足,这是我最喜欢的那一类故事,画风也喜欢。
神奇的构思,一个3秒钟的凶案瞬间,一镜到底。
根据托尔斯泰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结局震撼。
根据加缪绝笔改编,作者半自传性质的回忆录。
佐杜洛夫斯基*墨比斯,这个组合就足够科幻和奇诡,氛围非常《沙丘》。
全篇几乎无字,男主角的一个脑袋背影都好像自带台词。又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异类。
可以直接拍电影了,故事性很强,画风特别日常,作者应该挺爱观察生活的。
政治隐喻浓烈,表面看来是一个暗黑童话,其实不然。
《氯的滋味》:关于爱情,非常青涩,非常细腻。
《白鲸记》:一个人被仇恨的执念所摧毁,船长仇恨的莫比迪克已经不是一只白鲸,它成为了一个符号,它是他的心魔。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书单
今年有哪些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给了你非常难忘的阅读体验?速速来评论区留下你的年度书单,大家一起互相种草吧!
主编丨木月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