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三大奖”出炉,“华水”和武汉大学同获一等奖,终于不再低调了!
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示202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拟授奖名单,总计有55个奖项。而涉及到高校部分的总计有5个一等奖,其中清华大学拿了2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各拿1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双非院校近年来的表现确实惊艳!而原水利部直属高校的领头羊河海大学,虽然拿到了7个奖项,但却无一等奖入围,也算是一个缺憾吧。
当然,有的同学指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含金量无法和自然科学奖媲美,其实也算是事实。按照水利部三大奖的设置标准来看,自然科学奖总计有3个奖项,还包括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一点和技术发明奖是一样的。而科技进步奖,还有一个特等奖和三等奖的奖项,并且数量相对较多。这意味着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才能大约等于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
不过尽管如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这份成就仍然足够辉煌,毕竟在没有211身份和双一流的经费,能够和知名的985大学211大学同台竞技,这本身就能够说明问题。实际上如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当年拿下211,或许早就没有这些争议了。
那么有同学不禁要问,为什么当年“华水”没有拿下211?这就要谈一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迁其址,一分为三的故事。
建国初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当时在北京办学,命名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如果一直在北京办学,那么如今拿下211的名额不成问题,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是在1969年发生了著名的京校外迁事件,总计13所北京高校背井离乡,离开京城,比如中科大和中国农业大学也在外迁之列。其实在当时能够离开京城也是一件好事,留下的一部分高校被撤销被合并,有的番号再也没有启用,因此相对而言“北京水利水电学院”还是相当幸运的,保留了火种。
那么学校搬迁到哪个大城市呢?答案是河北省邯郸地区下属的磁县岳城水库,在水库一边办学,一边建设。当时谁能想到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在水库办学经历了8个春秋?当时一起来岳城水库的还有北京电力学院,在这里办学没多久,找了个机会去保定了,从此在保定落地生根,后来又寻找机会在北京合并了一所高校,拿下了211,又成为北京高校。
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两年后更名河北水利水电学院,关系正式划归河北省,全国高考恢复的1977年,学校才搬到邯郸市区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由此也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学校办学条件如何艰苦。
全国高考刚恢复那段时间,外迁的13所京校纷纷要求重回京城,一部分确实迁回去了,但大部分只能在北京老校区组建研究生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也在北京组建了自己的研究生院,保留了重回北京的一丝念想。
当年的邯郸是河北省第三强市,也是建国初期公布的较大城市之一,在全国地级市中也是比较知名的。但尽管如此,其办学条件和省会石家庄还是无法相比拟的,和北京自然更是云泥之别。因此学校搬迁的想法一直藏在心底,但是搬迁到哪个城市一直没有决定下来。
据说当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选择方向主要有石家庄,成都,昆明等等,基本都是省会城市,也有说法建议和天津大学合并,而北京是回不去了。最后河南省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学校来郑州办学,学校经过慎重考虑之后,1990年去了郑州。
当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选择郑州的原因也很简单,水利部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就在郑州,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范围内有河海大学和武汉水利水电大学两个竞争对手,因此从大区布局来看,落户郑州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有利。
但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主校区在邯郸时就是两地办学,因为北京还有一个研究生院,而学校将主校区设置在郑州同样只带出了本科部分,而专科部分都留在了邯郸,形成了三地办学模式。
在上世纪90年代评选211时期,由于学校刚刚搬迁郑州,立足未稳,因此没有拿到211名额,水利部唯一的211名额被河海大学拿走,从此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2000年学校的北京研究生院被北京工业大学合并,北京校区消失,这个事件对于学校的打击非常大,损失了很多的老教授甚至院士。
2002年学校的邯郸分部又并入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今河北工程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再次丢失一个臂膀,元气大伤。
不过河南省对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2009年和水利部签订共建协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为河南省第3所省部共建高校,前两所高校分别是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
2013年学校迎来了双喜临门,第1喜是升格大学,第2喜是拿下博士点,学校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20年,作为省属院校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又开始在信阳市建设江淮校区,目前已投入使用。这样大手笔的异地校区建设支持,除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外,估计只有河南大学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了。
2024年在河南省内高校一本投档线排名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表现优异,以553分的投档线排名河南高校第3名,直追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这所命运多舛的,水利名校终于回到了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