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我们向各位文友推荐的文章是《着力提升抓好改革落实的能力》,作者系湖南省怀化市市长黎春秋(1989.09--1993.07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
这篇署名文章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抓落实的角度提出了四个具体要求。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既具有战略眼光,又富有操作性指导,为如何抓好改革落实提供了明确方向。
一是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将整体推进比作“十个指头弹钢琴”,生动地展现了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画面,让人一下子就理解了整体推进需要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把重点突破形容为牵住“牛鼻子”,形象地说明了抓住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比喻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更使得复杂的改革理念易于被读者接受。
二是辩证思维,全面深刻。文章在论述高水平落实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既强调整体推进又注重重点突破,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具备久久为功的定力。这种辩证的论述方式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够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又能在矛盾中找到平衡,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全面、深刻。例如在谈到改革落实时,一方面指出要到 2029 年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提高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又强调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耐心和定力,一步一步来。这种辩证的思考让读者对改革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三是排比造势,增强力度。文中出现了一些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例如“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党员干部在改革中的责任和担当,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这种排比的运用就像一阵鼓点,节奏明快,振奋人心,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是引用经典,增添底蕴。文章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以及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文章增添了理论底蕴。这就如同在一幅画卷上点缀了璀璨的明珠,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恰当运用,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实际的指导,还能感受到理论的魅力。
第一段:这一段以“只争朝夕”和“久久为功”两个概念开篇,既指出了改革工作的紧迫性,也强调了长期坚持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强调这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抓好改革落实的总体方针。段落中的论述逻辑紧密,首先从时间紧、任务重的角度出发,强调提高速度和效率,继而引出改革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提出需要耐心和定力。这种对立统一的表述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运用。
第二段:文章通过具体分析2029年完成改革任务的目标,凸显了紧迫感,进一步强化了“只争朝夕”的观点。段落中的表述明确了改革任务的时间限制,并要求党员干部提高工作站位和效率,强调不能等待拖延。这段话的核心在于行动的时效性,符合当前政策实施中的现实需求,也是对基层干部的动员。
第三段:接着,作者指出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不能急功近利。这一部分自然承接了“久久为功”的论点,呼应上一段的内容。通过强调“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进一步引导干部在落实改革过程中保持稳健的态度。这段不仅为实际工作指明了方法,还点出“钉钉子精神”的形象化表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段:这里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改革过程中既注重短期成果,又要关注长期效益。这一段的亮点在于“改革促进派”和“改革实干家”两个角色的强调,推动干部不仅要有推动改革的责任感,还要脚踏实地地付诸实践。这种论述带有指导性,也符合当前各级干部需要平衡长期目标与现实执行的工作特点。
第五段:段末落脚在“蹄疾而步稳”这个关键句上,强调改革工作不仅要快速推进,还要稳扎稳打,确保成效。这一总结性陈述与前面的论述逻辑相呼应,为全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再次呼应了“只争朝夕”和“久久为功”这两个核心概念。
总结:全文结构紧凑,以两组对立统一的概念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政策任务、工作态度、操作方法等进行阐述。段落之间承接自然,论点明确,体现了从紧迫感到长期战略、从理论到实践的递进式逻辑,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