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
冬季第2个节气
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
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
小雪节气的到来
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
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俗语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的习俗包括腌咸菜、品尝糍粑、晒鱼干、吃刨汤、酿小雪酒等。小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渍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小雪前后还有吃糍粑的习俗。
小雪前后,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注意脚部的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类、鱼类,并适当饮用一些茶水、咖啡等饮料。据专家解释,在小雪时节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专员公署,承载着临沧从缅宁专区到如今的沧桑巨变。走在这座建筑的廊道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步入专员公署旧址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仿苏式古朴的建筑风格,诉说着岁月的流转;斑驳的墙壁,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在展厅里,游客们可以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了临沧地区40年来的文物考古成果。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到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皿,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临沧的故事。在这里,能感受到临沧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诉说着临沧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后院最醒目的莫过于缅宁古城城墙的残垣——缅宁古城永北门。缅宁古城遗址位于临沧市临翔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在原土城基础上改建为砖城。古城修建有四座城门,其中永北门为古城北门,红砂岩质石刻门牌在早年文物调查中发现。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按照现有史料记载,对调堪中发现的残段墙基及青砖按原结构、原材料方式进行场景再现。
清代石像生是在勐永大坟坝墓地抢救性清理中发现的,石像生大小都如真人真兽,造型相当写实,个性气质千变万化,栩栩如生,并排列成长方形的队形,形象地表现了恢宏强悍的森严气势。石像生造型丰富,有文官、武将、石马、石象等多种造像,其数量、形制、类型的精彩程度临沧均无出其右。工匠们充分利用石料自身的天然形状和粗糙凝重的质感,只在大体外形上稍事削斫,从而取得了雄大浑朴的艺术效果。作为具象的造型艺术珍品,勐永大坟坝墓地的各类石像生造型堪称民间石刻艺术欣赏的典范。
室外展区中轴线茶马古道也是一个亮点。茶马古道鲁史段是现临沧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处古驿道,开辟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距今已近七百多年的历史,茶马古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室外展区沿东西轴线分布的一条石板小路,真实写照了现存茶马古道的外在特征,小路两侧站立的石马,正是那个时代穿梭在古道上连绵不绝驮运队伍的缩影。
在还有青龙桥锁链、卷棚顶山墙、影壁、八方井、鲤鱼跃龙门、石雕立体展示空间、文创圆雕面具、忙洪山神像、佛足石等复制文物展示。临沧文物文创IP,游客可以与当地的文化爱好者们一起分享了对历史和艺术的热爱,感受它所带来的历史与文化的震撼与感动。
﹀
﹀
﹀
来源:临沧文旅
投稿邮箱:xxzx2165600@126.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临沧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