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重在“大、运、活”

旅行   2024-09-24 00:02   新疆  
牧青旅论
本文系多年前牧青在北大召开的一次关于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的一个演讲课件。目睹时下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感触良多,虽时过多年,但感觉当年的建言仍有现实意义。
对于“大”字,无非是说时空层面,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对于“运”字,大运河贯穿5大水系,联通南北,贯穿古今,几千年间随“国运”起伏而几经衰荣。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同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并与华夏历朝历代国祚联系在一起。大运河开挖、畅通与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其不仅在政治上维护了国家高度统一,同时在军事、经济、交通、文化,以及各民族融合上具有深远意义。当下,中国适逢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的转运也许就是世界的转机。
关键是一个“活”字,所谓“活”,就是文化活化。进一步说,就是文化的生活化。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非物质的存在。大运河是一部百科全书,更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囊括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传说,传统美术和艺术,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等众多门类,涉及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切元素,是最接地气、最贴近生活、最讨人喜欢的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容易、最有价值的活态文化。作为文化本身,具备地域性、唯一性、特色性、诱惑性和技术性,作为文化资源,有产品、有品牌、有市场、有影响力、有垄断力;作为旅游产品,可观、可赏、可参与、可体验、可沉浸、可购买、可纪念、可珍藏。
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只有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可能是一条历史运河、文化运河、政治运河、经济运河、交通运河,但绝不会成为旅游运河,更不是一条完整的大运河。

牧青行摄/丹青谁着笔,水墨自成图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授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出处。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

牧青简介 

文化学人,旅游资深专家;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山西张壁古堡旅游区总规划师;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总规划师。

乡村旅居倡导者与践行者,市场定位“倒行逆施”法和旅游规划“四点论”倡导者。



青蓝文旅
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旅游产业链创意服务商,专擅定位策划,规划设计,资本对接,运营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