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
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接轨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临沧的非遗
是时间的低语
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走进临沧
就如同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
每一页
都记录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今天
就和小编一起来感受 临沧非遗 的魅力!
佤族神话《司岗里》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司岗里》是佤族创世神话、历史传说、人文风情、思想道德、宗教信仰等佤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主要内容有:1.天地形成。2.人类起源。3.万物有灵。4.创世史诗。
《司岗里》涵盖了神话、传说,是佤族民间口述文学的代表作。它融汇并承载着佤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研究佤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佤族木鼓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陈改保。
《佤族木鼓舞》分布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建设村、岩丙村、岩帅大寨;单甲乡安也村护俄寨、嘎多村;糯良乡怕秋村、南撒村;勐来乡丁来村;勐角乡立新村、翁丁村;班洪乡班洪大寨等地域。
《佤族木鼓舞》充分体现了沧源崖画中围圈,逆时针转动,对称而舞的动律特征。与木鼓舞相关的伴奏乐器有:木鼓、铠锣、铜鼓、葫芦笙等;与木鼓舞相关的民间舞蹈有:拉木鼓舞、剽牛舞、铓锣舞、刀舞、甩发舞、跳木鼓房舞等。
《布朗族蜂桶鼓舞》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流传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和大文乡等的布朗族村寨;其项目国家级传承人为俸继明;省级传承人为朱开富。
《布朗族蜂桶鼓舞》是布朗族“跳鼓”(布朗语:克广)的总称。跳鼓又包含跳蜂桶鼓(克广)、跳象脚鼓(克广紧)、跳甩手巾(习袜帕洁)三个部分;是布朗族传统节日“插花节”上排成单行或双行在寨子所有道路上或在广场上跳的一种人数可多可少的集体舞蹈。舞蹈起源于布朗族创世纪传说和祭祀活动。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布于云南省临沧市,传承点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民委员会芒团村和永德县永康镇永康村民委员会芒石寨村。《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中华造纸技艺的活化石,至今仍有勃勃生机。其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传承人:玉勐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民委员会芒团村人)。省级传承人:引 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民委员会芒团村人)。市级传承人为金小页(永德县永康镇忙石寨人)、艾叶(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民委员会芒团村人)。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工艺流程所需工具为:采料刀、揭纸木刀、铁锅、石墩、木锤、均匀棒、浇纸床、纸模、瓷碗等。工艺流程为:第一道工序 采料,第二道工序 晒料,第三道工序 浸泡,第四道工序 拌灰,第五道工序 蒸煮,第六道工序 洗涤,第七道工序 捣浆,第八道工序 浇纸,第九道工序 晒纸,第十道工序 砑光,第十一道工序 揭纸。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他穿过历史的天空、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文化瑰宝。
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诞生地是红茶之都凤庆县,项目国家级传承人为张成仁。
1938年秋,由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研制而成,被誉为红茶之上品,定名“滇红”。从此,可与印、斯红茶媲美的世界一流的滇红茶在凤庆诞生了。
滇红茶初制的传统制作方法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滇红茶制作技艺蕴含着浓郁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是中国红茶制作技艺中重要的技艺之一。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忙令社区、凤翔街道办事处的南屏社区后寨村,章驮乡的勐旺村以及博尚镇的大勐准村。其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俸传诗。
象脚鼓制作的仪式及工艺,1.选料、2.启动仪式、3.制作程序及规格、4.竣工仪式。其中启动仪式和竣工仪式的傣族文化内涵最为丰富。
传统音乐阿数瑟是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流传于临沧市镇康县、永德县,项目省级传承人为罗文军。
关于阿数瑟的传说有很多种,而诸葛亮征南蛮产生阿数瑟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阿数瑟集民间习俗、民间舞蹈、民间传统音乐为一体,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傣族白象舞、马鹿舞是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省级马鹿舞传承人为赛丙、白象舞传承人为杨永富。项目分布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永镇和孟定镇。
马鹿舞傣语原名 “恩朵”,“恩” 意为玩耍,“朵”相传是一种形似马鹿的长体、长长角的神秘野兽,”恩朵”即模仿这种野兽跳的舞。傣族白象舞、马鹿舞是傣族民间用于喜庆祈福场合的拟兽道具舞。每逢泼水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傣族群众都要扎制白象、马鹿道具跳舞,以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东等佤族鸡枞陀螺是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委会的东等佤族村。
鸡枞陀螺的基本技艺为:绕、转、抛、接、打五个方面。佤族鸡枞陀螺是会飞的陀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体育奇葩。
截至目前,临沧市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5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3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