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琨:“爷爷的印稿”!

百科   2024-11-22 19:49   江苏  

1982年江成之和江琨在淡水庐




爷 爷 的 印 稿

江琨/文

爷爷江成之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开始教我临印,临了十来方,爷爷鼓励我去创作,以增加对篆刻的兴趣和成就感。刻我们这路印的必先写印稿,就算极写意的印章,也会在纸上写个大概。我爷爷对写印稿极其重视,尤其要求初学时,须力求印稿能展现出作品完成后的状态,印稿中不但要体现出章法篆法,更要将并笔、粘连、残破,以及线条粗细变化全部体现出来。完成后的印蜕和临印时填了墨的双钩印稿几乎无异。


这次特展前,我整理出了爷爷早年写的印稿,这是爷爷向他老师王福庵先生请益时交的作业。这些印稿都写在黄色拷贝纸上(当时叫什么纸我就不知道了),被精确地裁剪成6.2×12.5厘米长方形,对折后正好是6.2厘米见方。爷爷会把自己的印稿用毛笔规规矩矩地写在纸的上半部分,然后交给老师批阅。如遇老师对印稿有批改意见,就会将纸对折,老师会在原印稿的基础上重新描摹修改(见 “梅隐”稿)。如只是对个别的字有其他建议,就会在印稿旁边进行批注(见 “重明”稿)。


这次我在整理展品时,还特意将爷爷的印稿和王福庵先生的改稿以及印蜕,粘结在一起进行展示,就是想把爷爷早年从印稿设计到老师王福庵的修改建议,再到完成印章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大家能了解到爷爷江成之在求学中是通过怎么样的形式来学习的;向大家展示爷爷篆写的印稿能达到何等精确的程度;让更多的爱好者能了解印稿在篆刻过程中是需要被十分重视的环节。


在我初学之时,写印稿只是写出个章法篆法,其余细节都待刻制时再自由发挥,往往成印总不令人满意。随着我学习的深入,我开始在印稿上尽可能多的去呈现出我想要表现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刻印的过程中把想法更多被保留下来,就算是临时起意改变一些笔画,也能不偏离最初的设计。爷爷仙逝后我这个半吊子经常向他的学生张遴骏先生请益,我们用的也是同样的方式进行传授批改(见“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 稿),就算是疫情封城期间,我还是会以电子稿的形式来请张先生批改。


篆刻艺术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不单单是去学习一种印风、一种流派,这些好的方法和学习手段也同样应该被传承下去。希望通过这次我对爷爷和王福庵先生印稿、批改稿、印蜕的展示能为弘扬和发展篆刻艺术尽到我一份绵薄之力。


甲辰清明于双江楼南窗




以上为江成之墨稿和完成品印蜕


本图为江琨墨稿 张遴骏改稿 完成品印蜕


来源: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

■  END ■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因无法溯源而未及时与原作者沟通,现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转载的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绝无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私信后台,本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如需转载请联系印书房。



△将印书房公众号设为星标,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辑不易,顺手点个在看


篆刻人
与篆刻有关的,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