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一个全职带娃过来的宝妈,我非常能体会全职妈妈们心里的苦。每日起早贪黑,一心一意为了娃和这个家,一天24小时待命,一年365天无假……我想说的是:全职妈妈虽然很辛苦,但还不至于“可怜”。
★一个人带娃太累VS一个人带娃很轻松
偶尔听有些宝妈吐槽:没人帮带娃,自己如何悲催,如何可怜,每天蓬头垢面,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差,时时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且指责婆婆人还挺多,并直言30年看老30年看小,以后也别指望给她养老……
但我们也见过一部分妈妈,除了新手期稍显笨拙以外,后面带娃还是比较轻松的。工作、带娃两不误,平日里精于打理自己,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偶尔还有时间带娃出去旅游!
同样带娃,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什么原因,导致两种宝妈之间的差距这么大?看看下面几个场景,你也许就会明白了。
场景一:带宝宝出门
劳累妈:出门必备奶粉、奶瓶、干纸巾、湿纸巾、尿不湿、推车等,还有保温杯、备换衣服、汗巾、遮阳帽、防蚊手环、外用涂抹的药、宝宝喜欢的玩具、爱吃的零食、睡觉的小被子……
轻松妈:如果娃还小,只带必备几样用品,多一样都不带;如果娃大点,孩子放推车里直接出门,啥也不带!外面啥都有,有手有脚有余额,就没解决不了的带娃难题。
场景二:在外边宝宝渴了
劳累妈:从保温瓶里倒出滚烫的开水,小心翼翼地吹啊吹。试了好几次,感觉不烫了再给宝宝喝。边喂边叮咛:“宝宝慢点喝啊,千万别烫着!来,咱们多喝点,再把这些喝完……”
轻松妈:直接在路边买瓶矿泉水,打开盖子给宝宝喝,他爱喝多少喝多少。
场景三:清洗宝宝的奶瓶
劳累妈:宝宝吃完奶后,马上去清洗,先用奶瓶清洗剂洗一遍,再用清水冲刷一遍,然后拿专用的奶瓶消毒器来消毒。即便如此,还是担心有细菌,怕宝宝吃得不干净而生病。
轻松妈:宝宝吃完后同样拿去洗,龙头下一洗一刷就完事了,隔三岔五才用开水烫一次,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莞妈有话说】
一直认为,自己生的娃理应自己带,实在没办法,最好有条件地请人帮带。至于婆婆嘛,能帮忙是情分,不帮忙也是本分。老人养大自己的孩子已不容易,他们已经完成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以道德的绑架的形式,强行要求她再带孙子。
很多时候,有些妈妈之所以那么“劳累”,主要是把孩子养得太精细了。并非精细喂养不好,但太过精细,会让宝宝长期处于“无菌状态”,自身体抵抗力难以形成,反而更体弱易生病。另外妈妈的过度保护,也可能会让宝宝会变得胆小、不自信等。
养育宝宝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过程,没人能很轻松地完成,有时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表象。带娃也要讲究效率,这一点很重要。比如,每晚计划一下明天要做的事,带孩子去买菜事先列个清单,平时边和宝宝玩边做家务,甚至还能边听书学习。
★全家人带娃太乱VS一个人带娃轻松
还有一种家长,把孩子当成全家的“小太阳”,出门得好几个大人跟着。幼儿园开学的某一天,莞妈曾在路上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家子4口人送娃娃上学,爷爷推推车,奶奶拿奶瓶,爸爸背书包,妈妈则负责拍照。
到幼儿园门口,孩子不愿进,一家人顿时轮流抱着哄,但越哄孩子哭得越凶。最后还是孩子的老师出来接,我心想:这位老师从4位家长手里接过孩子的时候,心里一定感觉压力不小吧。
自己带娃没人搭把手总觉得很累,但有人帮忙的时候却也并没有感觉到轻松。这是为什么呢?同样通过几个场景对比,你就会知道当中原因了。
场景一:宝宝要吃冰淇淋
全家人带娃:爷爷赶紧去给孙子买,奶奶觉得孙子爱吃要多买几个放冰箱里屯着;爸爸会跟孩子一起吃,只有妈妈持反对意见:孩子吃冰凉的东西容易坏肚子。
一个人带娃:孩子吃不吃,怎么吃,吃多少,我说了算。
场景二:孩子发烧
全家人带娃:一家人全都焦虑上火,相互指责带娃不注意,导致孩子受罪。一天带孩子跑几家医院,各种检查,可能还因为诊断结果争论不休……
一个人带娃:理性看待,哪个孩子不生病?该看病看病,该吃药吃药,不严重的话就只物理降温,时间到孩子病自然就会好了。
场景三:宝宝摔倒
全家人带娃:一家人围上来,嘘寒问暖、心疼不已,大家边“责怪”地板太硬,边给宝宝擦药。孩子起初没哭,但看到大家的反应,越想越委屈,然后开始哭,越哭越不可收拾。
一个人带娃:装作很平静,只查看宝宝伤口(轻微破皮),然后摸摸他的头说,没事明天就好了,去玩吧,接下来要小心点儿。
【莞妈有话说】
一个人带娃,什么事自己说了算,尤其是那些佛系、喜欢“放养”型的妈妈,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带娃。只要确保孩子安全,怎么养是自己的事,别人没有理由和资格评判。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家庭矛盾的中心,两代人育儿新旧观冲突,更会加剧婆媳间的紧张氛围。婆婆感到吃力不讨好,儿媳也觉得自己满腹委屈无处诉!
其实每个人的育儿观念都不同,如全家一起带娃,在日常一些细节问题上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甚至引发家庭纷争和矛盾。原本简单的问题,会由于多人的参与,反而变得更加复杂。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的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养育孩子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成效。与其每天花大量的心思盯守着一些喂养细节,倒不如敞开心、放开手,“粗养”和“放养”的办法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要以言传身教去引导孩子的成长。
当然,怎么养育孩子是个人的选择,只要不嫌累,
关注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莞家妈妈】一起科学育儿,智慧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