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月芹,王仲云长女83岁;王菊芹,王仲云次女77岁,王志成,王仲云子75岁,王宝琴(故),王仲云三女72岁 )小时候,父亲老是靠在家门口的大槐树下,使劲记得的抽着旱烟。后来听母亲说,那是父亲用旱烟止痛,革命时留下的病根。他和邻居们闲谈的时候,老是听到“交农”,交农的时候,如何如何,交农的时候,批斗了哪家地主,打了哪里的崔粮官员等等。又说十八年年谨。村村闹饥荒,树皮草根能吃的都吃了。后来在母亲的口里得知到父亲以前不为人知的革命史。父亲小时候随老一辈人从陕南商洛山中逃难,过了渭河,泾河上了塬,到了富平淡村,后又搬至陵前乡的唐家村。全家随身携带的就一张弹棉花弓,一个木锤,一个圆形的锅盖板(压棉花用的),这张弓以后成了父亲革命道路上的好帮手。父亲凭着这副装束,过关越卡、游乡、串镇,胜利地完成了地下党组织各次交通任务。在唐家居住时,父亲有幸,小时在村里上了几年私塾,能认字会算数。少年的父亲,正是赶上十八年年谨的时候,缺衣少食,个子大身体瘦小,人人见了都叫瘦高个。家里没有吃的,跟着父亲在唐家沟里,长坳沟里,河里,捉鱼摸虾,挖草根,揪茅胎,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想在外干短工长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哪里找活干呀。看村里的唐玉怀整天出出进进,带来好多外面的人,于是就偷偷的跟着去他屋里看热闹这群人里,这里就有“农民运动大王”乔国桢,刘志丹,孙海章,孙平章,汪峰,习仲勋,黄子文,黄子祥等等。这一看不得了,听到了外面好多新鲜的事情,慢慢的对外界有了新的认识。唐玉怀也慢慢看到父亲的变化,于是要求和他们一起共事。于是,父亲的革命道路从此开始了。26年的时候,父亲跟随乔装打扮的乔国桢(在王厚安家做账房先生)在武字区民团长王厚安家打杂。在此期间,父亲的角色是乔国桢的随从,趁外出之际四处发展招募十里八乡的有识之士,秘密筹备农协会,并制作了红旗。准备成立农会。十一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十里八乡的有识之士,数千人打着红旗,拿着红缨枪,在大寨村的大庙里来开会。民团的王厚安也在。大会上乔国桢说了成立农协会的宗旨,并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土豪劣绅”“农友们团结起来。”于是,农会成了红火“衙门”,民间事无巨细都来找农会判决。特别那些在当地称王称霸的绅四绅五,凡与百姓有争端到农会没赢过理,恨得他们咬牙切齿,老百姓却无不拍手称快。父亲跟随乔国祯住在大寨村,他主持召开农会骨干会,提出了分豪绅粮食、分地、分财产,抗粮、抗捐、抗债、抗丁、抗税的“三分五抗”活动。开始大家有思想顾虑,经他宣传鼓动,这项工作展开了,大大地鼓舞了群众情绪。乔国祯又给大家讲共产党革命的宗旨,父亲在乔国桢的带领下,书写分地,抗捐,抗税的宣传单,标语,教大家唱革命歌曲。轰轰烈烈的革命高潮迭起。这年父亲在唐玉怀的推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唐家村书记,委员。中心县委委员等职务。农会处处为穷人着想,县政府分配税收不公,要商二农八,乔国祯、唐玉怀多次上县里交涉,最后改成商六农四。当年的“麦米存”也减少了,“防兵费”也减少了。农民协会又组织武装保卫队到各村巡逻,到各村配合农会工作。收缴土匪武器,动员群众检举坏人,社会风气和治安大为好转。当时的王厚安一看,上当受骗了,民团的权利慢慢的削弱了,于是怀恨在心。之后,王厚安不失时机的寻找机会报复。