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云在会上建议陈锡联“内退”,陈回应:脑袋给你都心甘情愿

文摘   2024-10-26 09:01   辽宁  
这是中共高层罕见的意见分歧!1980年,少壮派陈云在会上,同时向四位中央要员“开火”,勒令他们离休,否则对党的形象极为不利。
他们当中有国家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等人,各个位高权重。面对激烈争辩,有人垂头丧气,有人犹豫观望。
唯有陈锡联站出来,斩钉截铁地回答:“把我脑袋给你都行!”他这是主动接受,还是严词抗拒呢?背后有何隐情?

“小钢炮”陈锡联战功赫赫,为人和能力深得毛主席信任
陈云很早就进入了中央领导层,工作经验丰富,在党内很有威望,1956年在提到八大人选时,毛主席力推两人,陈云占其一。
毛主席评价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预言他今后必能“登台唱主角”。
60年代陈云受到批判,长期靠边站,直到1976年粉碎了灾星后,在背后出谋划策的陈云,这才得以重见天日,并力促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

陈云向中央提出,想要谈发展,就必须先解决过去的遗留问题。
原本在1978年,党内就有不少老干部,对陈锡联、纪登奎等人意见较大,但为了国内的安定团结,邓小平提出:“可以批评,但不能动,不除名,这算是我的一个请求,以大局为重。”
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虽然大家很有意见,但党内并没有进行大的人事调整,得以平稳过渡。这其中提到的陈锡联,为何也会卷入其中呢?
陈锡联是一位老红军,14岁就参军入伍,打仗不要命,20岁任师政委,21岁任师长,人送绰号“小钢炮”,在同等职位中,他永远是最年轻的一位。1955年大授衔,被评为开国上将!

他还有一个高贵的品质,那就是不争不抢。
当时在庐山会议时,一些人鼓吹“天才论”,发表了脱离实际的讲话,很多同志敢怒不敢言,可陈锡联不怕,态度鲜明地反驳了康陈二人,受到毛主席的赏识。
陈锡联和叶帅被传“夺军权”,陈坚定地完成了粉碎四人帮任务
进入到1976年,毛主席自感时日无多,出人意料地“夺去”了叶剑英的军权,转而安排陈锡联挂帅,出面主持军委工作。
毛主席去世后,四人帮加快了抢班夺权的步伐,当时盛传“陈叶抢夺军权”,以至于叶帅想去广州居住。陈锡联专门给他打电话,说“叶帅你不能走”。
叶剑英很生气:“你怕我捣鬼吗?我如果捣鬼,在哪不能捣?”
陈锡联这才反映过来,叶帅这是误会了,他对妻子王璇梅讲:“我留叶帅在北京,是想在政治局里能多留一票啊!”

后来叶帅和华国锋也意识到,陈锡联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果断出手,陈锡联命令吴德、吴忠指挥的北京卫戍区的部队,将余孽一网打尽,稳定住了首都的局势,可谓居功至伟。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专门请陈锡联到家里谈话,帮他减轻思想包袱。陈锡联后悔,在邓被打倒时,身为政治局委员的他,没有说话。
邓公却大度地表示:“那时你也无能为力,你在北京不欠账。”既然邓公都这么说了,为何接下来,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一一辞职?而陈锡联和陈云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陈云:这4位同志继续留在中央,对党的形象极为不利!
这是震动国内的一次“高层大换血”!
陈锡联在革命岁月战功赫赫,建国后在重大事件中,也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粉碎宵小之徒立下了功劳。80年代初,陈云却指名道姓地指出,为了党和国家,建议陈锡联主动辞职。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开诚布公地发言:“这4位同志继续留在中央政治局,对党的形象极为不利,我们还是建议他们能够主动辞职。”
陈云所说的4人,是汪东兴、纪登奎、吴德以及陈锡联。原来在过去的几个大的历史案件中,这4人或多或少地有所牵连,党内不少同志,对他们的批评之声也很大。

就拿陈锡联来说,邓公对他讲过,“你在北京不欠账”,可陈的主要问题在东北,群众对他有意见,需要做深刻的检讨。
陈锡联检讨的态度是极其诚恳的,还说:“责任不在下边的同志,在我,因为我错了,所以大家跟着错。”
陈锡联主动辞职,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1999年“含恨离世”
汪东兴自知大势已去,没有多说什么,纪登奎、吴德开始只是口头表态愿意辞职。陈锡联则干脆地回答:“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别说辞职,就是要我这颗脑袋,我也心甘情愿,就请大家批准我辞职吧!”
这令中央高层十分感动。二陈并无私怨,陈云仗义执言,陈锡联虚心接受,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这四人相继辞职,离休后的陈锡联,来到中顾委发挥余热。1982年,陈锡联的次子陈再文,在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不幸遇难,年仅32岁。

组织上派人来慰问,老将军强忍悲痛,对来人说:“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空军出事在所难免,指挥千军万马的事不可大意,要吸取教训。”
1999年5月,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老将军悲愤不已,嚷嚷着要上前线,次月却因病离世,享年85岁。
关注懂人物,为您奉上更多将帅传奇,下期见。
参考资料:
陈锡联同志生平.人民网.2013-07-30
追记11届3中全会:老同志揭露汪东兴错误言行.新浪网


懂人物
懂百态人物,评百味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