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挖一次耳朵5千,还得全麻!孩子耳屎太多到底要不要挖?

教育   2024-11-07 21:28   广东  
各位家长平时一定有过帮孩子挖耳朵的经历吧?还记得第一次对娃的小耳朵“下手”是什么感觉吗?反正我是,强忍“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最后在孩子嗷嗷大叫中不得不放弃……
众所周知,有人喜欢给自己挖,有人更喜欢让别人挖,所以衍生了采耳这个行业。因为采耳时通过皮肤接触,以及制造的声音引发颅内高潮,让人头皮发麻,舒服又放松,忍不住想睡觉。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项这么舒服的体感活动,人类幼崽能参与吗?

孩子耳朵内有耳屎,到底能不能给他挖

这个答案是开放的,但在你动手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
美国曾有项研究报道,称每月有1千多个孩子因为掏耳朵导致受伤,被送进急诊室。除了鼓膜穿孔、听力下降,还有因经常掏耳朵引发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耳痛、瘙痒、流脓,甚至失聪等。
所以孩子的耳朵可不能乱挖!尤其3岁以下的宝宝,配合度较低,喜欢乱动,会抗拒。如果大人力度或角度把握不好,不慎戳伤耳道或鼓膜,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耳朵不痛、不痒、没有影响听力,那么哪怕肉眼可见有一些耳屎,也不必太在意。通常它会随着孩子说话、吃饭、睡觉、打哈欠等下颌运动,自行排出。
但也有例外!此前看过一篇来自青年时报的报道:浙江海宁有位5岁小男孩在一次感冒后耳道发炎,疼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发现耳朵里塞满了耳屎,量大且坚硬,连医生都束手无策。
最后,男孩不得不通过全麻手术,才将耳屎掏干净,花费5千。宝妈感叹:花钱又受罪,早知如此,就应该定期给孩子清理耳朵的!
所以,不少家长迷惑了,孩子的耳屎到底该不该掏呢?其实如果孩子耳朵里耳屎堆积太多,确实需要人工清理(但不代表可以随便挖)。
比如孩子的耳道较窄,耳屎分泌又旺盛,就需要定期清洁耳道。当然,这还得孩子比较配合,不抗拒、不乱动,可每3个月帮孩子清理一次。如果自己没信心,可以请专业医护人员帮忙。

给孩子清理耳朵,家长需注意6件事

挖耳屎是门技术活,给孩子挖更要格外小心谨慎!若家长实在想帮孩子清理,还得讲究方法和技巧。整体原则是,偶尔清洁即可,范围仅限于耳朵外侧及耳洞口。
1. 别用棉签和普通硬耳勺
棉签会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更容易造成耳屎堆积。材质较硬的耳勺也不能用来给孩子掏耳朵,容易操作失误,损伤孩子脆弱的耳道和鼓膜。
2. 不要使用公用挖耳勺
很多家庭挖耳勺是共用的,且跟指甲刀等多件套一起保存。要知道,这样很不卫生,而且万一某一成员有脚气……如果孩子也共用这套工具,很容易将细菌带入耳朵里。
3.不轻信“偏方”
有人听信一些“古法”和“偏方”,比如用酒精、醋滴耳朵!千万别了,否则更容易加剧感染!平时也不带孩子去理发店,非正规采耳店,甚至是街边小摊去掏耳朵,有问题最好找医生。
4.动作一定要轻柔
“手残党”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了!给孩子挖耳朵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或抖动。挖耳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反应,若出现疼痛、不适或哭闹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5.注意卫生与消毒
家长在准备给孩子挖耳朵前,需要把自己双手清洗干净,并将挖耳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将细菌带入耳道,引起感染。
6.使用专用的工具
如果你想尝试给孩子挖耳朵,建议选用专为儿童设计的挖耳工具,可以更安全、更方便地帮助孩子清洁耳道。比如,西圣(XISEM)家的这套Find智能可视耳勺
这是一款集高科技与实用性于一身的耳道清洁工具,它不仅可采、可夹、可发光,还可视。它配备1000万像素高清内窥镜,能清晰地捕捉并显示耳道内部的情况,连根根绒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它采用手术灯光分布原理,通过六颗全向LED精密光学阵列光源布局,实现360度无死角照亮,没有阴影和暗部,图像显示更清晰准确。
除此之外,这套智能耳勺还有多项黑科技:
✔️可实时感知并调整挖耳勺的旋转角度和位置,确保清洁过程中更准确、更安全;
✔️智能多轴陀螺仪,云台级防抖,图像更稳定流畅;
✔️自研A-Zoom动态调焦技术,能自动调焦,移动时画面也不虚;
✔️采用无人机专用的Wi-Fi芯片,能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智能控温,与肌肤同温,入耳无感,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耳道;
✔️可通过手机APP控制,无需复杂设置,可一键启动;
✔️电池续航能力强,一次充电可长时间使用,待机时长达80天。
而且,它配以耳勺头、耳铲头、耳刮头、耳垢夹,及多个母婴级硅胶耳勺套等,可适应不同的场景和耳道情况,上至老人下至婴孩,全家都能用哦。

结语

所以别看挖耳屎这样一个小动作,却关乎到孩子的耳朵的健康与安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耳道具备自我清洁的能力,所以家长也不必时常记挂在心里。
特殊情况下,应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或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清理。爱孩子,就要从细节做起,用科学、安全的方式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莞家妈妈
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母婴育儿博主,全网粉丝35w+,和我一起,科学育儿智慧养娃!专注母婴健康养护、育儿科普、家庭教育等优质内容,原创、日更,谢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