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盂湖的传说
平山有湖,名曰钵盂。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怪怪的,然,站在湖的附近的山顶上鸟瞰,湖的形体真的有点像一个巨大的钵盂。到钵盂湖边走走,湖光山色皆迷人,山虽不高,但草木葳蕤,水映着山,山绕着水,山水相连。尤其是荷花盛开的日子,钵盂湖的景象更加的迷人,半湖莲叶半湖花,香飘十里醉烟霞。荷花才退场,白天鹅便登台了,成群的白天鹅在湖中繁衍生息,让钵盂湖成了人间仙境。 钵盂湖的名字,其实与一段传说有关。在很久很久以前,平山还是一片荒芜干旱之地,山上树木稀少,土地干裂,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老者来到了平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看起来就是一个四海为家的叫花子。可能是四处飘零的缘故,他显得疲惫不堪,嘴唇干裂得起了泡泡,这老叫花也许是太渴了,竟向村民讨水喝。要知道,村民们要喝水得到十几里开外的一条小河里挑水,缺水使得他们的生活异常的艰难,但看到老者那虚弱的样子,一位善良的老妇人还是将家中仅存的一点水倒入了碗中,递给了老者。老者接过水,眼中满是感激,仰起脖子一饮而尽。随后,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精致的钵盂,对村民们说:“你们的善良会得到回报的。”说完,他将钵盂往地上一放,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钵盂慢慢变大,越变越大,直至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清澈的湖水从钵盂中涌出,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有了湖水的滋养,平山上渐渐长出了茂密的树木,花草繁盛,鸟儿也纷纷飞来。村民们开始引水灌溉农田,种植庄稼,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而那钵盂化成的湖,就被人们称为钵盂湖。多年来,钵盂湖一直静静地卧在平山脚下,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善良的人们,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发展。 传说是虚的,平山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却是实实在在的,钵盂湖一半来自天然的形成,还有一半则是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的一代又一代平山人用自己的双手挖掘而成的。 钵盂湖因了一个书生而名扬京城。明朝崇祯元年,一个其貌不扬的书生到京城参加殿试,这是他人生里第五次参加此类考试。书生的名字叫刘若宰,平山大塅人,安庆的状元府就与此人有关。那次考试,他超常发挥,笔试顺利通过,若过了由思宗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刘若宰也便能跻身仕途,实现他一直孜孜以求的经世致用的梦想。 刘若宰的文才思宗皇帝已然知晓,面试也就是见识一下人物如何。见了身材矮小焉不拉几的刘若宰后,思宗面露失望之色。在那个年代,人的外貌是非常重要的,为官作宰的,应有大富大贵之相,但从外貌上看,这刘若宰还不如贩夫走卒。皇帝当即自言自语起来:“定是生于穷山恶水,才有此等鼠辈面目。”这话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听到了,朝堂之上立刻哄堂大笑。独独刘若宰不动声色,待朝堂安静下来,刘若宰向思宗行大礼说:“陛下不可以貌取人,草民的家乡可谓山清水秀,除本人外,亦算得上人杰地灵了。”“好一个山清水秀!好一个人杰地灵!怎么个灵秀,说来听听。”连板着面孔的思宗皇帝都笑了起来,其他的大臣们自然又一次如雷暴一样笑了起来。“草民的家乡有平山”。
“平山?肯定是平平常常之山。”众大臣起哄着。
“水呢?有什么?”思宗忍俊不住,脱口而出。
“水有钵盂湖。”刘若宰从容回答。
“果然俗气。”不等大臣们起哄了,思宗直接给了一个结论。
“陛下,还有诸位大人,听我细细道来。”说到这,刘若宰信口吟出了一首诗:“平山林翠韵悠长,钵盂湖光映上苍。峰影倒垂波底秀,水纹轻荡岸边香。山灵毓秀千秋画,湖魄含情万古章。逸趣闲心吟胜境,仙风灵气韵悠扬。” “分明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湖,又何来‘仙风灵气’?莫不是在信口胡诌?”思宗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刘若宰于是把民间广为流传的钵盂湖的传说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民间疾苦苍天都知,不知谁人不知。有人乔装打扮送福来,此等恩德不可忘记,钵盂湖理所应当叫做钵盂湖。草民偶得一诗,叫做《颂钵盂湖恩》:‘仙踪觅处水云悠,昔日山贫岁月愁。残盏倾来甘露献,善心换得玉盆留。钵盂盛意千秋鉴,湖泽恩情万古流。福佑苍生终不悔,灵源润地解民忧。’妥与不妥,恳请陛下和诸位大人裁夺。”刘若宰才说完,竟有大臣叫起好来。 至此,讥讽的声音没有了,思宗若有所思,而后点了点头。钵盂湖和平山,也便在京城流传开来,刘若宰也于那次殿试而居鼎甲之首。
作者简介:范方启,男,安徽怀宁人,教师,安徽作协会员。先后在《中国铁路文艺》《阳光》《延河》《江河文学》《散文选刊》《参花》《小说月刊》《火花》《四川文学》《短篇小说》《散文诗》《杂文月刊》等一千多家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三千多篇(不含重复发表),出书三本(常规出版),散文集《生命是一次美丽燃烧》为中小学图书馆核心书目,发行量超百万份。
只要你有故事,投稿可以联系我们:6315549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