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对谈节选,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谭飞:欢迎赛人。近期,我们注意到港产片在内地市场的票房表现十分惨淡,《海关战线》和《谈判专家》的票房都只有1亿多元,可能跟原来期待非常大的差距。甚至我们看到网上有传闻香港的电影公司老板说,国内的资本再不投港产片了,他们认为港片的制作成本又高,而且大港星的片酬又高,而且宣传又麻烦,还得带多少团队。
你怎么看现在这种情况,港产片还会复兴吗?内地观众还会看港产片吗?其实,大家都曾试图挽救港产片,包括内地资本也宣布,我们准备投港产片,但结果似乎不太理想。像《海关战线》这样的影片,即使有谢霆锋和张学友这样的阵容,票房也只有1亿多元。
赛人:《谈判专家》有吴镇宇出演。
谭飞:演员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炮,结果票房那么惨。
赛人:提到刘青云、吴镇宇、谢霆锋、张学友这些名字,他们实际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但现在的主流观众是否还对他们有同样的记忆,或者听到这些名字是否会感到兴奋,这就不一定了。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详细的民意调查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至于你说的以后会不会投港产片。我认为,如果有一部小规模的电影,或者它确实具有市场潜力,投资者还是会考虑的。因为香港电影人在制作商业电影方面拥有比我们更丰富的经验。
举个例子,我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寒战》,里面有一段隧道枪战戏,中国内地的导演们虽然学习香港电影这么多年,但没有人能拍出像香港电影那样流畅、有冲击力的枪战戏。如果拍枪战戏,人们还是会找香港团队来制作。
谭飞:确实,在枪战戏、赛车戏以及武行领域,香港电影比内地还是要领先一些,至少在这三个领域是这样的。
赛人:如果你打算拍一部电影,你可能会考虑找香港团队。虽然很多人说香港电影未来找投资可能会更难,这或许是个现实问题。但这个说法背后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我们这一代人对香港电影有非常深的情结,总觉得它的衰落让人惋惜。
实际上,这个现象我以前也说过,在1949年之前,上海电影就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1949年之后,没有人去哀叹上海电影的消失。上海电影当年是多么的辉煌,此一时彼一时,有潮涨就会有潮落的时候。假设香港电影作为一个地理性的电影名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就像好莱坞电影,很多人把它和美国电影混为一谈,但好莱坞只是美国电影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好莱坞消失了,也许会有洛杉矶电影或旧金山电影取而代之。
谭飞:还有纽约电影。
赛人:对,假如好莱坞电影也许有一天也会这样子消亡,也说不清楚。
谭飞:而且好莱坞就是个地名,很多人把它当作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但确实并不是一回事。
赛人:它是美国电影的一部分,还有圣丹斯电影、纽约电影,《教父》其实就不属于好莱坞电影。
谭飞:伍迪·艾伦的电影也是,他更多的是属于纽约电影体系,而不是好莱坞。
赛人:他的电影包含了更多知识分子化的东西。
谭飞:所以你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悲哀的,你认为这是潮起潮落,很自然的现象。不是香港电影消失了,就是上海电影消失了,或者某个电影流派可能突然式微,这都是正常的。
赛人: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香港电影太有情结了。
谭飞:可能是因为写这篇文章的人老在怀念这事儿。但确实,正如你说的,现在如果再投资香港电影,内地投资人可能会更加慎重,因为考虑到市场的问题。
赛人:这种慎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削弱香港电影的发展,因为没有钱进来的话,电影制作的规模自然就会缩小。
谭飞:规模自然会萎缩,相应地,人才梯队也会萎缩,很多人可能就转行了,因为没钱可赚。
赛人:人才的缺乏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总是看到几个老炮,很少有新的面孔出现。就像我们以前看狄龙,很快周润发就出现了,周润发之后又有梁朝伟,一波接一波,他们都很有代表性,也深受观众喜爱。但是后来,你说刘青云之后,我们似乎看不到一个特别亮眼的明星出现了。
◐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