反动民团头子王厚安,受到乔国桢的侮辱后很不甘心,四处搞迫害,四处追查共产党人,逮捕可疑分子,陵前就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直至将乔国桢,唐玉怀逮捕入狱。27年的一天,他的机会来了,在富平胡景铨民团的协助下,在庄里医院逮捕了乔国桢和唐玉怀,把二人关押到三原监狱,后有我党积极营救,关押了四个月后出狱。由于前去庄里的路上,父亲与唐玉怀一前一后,保持着距离,国民觉民团发现追赶的时候,父亲只身一人,赤手空拳,又跑不过民团骑兵,怎么办?那天淡村镇正逢农贸集会,父亲紧随人流进了淡村街道,追兵追至淡村,先封堵住街道进出口,然后沿街道逐户盘查起来,父亲人生地不熟,正愁无处可躲,发现了一个饭馆,经直向操作间奔去。这时大厨师正忙炒菜,父亲也不与厨师、伙计搭话,迅速扫视了房间一周,见无处藏躲,便顺手拎起挂在墙上的一件白大褂穿上了身,厨师机灵会意,也怕在厨房打杀起来,忙又递过自己的厨师帽给父亲。父亲摸一条白毛巾往肩头一搭,端起厨师刚出锅的热菜一边大声吆喝一边大步走向前庭,这时,荷枪实弹的匪兵也已来到饭馆,正在前庭向后检查,父亲与其擦肩而过,待父亲提着空饭盘返回后厨时,匪兵搜至后厨见无闲杂人员,又往出退走。父亲迎着往出撒的匪兵,笑着招呼“一路顺风”,快步进入后厨,直待匪兵撒远,父亲也不说话,只是深情地望着满头大汗的厨师和伙计们,笑了笑,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脱下白衣白帽,匆匆离店而去。1928年随黄志文的红军游击队,一起把对土豪劣绅,官吏地主的抗议变成武装斗争,对坑害农民深的地主,土豪,毫不留情,进行清除,分得他8们的粮食和物品。围攻三原县城搞暴动,就是父亲去西阳,陂西,联络的人员。围攻县城四天,当时的国民县政府终于低头了,围攻县城胜利。1934年初冬的一天,父亲终被当地民团抓捕,由于父亲的身特份殊,民团头目准备将其押送县城请功,当晚暂时关押在侯家堡村城楼上,并派专人持枪看守。被关押的父亲不甘心就这样去见马克思,绞尽脑汁想逃走的主意,看守但兵看城墙上无路可走,城下是兵管重地,父亲插翅难飞,心里十分着急。巧不巧,看护的民团团丁站累了,就端着枪横坐在了房门口,父亲见状,就卷缩在屋子靠里的角落,闭目假睡,时间一长,看守打起了瞌睡,父亲仍然一动不动,卷缩假睡,一直到四更时分,看守怀抱钢枪,模门而卧,看护看来确实是困极了,于是,父亲翻了翻身,看守无反应,父亲活动活动手脚,看守依然没动静,父亲见时机已到,便蹑手蹑脚,轻移身躯,凭着身高腿长,小心地从看守身上骑过,逃出了屋子。虽然出了屋子可城墙有两丈高,城内有兵营怎能出城?父亲明白不逃必死,逃也许还有希望,于是咬咬牙、狠狠心,爬上了城墙垛口,伸展双臂,大开双腿,全身紧紧贴附城墙,顺墙滑骝而下。父亲平日也出外干活,知道城墙有一定倾斜角度,再加之城墙年久班剥,墙面粗糙,滑下时阻力会大一些,滑下后竟毫发无损,平安落地。父亲稍作镇定,辨准了方向,趁着夜深人静,向东赵氏河方向狂奔而去。连夜赶往富平县西尚村姑姑家藏身,又一次虎口逃生。32年武字区恢复,父亲任唐家支部书记,同年,父亲参加了习仲勋在太和堡主持的在富平淡村一带掀起大规模的分粮斗争。先后和习仲勋在富平,南原,西阳进行秘密联络。值得父亲荣耀的事,一直都埋藏在心底,就是36年的时候,在唐玉怀的安排下,护送刘少奇同志过了阎良,后由其他同志护送到西安。这是母亲在生活中无意间听到的。抗日国共合作的时候,黄子文,慕天详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党员和积极分子。派父亲去泾阳县安吴青训班学习(现留有培训班徽章一枚)。回来后在长坳举办党支部书记轮训班,父亲任教员。唐家恢复了支部,父亲继续担任支部书记。积极的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1932年8月,省委巡视员李杰夫到武字区,以“右倾”为由,撤销了孙海章区委书记职务,命孙铭章接任书记职务,父亲任委员。