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南航毕业的正部级“大笔杆”,文章情真意切、共情共理,写出了基层干部的心声!

文摘   2024-10-27 08:30   安徽  

编者按:

今天,我们向各位粉丝文友推荐的是现任黑龙江省政协主席蓝绍敏时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时,于2014年5月13日驻点调研写的一篇民情日记《基层干部的苦和忧》及其评析,许多文友读后表示“写出了基层的心声,写出了基层的困惑,写出了基层的希望”。

这位体制内公认的“大笔杆子”,极其擅长运用质朴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他的讲话文章以其独特的风格在网络上刷屏,他的讲话文章也常常成为爆文,引起了热烈反响。学习研究他的讲话文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尤其是起草领导讲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是以为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推荐理由

这篇文章是蓝绍敏同志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时在驻点调研工作过程中写下的一篇日记,市委书记作为地方之首长,在基层驻点工作中全身心投入“村民”生活,及时发现存在于基层干部队伍中的苦和忧,整篇文章接地气、有温度,如一位兄长拉家常一般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却又闪耀着一位为政者见微知著的睿智和对基层干部的真心关爱之情。

一是展现出真情实感。市委书记驻点调研,从机关大院到乡村地头,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正是因为通过“听真话、察实情”,才有了“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最大限度地倾听了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样的宝贵体验。同时,也是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为下一步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欣慰,而“由于时间太紧,没能够倾听更多群众的呼声,也没能帮助他们更多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所产生的歉意,更加显现出了一位人民公仆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

二是展现出朴实文风。通篇文章清新朴实,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基层,犹如和煦春风吹拂大地,没有丝毫做作之笔、多余之言,正是作者身体力行、勉力而为,与村民谈心、与干部谈心,在基层“望、闻、问、切”的生动实践成果。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火热生动的实践,如果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就无法掌握到基层的实情,话就难以讲到点子上。

三是展现出务实作风。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文体,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如果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再华丽的辞藻也不会吸引人。作文贵在实、作事贵在实、作人贵在实,一篇好文章,所表达出的内容一定是符合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作者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谈心谈话,用心认真体会出基层干部的苦和忧,并且由表及里,分析干部苦和忧的真实原因,使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正文评析

一是标题新颖。文章标题中以“基层干部”“苦和忧”为要素,体现出领导干部特有的时代敏感和对基层事象的独特洞察,并且展现出一位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抓住人心,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二是开头精彩。“清晨,一轮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扫连日来的阴郁天气。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晴天,也是我驻点调研的最后一天。”旭日东升,一扫阴郁,以看似平实的笔触显现出调研过程中摸到实情、收获成果的欣慰之情。“真正意义上的大晴天”预示着此次驻点调研之行的圆满,表达出作者这次基层调研工作“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

三是段落清晰文章段落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在回城的路上,我不禁回味起五天来的“村民”生活,收获可谓“一箩筐”,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最大限度地倾听了群众的意见建议。”之所以有成就感,就是在调研当中最大限度地倾听了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是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应有之义,市委书记在杜墩村五天来的“村民”生活,以行动证明了领导下基层必须要摸实情、问细节、明出路、找方法,才会达到调研实际效果,那种走马观花的作秀式调研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收获和体验。下面的“三条”更是与此呼应:“和乡镇书记单独谈一次心、和乡镇干部座一次谈、在乡镇食堂吃一次工作餐。”从这“三条”当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市委书记的对调研工作的清晰思路和责任心。通过面对面坦诚交流思想,真正让谈心谈话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摸到实情、谈出质效。

特别是第四自然段,“乡镇工作不容易,基层干部很辛苦。透过谈心,我感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基层干部面临的苦与忧也具有多重性,不仅体现在发展上,也体现在工作上;不仅体现在情感上,也体现在理解上。”寥寥数笔,却高度凝练,自成段落,从不容易、很辛苦,到多重性,还有以排比句形式出现的不仅体现、还体现…… 全面精准概括了“基层干部的苦和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千辛万苦。但是基层的“苦和忧”到底是什么,他们因为什么“苦和忧”,这是最需要搞清楚的事情。作者通过在基层和干部群众面对面谈心谈话,从“在每人一个半小时的谈心中,我也认真体会着基层干部的苦和忧。”开始,找准首要之“苦”——发展是他们面临的首要之“苦”。厘清与发展之“苦”形成呼应的是工作之“苦”。并且换位思考、深度剖析原因,发出“基层干部要想做点事还真是不容易!”之感叹,抓住人心,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除了在发展上、工作上面临着许多实实在在的“苦”,基层干部在精神上、情感上还面临着不少道不出、言不明的“苦”;基层干部们还向我倾诉了情感上的“苦”。市委书记调研日记中的谈“苦”四段,每一段都举出具体事例,并深入分析原因,透过现象找准本质,精准把脉问诊开药方。“政策的朝令夕改、随意变动,很容易造成基层干部的工作被动,也加深了基层干群的矛盾。这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制定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时,一定要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可行性、连续性和针对性,切不可拍脑袋决策、笔一划作废。”这样的表述,从一位市委书记的独特视角看出问题存在的实质,一语中的,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全文共分为八个自然段,文笔流畅,表述质朴清新,每一段都有画龙点睛之笔,并且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如在第七自然段中,除了在发展上、工作上面临着许多实实在在的“苦”,基层干部在精神上、情感上还面临着不少道不出、言不明的“苦”。这其中,不被理解之“苦”,对他们的困扰最大。基层干部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最需要被理解,可工作生活中往往最不被理解、最容易被误解。作者经过调研座谈,找出了许多基层干部道不出、言不明的“苦”,并从三个方面加以举例剖析,可以说是点出了基层干部的心声,并在段首亮明:不被理解之“苦”,对他们的困扰最大。

这次调研,笔者不仅逐渐摸清了基层干部“苦和忧”,并透过干部的“苦和忧”,剖析出基层所存在着的各类深层原因。文字有温度,文章才能有深度,市委书记下乡,两脚沾满泥,同基层同志同吃同住,面对面手拉手,自然能掌握到最实际的情况、最真实的声音。这篇日记形式的文章,既有整体原则,又有现象分析,还有结论要求,层层递进,说理透彻,逻辑结构非常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笔者以市委书记的身份下乡调研,的确是交了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才能写出如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好文章。

面对基层干部的“苦和忧”,各级党组织一定会对基层干部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干部更加有作为。这可能就是作者用心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查阅学习讲话文章全文。

如椽大笔1
服务文字条线广大工作者和公职人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