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泛滥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抗菌素耐药性合作者研究显示, 从1990年到2021年,每年仍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计从2025年到2050年,将有390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1。其中,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死亡率远超其他耐药菌,年死亡率达9万人1。除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作为急危重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形势同样严峻,已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列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3。在这场与耐药菌的斗争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一种经典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其3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依然展现出了不逊色于新一代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经典的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广谱覆盖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与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亚胺西瑞的抗菌谱相似(表1)5。此外, RESTORE-IMI 2研究纳入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钙醋酸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物感染的HABP/VABP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钙醋酸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物的微生物清除率分别可达74.2%、72.0%、75.0%,与亚胺西瑞组的清除率相当4。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应用验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增加耐药风险。7年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总消耗量明显增多,但药物用量增加并未使MRSA、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等耐药菌检出率显著增加,且二者呈负相关6。
对于特殊患者来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同样是经得起考验的抗菌选择。RESTORE-IMI 2研究中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中近三分之二是入住ICU的重症肺炎患者,此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近一半的为≥65岁的老年患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其临床良好应答率为45.2%4。
随着全球抗感染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尽管新药不断涌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依然以其卓越的临床表现和安全性,在抗感染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治疗选择。
黄明珠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药事管理科副主任
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药学会静脉用药配置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评审专家
从事医院药学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30余年。致力于医院药学的管理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药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药物临床安全性、遗传药理学等方面实践和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完成新药临床试验5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