10月中心县委成立,父亲王仲云为中心县委委员。武字区恢复后,父亲并任唐家支部书记,同年,父亲参加了习仲勋在太和堡主持的在富平淡村一带掀起大规模的分粮斗争。先后和习仲勋在淳化,富平,西阳等进行秘密联络。40年的时候,国民党派便衣潜伏在陵前,监视陵前人们的举动,民团,巡警时不时的上原骚扰,污蔑陵前人民是,土匪,铲铲客,黄狼等等。由于父亲胆大心细,机智稳健,对当地地形熟悉,被组织指派负责陵前,大寨,长坳,上河陂西,大程,西阳的秘密交通站的联络员。搜集情报,并通风报信。出门老是一身弹棉花匠人打扮。由于敌人的反复清剿,于是,好多同志就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等待反攻的时机。47年夏天,父亲跟随黄子文,黄子祥袭击陵前乡公所,马额乡公所是,陵前起义胜利,部队随后去了淳化,父亲由于家里老小无人照顾,于是就秘密的潜伏下来了。48年春,父亲那一颗火热的革命之心再次燃烧起来,想北上寻找组织,经过耀县柳林的时候,被敌人巡逻队发现,父亲也发现的及时,一个纵深跳到路边的深沟里,沟里长满荆棘和枣刺,父亲麻利地脱下布鞋套上双手,咬牙分开荆棘枣刺,顾不得蚁虫叮咬,芒刺钻心,将干瘦的身躯隐藏在蒿草之中,茂密的蒿草严严实实地遮挡住自已、忍着剧痛,纹丝不动地隐蔽起来。这时,国民党骑兵在沟边急驰而过,无一人下马细看,就这样逃过一劫。父亲等到夜深人静,才钻出荆荆棘丛,顾不得拂尘除刺,顺看沟道,趁着夜色,回到了陵前。听母亲说,第二天,光是挑除父亲身上的枣刺和荆棘刺,就挑断了三根缝衣针。到了秋天,收完庄稼,安顿好一家老小。父亲叫母亲烙了几个锅盔,背上,又出发北上找组织。这次父亲没有上次的兴运。到了耀县金锁关的时候,被国民党残部排查,看他拿着干粮,就严加了盘问,父亲口严打死不说认识共产党。于是国民党兵用枪托在父亲的胸口、背上狠砸了几下,又连踢带打了一会,扔在河沟边上,幸好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落下了病根。父亲强忍疼痛,三天四夜的爬爬, 走走,有人家了要些池的,要不到了就吃草,吃虫子,煎熬的回到了陵前唐家村家里。父亲回来后每隔几天就咳血,捂着胸口难受。49年春,一家老小由唐家搬迁至陵前双胜村的一口废弃的窑洞中安家。期间让医生给父亲看过病,也是无济于事,就这样父亲在病痛中煎熬,伴随着病痛,走完他光辉磨难的一生。于1953年春病逝在陵前双胜村家中,时年48岁。1949年陵前解放后,黄子祥派人来探视过父亲,并带来糕点慰问。1950年,时任中共陕西省三原县县长的孙一君同志也前来寻找父亲王仲云,邀请去县委担任职务,来看到父亲病重的样子,感到很痛心,于是留下一块银元让父亲好好治病。父亲的一生,没有横刀立马的威武,没有运筹帷幄的丰功,但是在我们心中永远有那永不熄灭的火种,激励着我们前行。青山来自于土壤,大海来自于溪流,高楼来自于地基,生命来自于母亲。父亲和先辈们铺下了一道宽广而永不回头的路,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国歌,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永远怀念着你们!
【作者简介】:陈海峰,男,陕西省三原县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市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三原县作家协会学员。曾在某部队服役,期间在部队报纸和驻地报纸发表文章,后转业在三原县水利局工作。期间在当地报纸网络上发表作品。代表诗作《梦回中央亚细亚》,短篇小说《连翘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