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古镇水长流

文化   2024-10-30 10:08   陕西  


古镇水长流
作者|王占胜

清峪河从镇北的峪口出山后,东西分流,引一支穿镇而过,人称“五渠”。清晨,水流纯净得如水晶一般,淙淙若琴弦弹奏,水质甘甜如饴,打水者络绎不绝,盆桶叮当,笑声盈盈,伴着清溪,古镇人把日子过得滋润舒坦,只是河渠穿街,车行人走不便。

金代年间,城北的清凉山上有座道观,道长鲁班,体恤民情,以化缘聚资,在过街处修了一座地下石涵桥。从此,水在桥下流,人在桥上行,只听水叮咚,不见桥踪影,古镇便因桥得名,唤作鲁桥。千百年来,风雨侵蚀,辎重碾压,石桥稳固如初。

民国十八年,久旱不雨,颗粒无收,东西两村乡民为争水怒聚河埝,手握蹶头铁锨,一场争水大械斗一触即发。正在大家争吵不下时,有人高喊:“渠绅来了。”只见一个人箭步跃上堤埝,高声喊道:“我是渠长,看谁敢动家伙!”这人叫王虚伯,秉性刚直,善为公益,深得民心,众人皆服。王虚伯说:“你们这样蛮干,只会两败俱伤,导致溃埝。各村用水,合理配置,我自有安排。”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无人作声,一会儿便各自散去,一场大械斗瞬时平息。

民国二十二年,暴雨成灾,河水暴涨,大水从北城门洞汹涌而入,幸有一麦秸垛漂流至此,塞档在城门洞,城内才免遭水患。

解放后,清峪河得以治理,上游修了水库,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灾害。六十年代,一家军工厂看中了清峪河谷这片风水宝地,建厂不久,人们发现清湛湛的河水变了颜色,饮起来还有一股怪味,原来上游工厂把废水排到了河里,工厂的头头自知理亏,道谦不己,答应免费为古镇安装自来水。古镇人因祸得福,龙头一拧,清水哗哗直淌,而且洁净卫生,还不用掏水费,只是水中那淡淡的漂白粉味还不习惯,但听说是消毒用的,也就释然。因条件所限,每条街巷只安装了一个公用的水龙头,由于居家众多,轮流接水,龙头拧得频繁,时常坏掉,又无人及时更换,清水哗哗顺路流淌。那时街路尚未硬化,又无下水道排泄,常常泥泞如雨天。为了用水方便,镇民们自行将水管连接到自家院内,尽情享用。无偿的给予,往往滋长了人的惰性和欲望,有人把水管引到自家的小菜园子,任水漫灌,不知珍惜,长此以往,影响到工厂的正常作业,厂里先是限制用水时间,继而提出水费问题。那些年,人们生计艰难,心情自然不太顺畅,说话弄事,就有了生硬和情绪化,回答也是理直气壮的:“当初是谁把我们的水源给弄脏了,现在还给我们讲大道理!”自来水照用不误,水费却是常常赖着。工厂来人说:“我们也实行成本核算,你们免费用了这些年,是个小娃娃也长成大人了,也该自力更生解决用水了吧。”说归说,古镇人依然我行我素,厂里最终截断了供水。不过,工厂给镇上打了一眼大口井,算作补偿。

七十年代,在破四旧的声潮中,矗立了数百年的巍峨的城门楼和城墙被拆除了,街中的渠水也改流城外,渠道被填,石桥也被埋在路下,难觅踪迹。闻名遐迩的古镇从此就象脱去嫁衣的新娘,失去了华丽的芳容。每天早晨,人们围在大口井旁,一边摇辘轳,一边没遮没栏的浪谝。大口井的水吃起来有点咸,但古镇人也有随遇而安的雅量,“到阿搭(方言:那里)说阿搭话嘛”,日子就这样忽悠忽悠往前过。

后来,有个从部队复原的年轻人,毛遂自荐当了镇上的头儿,他提出的竞选目标是修路和通水。过惯了随遇而安生活的耆老们说:“这娃张的没领了,钱是个硬头货,看娃的洋蜡咋坐呀。”上任伊始,他将镇里没大用途的公产如会馆、庙堂、门店向外出售,变死钱为活钱,又筹了些款,把四条大街修成了水泥路,然后把大口井承包出去,建起了水塔,把各户的水管整修后连接起来,使大家又都用上了自来水。不同的是,给每家都安上了水表,按表交费。失宠的古镇人第一次尝到了责任制这个字眼的分量,再也无人让水白白流淌了。

流年似水,人口渐渐增多,改革开放使各类经济体制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新式住宅象发面团一样向镇外扩张,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困惑,缺水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守着金碗讨饭吃的古镇人呼声渐大,县上从大局考虑,决定将清峪河开发为全县水源地,河道修筑了河堤和林带,从水库段埋管引水,建了沉淀池,消毒净化后,通过地下管道送往各个村镇,使全县人都用上了清峪河的水。为了弥补枯水季节的水量不足,县上又打了几眼千米深井,古镇地处地热区域,井水抽上来还丝丝冒着热气,经检测,富含多种矿物质。这样一来,人们不但用上了天然生态水,而且是矿物质水了。

一日,电视台来人,要拍摄古鲁桥,古镇人这才想起差点被遗忘了的古桥,然而,桥已深陷地下,无从观瞻。这时,曾在桥上居住的权姓长者笑着说:“要看古桥,可以,但要交门票”众人不解,长者说:“渠填之后,我觉得这古桥埋在地下实在可惜,就在我宅基下掘了个洞,直通古桥,要看,就随我来。”大家进到屋内,他揭开一个铁板,现出一个洞口,众人沿石阶下约三米。在灯光映照下,就看见深埋地下的石涵桥,桥洞口还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古鲁桥”三个字。长者说:“这就是古鲁桥的根。”电视台记者说:“你保护古桥遗迹,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啊。”长者说:“那能谈得上这个,“古桥,古桥,源远流长啊。”




郑重声明:本文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本平台仅供推介及学习交流,若有不同意见,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王占胜 ,陕西省三原县人 , 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三原县作协原秘书长、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兼鲁桥政协学习组秘书长,发表小说、散文等百余篇,有作品入编选集,并有多篇获奖。



嵯峨山文艺投稿邮箱:570711371@qq.com






嵯峨山文艺
本平台推介文学原创,欣赏文学经典,发布征文信息,共话处世养生,展示人文民俗,闲聊时事百态,祝亲们健康快乐度过每一天,欢迎亲们关注,欢迎亲们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