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奔走的急诊老刘
龙年昂首去,蛇年顺势来。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竿。
《医眼看法》栏目也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感谢脉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分享,老刘会继续在栏目中分享精彩案例,探讨保障诊疗安全和自身安全的一些可行性意见。
近日,一项统计分析在网络发布——《2024年度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数据分析》。研究统计了2022年1月20日至2025年1月20日,Alpha案例库中案由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案件,最终共搜索到16183篇裁判文书。
研究对比了2022-2025年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相关数据,发现审判案件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按照地域分析,山东、辽宁、北京占据了前三名,分别占比10.31%、9.15%、8.53%;多数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一审定案;诉讼请求被支持的只占不到一半;多数赔偿额在10万元至50万元,上百万赔偿的案件有277件。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为什么少了?
研究发现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数量显著减少了,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吻合。有研究显示,2020年之前案件数量呈递增趋势,从2021年以来案件数量连续出现下降。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 近些年,各地法院加大了调解力度,很多医疗损害案件在立案后先走诉前调解程序,使得很多案件在正式立案前就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
2. 全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医疗风险防控,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 医院设立专门的医患纠纷办公室协调医患关系,发现医患纠纷苗头及时协调处理,这有助于降低医疗损害案件。
4. 医调委专业性提升,调解员均具有医学、法学专业背景,不收取费用、调解周期短,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一个解决纠纷的平台,避免了一部分案件走向诉讼。
5. 律师团队专业化,减少了部分无效诉讼。很多优秀的医疗专业律师团队为患方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患方分析案件诉讼价值,选择最合适的解决途径,避免了一些没有诉讼价值的医疗纠纷立案诉讼。
诉讼解决医疗纠纷只是其中一条途径,由于诉讼解决需要请专业律师协助,先期需要垫付诉讼费、鉴定费,支付律师费,并且诉讼途径通常所需时间较长,导致有些当事人改为其他途径解决。诉讼案件的减少并不表示医疗纠纷的减少,也不代表诉讼解决医疗纠纷这一途径不是最佳途径。对于一些医疗损害明确的案件,往往通过诉讼可以获得比较公正的解决。
医疗损害案件数量为何辽宁和山东省最高?
2017年和2018年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数量最高的省份为河南省,2019年和2020年为山东省,2021年为辽宁省,2022年为山东省,2023年为辽宁省,2024年为辽宁省。当然,北京市和上海市虽然不是榜首,但年年都是名列前茅。
“医疗纠纷”案件通常呈现相应的地域性分布地点,越是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医疗纠纷的数量越多。北京市和上海市都是医疗水平公认比较高,并且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每天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患者专门到北京或上海求医,其中大部分都是各种危重症、疑难杂症。
还有很多患者在当地治疗效果较差,为了进一步治疗而到北京、上海就医,结果可能仍旧不理想。为了获得比较高的赔偿,规避地域管辖对案件的影响,可能会在大城市就诊后起诉。
至于河南、山东、辽宁为何轮流占据第一名的位置,有人推测说是与当地的诊疗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另外,可能与当地解决医疗纠纷方式的引导也可能有一些关系,毕竟如果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纠纷,必然会导致诉讼增加。如果诉讼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采用诉讼方式来解决。
医疗损害诉讼案件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够代表当地医疗纠纷的多少,同样也与人口数量没有明确的关系。一些缺医少药、医疗水平较差的地域,医疗损害案件并没有明显的增多。有人说,医疗诉讼告的大部分是三甲医院,哪里三甲医院数量多,可能涉及的诉讼案件数量就多。这一理论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下相关性。
医疗损害案件一审判决很重要
多数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会在一审就解决,包括判决、撤诉、驳回等。
医疗案件的证据相对简单,并且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举证过程需要通过司法鉴定给出鉴定结论。因此,通常在一审就会有完整的证据链,依据专业鉴定结果进行审判,通过二审或再审推翻一审判决的可能很小。因此,一定要重视一审,重视一审中的鉴定流程。
很多案件在一审中撤诉。多数撤回起诉的案件都是当事人自行立案起诉,没有请专业律师代理,导致在举证时出现问题,最终诉讼走不下去而选择撤诉。还有一些案件,因为立案时间点不好,会影响法官结案率,会被要求撤诉后,再重新立案。当事人不对医疗案件进行初步判断就草率诉讼,不但不能维护利益,反而会白白耗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并且浪费司法资源。
医疗损害赔偿金额会越来越高?
每年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最终判决赔偿金额都有相关研究进行统计,结果发现赔偿额度是每年递增,这是正常现象。
人们收入在提高,而医疗损害赔偿标准通常是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来计算的,比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必然跟着水涨船高。误工费也会因为工资水平的上涨而升高。
所以,直接的效果就是赔偿额度每年都有所增加。在10年前可能超百万的赔偿都属于比较罕见的,而到了今时今日数百万的赔偿案件也经常发生。而医院方面,则需要通过保险制度来减轻赔偿风险。
患方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
医疗诉讼案件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质量控制,提高诊疗水平,严重差错事故在减少,而另一方面也是救济途径增多,医调委越来越专业,帮助医患双方快速解决纠纷。很多律师也越来越专业,减少了一些无价值案件进入法院。
虽然诉讼案件越来越少,但医患纠纷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反而随着患方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变得越来越多。三甲医院的医患纠纷办公室经常是人满为患,每天能接到各种投诉,应付各种调解、诉讼。病案室封存复印病历的业务都已经很熟练了,各种流程非常完善,以应对各种情况。
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的收入在药品零差价、耗材集采、检查价格下调等各种政策的影响下有所降低。但同时,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在每年递增,到了2024年北京的死亡赔偿金已经上涨到约177万。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虽然有医责险的保驾护航,仍旧可以感受到压力。
作为临床一线医生,每天面对患者实施诊疗行为,就可能存在潜在医疗风险,因此需要万分谨慎。这里老刘还是要唠叨一下,教科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经常性翻一翻(内容更新快需要紧跟潮流),严格遵守医院各项管理制度(都是血的教训总结得来的),谨慎对待医学、认真对待患者(谨慎评估、权衡利弊),不要带着功利心执业(手术适应证要严格把握)。还有最后一条,好好写病历,书写病程记录也是思考、查缺补漏的过程,规范书写病历是留取证据的重要步骤(等到诉讼的时候才知病历重要)。
新的一年,希望各位脉友们顺顺利利,每周六我们仍旧在《医眼看法》不见不散~
栏目顾问律师:
梁雨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觅理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梁雨律师团队专注于民商事法律诉讼、公司企业法律顾问,业务领域涵盖股权投资、医疗纠纷、知识产权等,其丰富的执业经验切实维护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为客户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服务。
本文数据来自于:广和律师公众号
参考资料:刘敏. 医疗损害纠纷情势渐变[J]. 中国医院院长,2024,20(8):27-29.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值班医生新年第一个灵魂拷问:到底是什么伟大前程,值得我们把一年四季都错过?
过年催婚?今年不用父母上了,SCI都上场发文“催”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