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秋虫吟唱

文摘   2024-11-13 12:30   湖南  


聆听秋虫吟唱


张潮《幽梦影》曰:“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也。”在秋虫的浅唱低吟中,故园秋意弥漫,如一位涉水而来的曼妙女子,步步生莲,眉目含情。一院虫鸣,汹涌而来,露水般打湿一身。

清凉夜晚,墙角下、草丛中、瓦砾里,许多杂糅的声音,远远近近的钻入耳中。有蟋蟀的、金铃子的、蝈蝈的,还有纺织娘的。时而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时而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飘悠的虫鸣,细碎而甜美,将落寞秋夜,渲染得夏天般热情洋溢。

        蟋蟀古称寒虫,俗称“蛐蛐儿”。通体黑褐色,两翅摩擦发出鸣声,声音较金铃子单调些。金蛉子,翅翼黄亮,毫须特长,叫声细亮。蝈蝈略显臃肿,欠矫健,靠翅膀发音。    月光清澄,蟋蟀们浅唱低吟,凉意沁人又委婉动听,让人心里霍地落满亲情和乡愁。月下风物如宋元古画,心境如古老丝弦、泛黄《诗经》一般清简恬淡。故园秋夜有菱藕芡实菰蒲的清香悠然飘来,令人顿生莼鲈之思。小时候,晨光熹微,家人还在酣睡,我悄然起身,猫身蹑脚,仔细谛听,锁定目标,果断出手,呵,一只振翅欲跳的蟋蟀已被我捏住。
     夕光濡染,炊烟袅娜,秋收后的泥土极其酥松。蟋蟀唧的一声,从这边小洞迅捷窜出,一个有力的弹跳,又钻进那边的小洞藏匿起来。我捂住洞口,最后,那只张须振翅、桀骜不驯的蟋蟀被我捉住了。欢乐的笑声在旷野上萦纡不散。
小镇上的张老二和李三小喜欢斗蟋蟀。把各自的蟋蟀放进木盆里,毫须四触,昂首蹬腿,气势逼人。有时从侧面或贴着盆底发起攻击,直至一方耗尽体能,无法再战,才见分晓。胜者振翅鼓须,鸣叫示威;败者悄无声息,沿盆慢爬,郁郁寡欢。

蟋蟀如娇羞村姑,总是躲在幕后,万籁俱寂,才轻轻唱歌,灵动的音符潜入长夜,细长如天边的一弯新月。也如怀乡的人,流露着丝丝怅惘和淡淡忧伤。蟋蟀的歌声是一首宋词小令,不似蛙鼓恣意张扬,颇有谦谦君子的儒雅风范。秋虫鸣唱,颇具秋雨韵致,如入禅境,如悟禅心,荡涤尘世喧嚣和浮躁,令人心生悲悯和感喟。

“捉织感秋而生,而音商,其性胜,秋尽则尽。”商音属悲声。蟋蟀们“瞿、瞿、瞿——”地吟唱着,其声呜咽,如凄凉哀怨的埙曲,骚动的心静如一潭明澈的秋水。秋虫呢哝,季节有了层次和质感,生命丰盈而温婉。檐下雨声空洞久远,瓦上生轻烟。南墙桂花落,幽微与苍茫,闲适与禅意,妙处难于君说。

蟋蟀们扑闪着翅膀,哗啦啦地带着金属的质感,让人恍惚这些小精灵是从线装《聊斋》的墨香中遁出,是从遥远的《诗经》中趯趯而下。秋夜有了蟋蟀的陪伴,不会感到孤寂。枕一窗秋声入眠,在梦里与秋虫促膝长谈,都是秋天的雅事。

   清朗秋夜,月华如水,静坐木格窗下,静静欣赏白石老人的《蟋蟀图》,心中一片秋水长天。图中豆荚、豆叶风中轻颤,小蟋蟀错落有致的精心点缀,伸头、摇尾、舞触,或细语低吟、欣然自足;或呼朋引伴,相逐嬉戏;或鼓角奋足、瞠目呲牙。画面生机勃勃,妙趣横生,溢满蟋蟀声秋夜愈发静谧而清凉。
秋虫吟唱,如初潮,缓缓上涨;如清影,浮现左右。牵扯的是萦绕心间的缕缕乡情。秋夜露浓,我总是抵近墙角,聆听秋虫的吟唱。幽幽清音,有诗一般的韵味,仿佛回到篱笆环绕、青苔瓦松的老屋。一口古井,一棵歪柳,一庭风月。老屋里盛放着生活的歌哭,以及一个中年男人蓬勃的乡愁。

    静听雨中山果落,闲赏灯下草虫鸣。清秋月夜,秋虫们低吟浅唱,抒怀至情,把一茎草一片叶当作岁月的琴弦,轻拢慢捻,引吭高歌,让谦恭和悲悯这样的词汇,直抵我们心灵深处柔软的角落。

作者简介:宫凤华,高级教师,江苏作协会员。《文苑》《教师博览》签约作者。作品散见于《读者》《意林》《知识窗》《作家天地》《躬耕》《雪莲》《思维与智慧》《儿童文学》《读友》《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羊城晚报》《人民日报》等几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

扫码关注:
只要你有故事,投稿可以联系我们:631554939@qq.com


尘世微雨
直面真实生活,探索人性真善美。感悟情感婚姻家庭生活真谛,分享人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