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新版指南对肝衰竭病因分类和诊断标准有哪些重要更新?这些变化对临床实践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医脉通:新版指南中强调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治疗原则,近年来在治疗策略方面有哪些更新和进展?请您解读一下。
肝衰竭治疗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内科综合治疗,除常规支持、对症、抗炎护肝治疗外,微生态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备受关注。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严重,微生态治疗可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患者内环境。免疫调节治疗方面,包括免疫抑制剂与免疫增强剂,在肝衰竭不同时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尽早去除病因至关重要,因其是引发肝衰竭的根源。此外,新版指南参考大量并发症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在这方面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更新。
二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在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评分1级、2级患者中作用显著,可大幅降低病死率。对于COSSH评分3级的晚期患者,需权衡利弊,积极寻找肝移植机会,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的过渡“桥梁”,挽救患者生命。
三是肝移植,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仍是最有效的救治手段。
医脉通:随着对肝衰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调节剂在肝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如何?
医脉通:在新版指南中,明确推荐了免疫调节剂胸腺法新在肝衰竭中的运用,2024年发表的《胸腺法新在感染和重症相关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也指出其可为肝衰竭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能否请您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谈谈胸腺法新为肝衰竭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免疫紊乱,因此免疫调节剂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新版指南重点阐述了胸腺法新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对于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最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合并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腹膜炎的肝衰竭患者,早期应用胸腺法新,可显著促进感染恢复,减少并发症,进而降低死亡率。研究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胸腺法新的患者组在感染控制和生存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肝衰竭中晚期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应用胸腺法新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进肝细胞恢复。
医脉通:胸腺法新在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方面展现出强大临床潜力。您能否解读一下它在治疗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调节免疫失衡方面发挥的具体作用?
关于胸腺法新的作用机制,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胸腺法新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在肝衰竭治疗中,胸腺法新可以调节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通过增加白介素2的生成,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细胞亚群比例;同时抑制白介素4生成,活化NK细胞杀伤活性,改善细胞因子失衡状态。此外,亦发现胸腺法新可以增强细胞免疫调节能力,提升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降低内毒素水平,纠正肝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减少感染发生,促进肝细胞再生。
医脉通:展望未来,在优化肝衰竭治疗策略方面,您期待哪些变化和发展?
展望未来,新技术研究与新药物研发令人期待。相信在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肝衰竭病死率将降低,更多患者将重获健康,肝脏疾病诊疗事业也将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