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港之夜》当年险些被禁唱,甚至被认为是“污蔑”海军,开国上将:大胆唱

文摘   2024-11-09 10:57   辽宁  
1980年,《军港之夜》首次公开演唱,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还惊动了军方。

有人说这是靡靡之音,严重影响了海军的形象,应严肃处理词曲作者,对演唱者苏小明更要“公开示众”。
此时一位开国上将站了出来,鼓励歌手大胆唱,《军港之夜》这才广为流传。一首歌而已,为何会引起广泛争议,甚至上升到“政治路线”?
海政文工团接到特殊任务,要苏小明演唱一首,歌颂海军的新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陆的歌曲以歌唱领袖、歌唱祖国为主题。
改革开放后,通俗歌曲借机来到内地,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音乐涌入内地,但依然是谨小慎微,不被主流所接纳。

当时海政文工团的歌手苏小明,深受流行歌曲的影响,母亲听到后批评她,她却振振有词地反驳:“我不适合学美声,我更喜欢通俗唱法,没准我还能成为歌星呢!”没想到一语成谶。
1980年,《北京晚报》和几个单位联合,想要举办一场“新星音乐会”,邀请全军各大单位派人参加,海政文工团的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派苏小明参加演出。
苏小明准备的都是外国歌曲,文工团团长王建华觉得,这不合适。
于是他找到词作家马金星,曲作家刘诗召,希望他二人能根据苏小明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首独具海军特色的新歌。

二人接到任务后,马金星想起他在舟山蚂蚁岛体验生活时,曾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中写道:客浮至渔村,不眠更已深,枕上浸大潮,小窗悬银盆。
随后灵感突至,将其改为优美的歌词,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军港之夜》一炮而红,迅速传唱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曲作者刘诗召拿到歌词后,并未马上谱曲,而是随水兵踏上远航的征途。没想到,他刚登上船就晕了,只觉得海天难分,天在转水在转。

他问水兵是什么感受,小战士说:“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出海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但总要有人去守卫海防。后来遇到大风大浪,我们就把它想象成,坐电梯、乘飞机,甚至是睡摇篮,这么一想,好像就不晕船了。”
刘诗召听完后感动不已,当晚就完成了谱曲。九月底,这场汇聚了各大军区文艺精英的音乐会,在北京体育馆如期举行,苏小明刚一开嗓,就深深地吸引了听众。
一首新歌,竟然三次被台下的掌声打断,在她演唱结束后,台下观众高喊着“苏小明,苏小明……”
《军港之夜》一经问世,就在军中长盛不衰,并迅速飞跃了海岛、军港,成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歌曲,苏小明也一夜成名,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谁知正当这首歌爆火之际,却迎来了上层的当头一棒,有人说,苏小明的歌咿咿呀呀的,毫无革命气势,纯属靡靡之音,甚至说这首歌,是对海军战士的污蔑,这话从何说起呢?而事情最终是怎样解决的?
新歌备受争议,有人质疑它“动机不纯”,腐化思想
曾因演唱《军港之夜》火遍大江南北的苏小明,当年却远没有这么风光,她险些被部队开除,直到一位开国上将的出现!
1980年,海政文工团精心创作了一首新歌,首次公演就引发轰动,当时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港台传来的抒情歌曲,已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怎么文工团也随波逐流,想要“腐化”掉人们的思想吗?
权威人士对《军港之夜》颇有不满,认为军队的歌曲,就应该是革命的、健康的,这首歌格调不高。
因此前有一首歌,叫做《月夜哨兵》,歌词里写的是:当人们都在熟睡的时候,哨兵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当兵就要提高警惕,怎么能唱海军睡觉呢?两相对比之下,《军港之夜》被批评也就不难理解了。

苏小明从一夜爆火,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坏分子”,甚至在海军某基地,一位战士因无意间收听了广播中的《军港之夜》,遭受了处分,还被关了禁闭。
海军司令叶飞拍板:海军和群众喜欢的,就该大胆唱!
上级找苏小明谈话,要求她以后再参加元旦、春节演出时,绝不能再唱《军港之夜》了,可以改唱《十送红军》嘛!
开国上将、海军司令员叶飞,当时正在301医院住院,他年过六旬,思想却非常活跃。

他没有着急发表评论,而是让海政文工团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邀请海军和一些地方上的老同志来观赏。
本以为是气氛压抑的“批斗会”,谁知等到苏小明登台,再次演唱了《军港之夜》后,全体观众掌声雷动,面对大家的欢呼声。苏小明不得不绕场一周,再次高唱。
此情此景,要比任何唇枪舌战都更有说服力。晚会结束后,叶飞将海政文工团的领导和苏小明叫到病房,对他们讲:“战士、群众喜欢的东西,就不应该禁唱,大胆唱!”《军港之夜》就此成为经典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
孟红. 《军港之夜》——献给海军的歌[J]. 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 475(17):41-42.
王振华. 大海景象在声乐作品中的体现——分析马金星词,刘诗召曲的《军港之夜》[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3(04):175.


懂人物
懂百态人物,评百味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