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篆刻的三种“大病”,亟需推上手术台!

百科   2024-10-11 21:00   江苏  
玩篆刻的都知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篆刻有着各种各样的大问题、小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统称为“病症”,阻碍了篆刻的长久发展。

病有“大病”,也有“小病”。“小病”通常指的是症状轻微、恢复快且对篆刻发展影响较小的,“大病”往往指那些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时间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篆刻的长久发展。在笔者来看,当代篆刻圈就存在三种“大病”,每一种都是亟需根治的。

一、市场泡沫

近年来,篆刻相关的价格水涨船高,这自然包含了印作本身,部分艺术家的作品甚至被炒至天价。这种不健康的泡沫,在引来各层面的“口水战”的同时,也会让很多普通篆刻爱好者望而却步,限制了篆刻文化的普及。另外,过度的商业化会让篆刻家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艺术本身。

当然,这两年篆刻的行情是大幅下滑的,部分职业篆刻人为了有体面的生活,只能主动降低润格,回归篆刻润格的“不体面”

二、创新不足
篆刻发展历程中,产生过很多的派别:浙派、皖派、黟山派等等,不同的派别有着不同的风格,既有传统流派的延续,也有新风格的涌现。

但是,近年来的篆刻似乎只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极度精工,追求极致的技术表现;另一种则是写意性较强,注重情感表达。这样的两极分化使得篆刻艺术缺乏中间地带的多样性。此外,许多篆刻家在创作过程中过于依赖前人的模式,缺少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

很多时候,传统与创新既是“相悖”的,也是融合的其中的度,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到。更何况,近现代篆刻的发展,无论是技法,还是审美,和以往相比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如何处理好这样的变化,也是创新的一大难题。

三、教育缺失
篆刻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与实践。从接触到入门,从入门到精通,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甚至更久。

客观来说,当前的篆刻教育体系尚属于一个起步阶段,针对青少年及大众的篆刻教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篆刻新鲜血液,一部分是书法专业学生的“延伸者”,一部分是有钱有闲、“为爱发电”的“中老年人”。加之篆刻学习的门槛相对较高,很多想学的人,即使是“有心”,也往往会沦落到“无力”的状况。

教育缺失导致篆刻人才断层的“大病”,一定不利于篆刻的的长远发展,要让更多人接触篆刻、了解篆刻,篆刻传播与教育是亟需推上“手术台”的。

俗话说,有病就治,无论“大病”“小病”,只要对症下药,总能见效。所以,篆刻的这些“大病”,一定有治疗之法,有解决之道。唯有这样,才能确保篆刻在未来继续发光发热。

但……新的问题是,谁来主“刀”?

篆刻人
与篆刻有关的,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