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周期,就业始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因此,能够满足大量人口就业的企业,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其价值绝对不亚于那些高科技企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芯片、核心软件设计这些行业,能够有祖辈荫庇坐享其成的人比例也不高。更多的人,也都是普通的人,自信不自信那是性格或者情绪,但是每日要挣钱吃饭,你我皆凡人,谁都免不了这一关。
这几年,有两家企业,在就业方面特别亮眼。一家是做汽车的某迪,员工一口气扩充到90万人。还有一家是互联网电商的某东,就业人数也是50万这个级别。
我对比了每年的销售额,对比了同行业的汽车生产率(包括高研发投入的),某迪至少多招聘了20万员工。
也就是说,即使少20万员工,也不会影响某迪的日常研发和生产。毕竟,现在的汽车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当高。“五菱神车”那么大的产量,正式员工也就是一万多。(当然配套厂家会比某迪多)
除了大肆扩招,某迪还有相当高的离职率。等于很多人在某迪积累工作经验以后,如果找到薪酬更高的下家,就可以凭借这份工作经历,得到更多的选择。
某迪大概知道,自己几年时间的大扩张,其实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这个风险,未必来自于技术,未必来自于市场,甚至不一定是来自于资金链,风险在于,自己是“掀桌”的一方,要把很多外资企业,买办企业,甚至买办跟随思维的国内企业,一股脑踹下去。
某迪作为一家要掀行业桌子的企业,积累的资金资源、媒体资源、利益共同体资源、高层资源甚至外交资源,不一定比得上那些经营了几十年的老牌企业,尤其是一些国外的合资企业,人家有国家层面上的“统战价值”。
极高的觉悟和敏感性,让某迪选择了“高就业”。哪怕待遇稍微低点,不要紧,在整个社会的就业困难期,有一碗饭吃,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度过一个人生低谷期,就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
无论是友商还是其他哪一路的人,想通过什么手段搞某迪。都要掂量90万就业的分量。
外企也好,友商也好,摆不出10万以上的就业。你就算是闹到海里,都不会有人能够帮你对付迪子。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很多其他的事情,最多算是嘴炮。孰轻孰重,中国的当政者拎得清楚得很。
所以某“原谅绿”概念车商,就算闹得很大,扬言要举报要搞事,某迪始终淡定如水,他们那些搞战略思考的人,已经脱离了某些初级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窠臼,毕竟只要看得准、站得稳、干得狠,赚钱的事情,那算是事情嘛?
这算是脱离了资本主义“唯利是图”低级趣味的企业,虽然我去年换车,没有买某迪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我还是感谢以他们为首的国产品牌,我买燃油车,相对于以前的高位,起码省了6万以上的开支。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某迪的成功,除了技术和产品,恐怕站位这一点,国内友商无出其右者,也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了。
以下内容付费1.8元阅读!上一次某文章,被“公关”删帖了,因此设置一下象征性付费阅读,主要是过滤掉一些没有必要的流量,减少一些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