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徐州人,是这么过年滴。

乐活   2025-01-28 09:43   江苏  


俺徐州人过年,有着一套完备的流程:
炸鲤鱼,炸带鱼,羊肉锅里下面鱼。
山楂糕、蜜三刀,桂花酥糖江米条!
扫屋子,包饺子,牌楼买个猪肘子。
麻叶子,素丸子,花生瓜子儿一盘子。
桔子橙子柿饼子,牙好啃个甜杆截子!
新衣裳,新鞋子,头上戴着新帽子。
满面红光去拜年,谁见不得夸一句!
家里收拾板正的,然后出门逛逛去。
淮海路,中山路,戏台边儿上看大戏,
回龙窝,户部山,市里的人啊海海滴。
大红灯笼中国结,年味儿那是满满滴。



春节,对于全体徐州人来说,至少有70多年的共同记忆:

沧浪池洗澡1毛7,火炬烟一盒8分钱

穿上棉猴顶着通红的鼻头,跑到古彭广场和黄河新村看灯展;

奉了母命到淮西菜场排队买豆腐;

在大坝头桥上歇一会,闻一闻黄河卤肉厂的肉香;

副食品大楼的柜台被挤得水泄不通;

一天进三次“回民果子店”,盯着羊角蜜流口水,道都走不动;

再到徐州会堂蹭一场红色电影。

还有年前必至的一场大雪,雪落无声,踩着踩着,就踩进了年轻的心事里。


上世纪80年代,雪后云龙山。摄影/徐枫 


雪一下,就有了年味儿。云龙山,自然是最好的踏雪胜地。


1979年,云龙公园,雪中舟自横。摄影/徐枫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跟着几个同学顶着大雪去云龙公园走“八卦阵”。也不知道是走阵让人晕,还是雪打在脸上,冻得晕。


1963年,风雪淮海路摄影/徐枫

 

总有人不惧风雪,别人在炉火旁暖暖和和地看窗外雪花飘飞的时候,他们在为道路通畅而忙。


摄影/徐枫


餐桌上的硬菜,是国营食品厂给的,肉也是真的香。


摄影/徐枫


徐州国营食品厂的条酥大糕,都是过年必备。



这是一个无酒不欢的时刻。上世纪90年代的沛公、泥池、花厅、房亭……,一晚上在电视上能看到无数遍他们的广告。还有更早时候的“八五酒”,“八五酒”是酒民给“徐州白酒”送的绰号。
这种名叫“徐州白酒”的酒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徐州地区最盛行的地产白酒,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零售价都是每斤八毛五,即使后来涨价了,大家还是很亲切的管它叫“八五酒”。

摄影/徐枫


徐州产的白酒啤酒都常见,但是你知道吗,徐州还有地产的葡萄酒。这是1970年,徐州酒精厂的车间,他们厂生产的葡萄汽酒,在当时也是一种炸裂的存在。

摄影/徐枫


有了酒又怎么能少了烟呢。这是1966年的徐州卷烟厂二车间。‌60年代,烟厂的产品主要有红旗香烟和大公鸡香烟‌,其中红旗香烟是烟厂的传统名牌产品。1950年创牌,几十年经久不衰。


大年初二要回娘家,徐州人接闺女,必有一顿盛宴。女客一桌,男客一桌,小孩儿一桌。


1979年,徐州歌舞团演出。摄影/徐枫 


看电影、看戏是徐州人过年最重要的娱乐方式。清末民初,徐州就开始流行京剧,上世纪二十年代,梆子、柳琴、琴书、大鼓就从农村进入城市。徐州最早的剧场于大马路中段路南的云龙舞台 ,建于1920年。


1998年,徐州会堂春节档电影《我是谁》。图源/王彦玲 

徐州的电影业则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大同街上的益智电影社和快哉亭公园北门出口处的振徐电影院相继开张。在市区繁华地段,有中山堂、胜利(益智社)、金城(振徐)三大影院鼎足而立。

1991年,徐州煤机厂灯展 

1998年云龙公园灯展

很多老徐州人都忘不了1978年徐州的元宵节灯会,因为那年灯会规模之大,可称为“最”。东起火车站,西至段庄,南抵云龙山下,北达庆云桥外,花灯绵延十几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赏冰轮,踏春阳,人们携灯游玩,紧握节尾。



有钱没钱,杀猪过年。虽然城里没猪可杀,但年是照样过的。

在外面打拼了一整年的异乡人已收拾行装,归心似箭;

路口那家杭州小笼包,从三天前就大门紧闭,上贴红纸,通知各位食客“回家过年,初十开张”;

外卖APP上的某某安庆面馆也早早挂了打烊的牌子;

超市买年货的人在收银台排起长龙,几乎每人都装满了购物车,这说明年度帐单上的天文数字并不是马爸爸瞎编的;

此时,各种聚会年会接踵而来,于是朋友圈里,充斥着新老照片对比,你会发现,岁月在这里展示了它的多重人格,它有时候是杀猪刀,有时候是猪饲料,有时候是手艺不太好的Tony老师,专注于消灭你的发际线;

而你知道最幸福的是什么吗?是遇到土豪且大方的老板,年终奖拿到手软……


摄影/刘紫嫣


阳台上挂满香肠,瞧见它们,便心下大定,菜有了。


摄影/刘紫嫣


年味里不能没有一口刚出锅的萝卜丸子。

摄影/刘紫嫣

过年经典零嘴麻叶子,或许从明代开始就出现了。将烙馍烙至五成熟,切成菱形,这个就是麻叶子的“生胚”了,“生胚”不占地方,待到想吃的时候现炸,也很方便。


摄影/刘紫嫣


买瓜子不嫌多,炒货店的师傅爽快利落地用大铁勺满满一勺一勺舀取,等着的顾客喜笑颜开,毫无叫停的意思。

摄影/陈嘉


还有小朋友最爱的小零食们,也出现在年前的街上。“妙脆角”、“好多鱼”、“鱿鱼卷”、“小薯条”......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饭要香、菜要硬、寓意要好,三者缺一不可。

在徐州人年夜饭的菜单里,具有徐州特色的传统硬菜,每年都少不了,硬菜就是拿的出手,镇得住场面,让人一看就是诚意满满的那种菜。

摄影/刘紫嫣


无论是过年还是宴席,杂拌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徐州人对于家的情怀和对新年的美好愿景,都包含在一碗杂拌里。


摄影/季广天


家有大厨,才敢做这道菜,拔丝红薯。



“彭城七里”十足喜庆,文庙、户部山、回龙窝,满满都是传统韵味,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糖画糖球,一口甜回小时候。


摄影/徐祥瑞


今年的灯会,也进行了版本升级,像贾汪潘安湖新春灯会,主题是“灯火满潘安,瑞蛇迎新年”,十二大主题灯组分布其间,从传统民俗到潮流萌趣,多元主题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喜好,绝对属于中式美学的浪漫。


滑雪并不需要远行,贾汪三大滑雪场,在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燃”起来!

摄影/刘晶


最后一题,
压岁钱收了多少呢?
来晒晒你的快乐吧!



文案|许波  美编刘思廷
一审|程姗姗 二审|肖冰 三审|卞海峰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徐州广电传媒集团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进行文字或图片转载,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追究责任。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是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宣传徐州市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并为大众提供最新文旅资讯、文旅产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