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去桂林一家老字号餐厅吃饭。这家餐厅菜品不错,尤其是烧鹅,广西的食材粤菜的手艺,隐隐然有顺德大厨的风韵。
结账的时候,前台和我说,下载然后关注某个小视频APP,再关注他们餐厅,就可以领取20元优惠券。而且是结账的时候,就可以折现。
我摇摇头说算了。就现在而言,除了官方办事,对于商业领域的互联网推广关注优惠,我基本都是拒绝的态度。
互联网的平台已经是越来越强大,基本的逻辑就是,积累足够的“粘性用户”,就可以长期“割韭菜”。不仅是割商家的韭菜,配送链条,消费者,哪个环节,都要割一刀。更重要的是,多数平台,都是输血给国外的资本。
本质上,互联网平台比实体经济,更为“轻资产”,也更为依赖于“洗脑”,以及燃烧资本获得用户,割用户韭菜以满足资本回报。实体经济,起码能够解决更多就业。避免过度在互联网上用钱,更多的钱会流向线下。
对于互联网的平台,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尽量不占它便宜,也不想当它的韭菜。互联网是工具,我不想被它支配。
事实上,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应该更多面向线下了。毕竟,P东来证明了,只要有诚信,带着诚意的必杀技,做好消费者的体验,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我现在拒绝各种被“捆绑”的优惠。这种“优惠”,私底下一定标好了价码,最起码骚扰推送广告是不可避免的了。
更多的线下消费,我觉得对自己、对家人,是更好的事情。少一点互联网的流量推送,还可以带着家人,逛逛街自己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可能踩坑,但是也有可能有更多的惊喜。
保持一点对生活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避免一直被互联网“种草”。本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踩坑怎么知道“江湖险恶”?不上几次当,怎么交得到有诚意的朋友?找得到适合自己的消费?互联网不能替代你思考,更不能替代你去经历,尤其是踩坑。
以前,看一家餐厅,也会经常去看点评。后来发现,只要你看点评看得多,照样不可避免地上当,因为总有各种刷点评的骚操作。再说了,别人写出来的经历,未必就适合你自己。
一直盯着互联网,避免“踩坑”,觉得互联网的各种评论,一定是“避雷针”。那么到头来,一定会被互联网坑得非常深。这个世界,除了亲爹亲娘,哪里不是坑?妄图通过互联网攻略来避坑,那万一互联网就是最大的“坑”呢?
起码,拳师lgbt这些垃圾东西,还有很多对立,都是互联网传播时代,才玩出来的幺蛾子。这些坑,不比现实生活的坑大?自己不去踩现实的坑,指望别人踩坑在互联网上教会你?这TMD的是三体人给地球人传授科技。
互联网从来不会教你“独立思考”,它只是尽力想给你洗脑,或者诱导你花钱。所以,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无节制泛滥的推广说“不”,需要的不仅仅是“不占便宜”的心理,还有一种自己探索世界,不让互联网“教做人”的独立思想。
更何况,现实世界的经历越丰富,对于网络内容的良莠是非判断力,也会更强。像我这种现实生活,踩过无数坑的人,对于互联网的种种妖气,总会有“邪乎到家必有鬼”的直觉。
所以,不爱占便宜可能也就不容易吃亏,线上线下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