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城中有山林 胸中有丘壑

乐活   2025-02-06 15:54   江苏  



徐州自古有七十二峰之说,七十二虽是个虚指,却稳妥指出此地多山的特质。


徐州的山,虽不高且多石少土,缺失些许旖旎,却自有一种硬朗的态度。它在与天地的抗衡中,既脱了胎换了骨,又保有了原先的底色。亿万年沧海桑田,也不见它如何流俗。


它就在那里,只等你自这忙乱的红尘抽身而出,会发现,这山绕的城,这城抱的山,举目可见。




你知道“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吗?


这是徐州最大的公园,面积为1333.33公顷。1992年建园,公园内72座山头围城绵延环绕、形如大环。三环路沿山而建,又将72座山头联成一串绿色"环城项链",郁郁葱葱的青山之中、蕴藏着众多文化古迹。


©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云龙山云龙湖是徐州环城国家森林的主要景区。


©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  摄影/季广天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徐州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泉山是由五座山峰组成,又称"五老峰",为彭城第一山。其中东泉山海拔238米,为徐州市区第一高山,森林覆盖率达98%。


©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  摄影/季广天


泉山森林公园面积3500亩,有植物717种,动物370多种。


©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  摄影/季广天


东泉山,也是猕猴自然保护区,如果幸运的话,你们会在山间偶遇。


© 云龙山  影/李婷

而对于海拔仅有142米的云龙山而言,山不在高,有文则名。云龙山的历史印迹灿若繁星,从北魏的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到宋代的碑文、明清的古建……在徐州文脉彭城七里之上,仅云龙山就有29处历史文化遗存。


© 云龙山  摄影/季广天

爬一趟云龙山,一定要在观景台上看一次日落。

© 云龙湖  摄影/季广天


下了山,就是云龙湖,从金山南路一路骑行到南湖一号游船码头,「环湖南路」映入眼帘。


© 云龙湖   摄影/刘雪洪


金山塔在春天最美的湖东路上

© 无名山公园   摄影/孙铁恒


城南的无名山很矮。从山脚至最高处的望月亭,不到100级台阶。而无名山公园却有江南之风,荟萃了30余种树龄在100-300年名贵古树,以植物造景,亭榭廊轩,古典清幽,被称为“徐州最出片的地方之一”,火出了圈。


© 卧牛山公园   摄影/李婷


城西的卧牛山曾是采石场,经过生态修复和建设,现在已呈现出一派绝佳的风景。


© 广山公园   摄影/季广天


城北的辛山古称“看花山”城北的辛山山体公园,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樱花山体公园,也是徐州园博会分址之一。


© 广山公园   摄影/季广天


城东的广山公园,是徐州山体修复的又一力作,最早出圈的是这里的粉黛乱子草,每到秋季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打卡拍照。二期建设的“梅花坞”亦是徐州赏梅圣地。


© 金龙湖   摄影/季广天

金龙湖宕口公园,十多年前曾是一片荒凉的废弃采石场,经过生态修复,如今的这里美若仙境,被摄影博主们称为拍摄古风大片的绝佳圣地。

© 顺堤河景区   摄影/季广天

新城区大龙湖东岸,有一片属于顺堤河景观区的水杉林。林依水生,相得益彰。


© 顺堤河景区   摄影/季广天


每到11月后,叶色开始变化,原本翠绿的叶片换成一袭赭红,随着冬渐深入,水杉的颜色也越发鲜艳,挺拔的树形、热烈的颜色,让它们在彩叶赛道占据重要位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间。麦浪滚滚,炊烟袅袅,清澈明媚,那是田园的信号。

© 汉王水库堤岸   摄影/季广天

徐州市区12公里处的铜山区汉王镇,在苏皖交界的群山之中,境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森林盖率达60%,有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山水一色、民丰物阜,被喻为徐州后花园。


© 汉王拔剑泉   摄影/季广天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集五路诸侯,攻打彭城。激战之后,兵困马乏,饥渴难耐,刘邦力拔宝剑,刺入石中,拔剑起,泉水喷涌。“拔剑泉”由此得名。后人在此建庙塑像,人烟渐稠,便有了“汉王镇”。

© 紫山村   摄影/老房子摄影团队


与汉王水库和拔剑泉景区相邻的,是清代文学家张竹坡的故里——紫山村,村庄环紫金山而建,村中有张竹坡书院,依山傍水,人文底蕴丰厚。紫金山遍植古梨树,不少树龄在百年以上;山顶有塔,可俯瞰汉王镇全景。

© 紫山村   摄影/季广天

紫山村充满诗意,黛瓦、粉壁,砖雕、石雕,集山水之灵气。

© 潘楼村   摄影/徐祥瑞

走过名山大川,也忘不了家乡的半亩方塘。来到苏北水乡潘楼村,始有实感。在这个只有2300人口的小村庄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仍无人问津。

徐州城中两座湿地公园,曾经是采煤塌陷地,见证了徐州从百年煤城向生态新城的蝶变过程。

©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季广天

距徐州主城区18公里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已开园13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具有苏北独特田园风光的中国最美乡村湿地。

©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徐祥瑞

这里曾是徐州最大、塌陷最严重、面积最集中的采煤塌陷区。如今,经修复建成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面积9.21平方公里,19个生态岛屿,将整个潘安湖景区有机串联了起来。


©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徐祥瑞

潘安湖湿地公园核心区有一座鸟岛,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岛上的森林、灌丛、湿地、水塘都带给人们不同的景观。30多种一、二级野生动物,200多个鸟类品种,生活于此。


© 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图/无线徐州

城西北的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曾经是庞庄煤矿的采煤塌陷地。2006年底,徐州市开始利用采煤塌陷地建造大型生态湿地公园,2007年初,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2013年初,正式命名九里湖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

