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为激励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充分展现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一线的干事创业风采和良好精神风貌,会昌组工微讯现开设【驻村第一书记风采展】专栏,记录宣传他们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群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的奋斗故事,以此激励更多党员干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本条展播时任会昌县委组织部驻会昌县高排乡云雷村第一书记刘源结束扶贫工作离开前夜写给村民的一封信。
感恩同行,你们是我永远的牵挂
——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
夜访贫困户
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掐指一算,驻村已经两年多了,根据工作安排,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
夜已经深了,但我仍旧没有睡意,透过窗户望着远远近近点缀在乡间公路上的太阳能路灯,从村委会一直延伸下去,经过村里的蔬菜大棚基地,经过西围、薛屋、山下甚至到最偏远的铜锣湾小组……我的思绪越飘越远。
还记得,刚到村里那会,天天泡在群众家中走访,怕村子太大,记不清贫困户住哪,我就绘制了全村贫困户居住分布图。走访中,我认识了村民曾宪围。第一次见到曾宪围,就被他那爽朗的笑声所吸引。他总是乐呵呵的,即使妻子身患癌症,即使父亲20多年瘫痪在床,他也未曾有一点抱怨,相反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他在家里种了1000多颗脐橙树,现在都是处于丰产期的摇钱树,在家里开了小卖铺,是附近老人喝茶聊天的好去处,儿子买了铲车和挖机做小工程,一家人的日子辛苦但很充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他20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80多岁,瘫痪在床2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曾宪围硬是每天帮老人擦洗身子,推着轮椅带老人到村里“溜达”。由于长期无法活动,老人家得了便秘的毛病,大小便说来就来。有一次,曾宪围到20多里外的珠兰乡购买脐橙秧苗,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父亲可能要来大便了,他马上开车赶回家,秧苗只能是第二天再重新去采购。回到家里,他抱起父亲,就像父亲40多年前抱着他一样,不同的是,父亲拉不出大便的时候,他得用手去淘。20多年来,曾宪围用一颗孝心带领他的弟弟们把老人家照顾得“漂漂亮亮”、“妥妥帖帖”。我把他的事迹材料报到县里,县电视台特意派记者到他家里进行拍摄,曾宪围一家孝老爱亲的事迹相继被县、市、省、中央级的媒体报道,曾宪围一家也由此荣获“会昌最美家庭”的称号。获得荣誉那天,我也特意“徇私”了一次,到乡民政所要了一部新的轮椅送给他瘫痪20多年的老父亲。
还记得,2017年初到村里的时候,大家都在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发愁,毕竟,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基石,村集体经济也只有上级下拨的一些零星收入。在县委组织部领导和高排乡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引进了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刚开始时,大家还是顾虑比较多。土地流转出去,自己没地了怎么办?租金怎么算?能不能每年付清?建高标准农田田埂清除了还怎么认得哪些是自己的土地?记得那时,全村19个小组,户长会一夜一夜地开,涉及到土地流转的农户一户一户地上户,讲政策、讲道理、讲感情,算经济账、算时间账、算家庭账,最后还是几名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率先签了协议。最终顺利建成了390亩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种植“贝贝小南瓜”,打响了全县发展蔬菜产业的“第一枪”。现在,大家不仅有了土地租金收入,而且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源头活水”。顾虑打消后,有的村民已经在着手准备自己承包大棚搞种植,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更进一步。
还记得,夫妻双双残疾的贫困户廖土长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学习了一技之长,到服装厂打工,两个人一个月就有近6000元的收入,几年下来,还清了外债,盖起了新房,还生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大胖小子。
还记得,因为疾病的打击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贫困户曾昭生,在工作队的关心下一步步成长为种烟大户和脐橙种植大户,日子越过越红火。还记得空巢老人郑方圆夫妇,在我感冒时为我寻医问药,还要经常到村里看看我,把家里的时令水果带给我吃,在他们的眼中,我就是他们至亲的亲人,在我的心里,他们家也是我的家……
不敢忘,我亲爱的父老乡亲,你们往往在我孤独待援的时候,为我带走了冰冷,寂夜,留下深藏心底的温暖。不敢忘,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外加成群的蚊子扑向村委会,更糟糕的是,偏偏这个时候村委会断电了。住在附近的村民汪家荣发现后,多次往返于村委会和家中,凭借过硬的电工技术硬是帮我把电接通了。
不敢忘,一个个难熬的乡村夜晚,是你们陪我一起度过,我们一起在村委会门口的小广场上聊天、喝茶、开座谈会。有一段时间,脱贫攻坚任务非常重,我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压力特别大,你们过来安慰我,我们村脱贫一定没有问题,不要担心。你们准备敲锣打鼓送两面锦旗到村委会,表达对驻村工作队工作的肯定。后来被我从别人那里听到了,坚决制止了你们。因为我相信,心里的认可比墙上的锦旗更管用。不敢忘,一天早上自己由于忙于工作忘记了吃早点,贫困户曾广有特意煮了6个酒酿蛋一定要我全部吃掉。2年多来,在村里吃了多少酒酿蛋我不记得,但我记得受邀去过60多户老表的家里同吃一桌饭,有800多个日日夜夜和村里的老表们一起生活在村里,由于经常早上吃泡面,村头小卖铺老板说,“刘书记,我店里的泡面一半是你买的”。
夜更深了,窗外旗杆上的红旗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想,人这一生,应该要把自己活成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两年多来,我活成了你们的“灯”,你们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灯”。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配合好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继续保持好房前屋后的卫生。相互监督、积极配合,共同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希望大家多说团结话,多做团结事,努力构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容整洁、民风纯朴、向上向善的村风环境。
我走了,但我的心仍留在村里,感谢大家两年多来的支持和陪伴,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们是我永远的牵挂。
来源:江西组工微讯
总编:刘源 审核:谢镇江 编辑:陈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