© 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图/无线徐州

九里湖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为11.1平方公里,东南湖、西湖、东北湖这三个景观区,又相对独立而各具特色,是徐州首个“生态湿地公园”。



中国的城市,不缺园林。何况是徐州这样一个千年古城。

山水园林,这是一个关于古典的对话,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形象表达。徐州有唐时南门外的阳春亭,宋时快哉亭,清代伴云亭,百年前的段家花园、张勋花园,人人皆可游的市民公园……

徐州的园林自历史中走来,有一番勘破世情的云淡风轻,既可这样,也可那样,只要自在,怎样都行。

©彭祖园  摄影/徐祥瑞


说起来,南郊的彭祖园已经陪伴徐州人度过了40多个春秋。


1978年,彭园还叫南郊公园。1984年,徐州动物园从人民公园搬到了南郊公园;

1984年年底,公园又添了彭祖像、观鼎桥等20多个游园项目,成为纪念彭祖为主题的大型公园。


©彭祖园  摄影/李婷

跟彭祖像合影是来彭园的必打卡项目。

©彭祖园  摄影/徐祥瑞

寿山山顶有大彭阁,高20米。白墙红槛,琉璃小瓦,金碧辉煌。


© 云龙公园   摄影/徐祥瑞


云龙公园对于徐州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每当学校组织春游或者秋游时,这里一定是必选项。云龙公园始建于1957年;2004年,因园内建有燕子楼,云龙公园更名为“燕子楼公园”。

© 云龙公园   摄影/徐祥瑞

燕子楼屡毁屡建,地址也多次变更。南宋时似在城东;明万历二十一年,迁建燕子楼于城西北隅;清光绪九年,徐州知府曾广照于城西南城垣上重建;光绪十五年,被徐州道段喆复移于城西北;1932年,燕子楼在徐州西南隅重建;1938年,徐州沦陷时,燕子楼再度蒙难,遭受飞机轰炸,主体部分受创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在燕子楼遗址上,建起燕子楼小学。1985年,徐州市政府根据史料记载,在云龙公园内知春岛,仿建燕子楼。楼为宋式,仿木结构,双层飞檐,古朴典雅,飞扬的挑角犹如临空展翅的燕子。

© 云龙公园  摄影/徐祥瑞


作为徐州的名胜古迹,燕子楼不仅是一座传奇地标,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白居易、苏轼、文天祥、萨都剌等历代诗人都曾为燕子楼及其主人关盼盼留下千古名句。


© 云龙公园  摄影/徐祥瑞


云龙公园里,还有座王陵母墓。王陵是汉初名臣,刘邦为布衣时视他为兄长,刘邦起义时王陵也在南阳聚兵数千。楚汉相争时,王陵属汉,项羽劫持其母,企图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对使者说:转告王陵,要尽力辅佐汉王,不要因为顾念老母而对汉王三心两意。”随后为了断绝王陵的挂念,老人家毅然拔剑自刎。后来,此事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王陵母子以忠烈万古留芳。


© 快哉亭公园  摄影/李依航摄影工作室


作为徐州文脉“彭城七里”的重要节点,快哉亭公园承载了上千年的城市记忆。快哉亭公园是徐州年代最为久远的公共园林,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阳春亭,北宋快哉亭则在阳春亭原址而建。清代又有几次扩建。1928年,北伐军进驻徐州后,将快哉亭及荷花池辟为公园,建有九曲桥、凉亭、石桥和水阁。


© 快哉亭公园  摄影/李依航摄影工作室


今天的快哉亭公园居市中心,与徐州古城墙部分重叠。上世纪80年代以前,快哉亭公园叫做“人民公园”。园中的金城电影院、溜冰场、露天舞台、动物园、少年宫......曾经温暖了几代徐州人的童年和青春。1984年,经过三年改造建设的“人民公园”正式更名为快哉亭公园。苏轼所作《快哉此风赋》的快哉亭也在原址重建,位置就在公园东南角的高地上。

© 快哉亭公园  摄影/李依航摄影工作室


重建的快哉亭坐南朝北,是一座独立院落,亭楼主体建筑坐落正中,古式长廊环绕相连,层次分明。快哉亭,又被称为奎楼,为徐州古城的五楼之一,旧时,逢五月十六日,则有庙会,香火旺盛。

© 快哉亭公园  摄影/李依航摄影工作室


荷塘曲桥古城墙,方亭花架品香堂。快哉亭公园内花木繁茂,绿化覆盖率达98.7%。

© 乾隆行宫 摄影/季广天


在徐州博物馆旁,有一处清雅之地,它就是乾隆行宫。园内曲廊环绕,翠竹依依,亭台楼阁,溪流荷叶,漫步其中,仿佛是江南。

© 乾隆行宫  摄影/李依航摄影工作室

朱墙黄瓦,绝非等闲人家。

© 乾隆行宫  摄影/徐祥瑞


“蛾眉凭间凭蛾眉,美人靠上靠美人”。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经四次来徐州,有三次都是住在这座园子里。他还亲题两联:“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 园博园 图/汉服徐州

吕梁园博园里的徐州园,则展现了徐派园林的风采。

© 点石园 摄影/李依航摄影工作室

龟山景区的点石园则是依山而建,园内廊亭水榭,曲径通幽。“点石园”三字来自清代康熙皇帝御笔,取“点石成金”之意,是一座古典园林式的私人博物馆,收藏着从西汉至清代的珍贵石刻两千余件。

//



文案|许波  美编刘思廷
一审|程姗姗 二审|肖冰  三审|卞海峰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徐州广电传媒集团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进行文字或图片转载,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追究责任。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是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宣传徐州市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并为大众提供最新文旅资讯、文旅产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