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徐策: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政务   2024-12-17 19:08   西藏  

徐策是鄂东南早期革命运动的著名领导人、长征时期著名的红军将领,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和创始人。“游击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工人、农民打天下的革命武装。我们要在川滇黔边扎下根来,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解放受苦受难的兄弟姐妹。”徐策在纵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还历历在目。

徐策(1902—1935),原名徐联甲,字在明。湖北省大冶市人,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8月任中共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参与组织大冶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1930年3月,以鄂东南苏维埃区域代表的身份赴上海参加全国苏维埃代表会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以及鄂省党的代表会议。6月出席红五军和红八军军委联席扩大会议,任红八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33年任红三军团六师政委,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任红三军团五师政委。

1935年2月10日,为贯彻扎西会议作出的“在川滇黔边区创造新苏区根据地”的战略,中革军委在扎西镇禹王宫召开干部会议,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宣布成立中共川南特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徐策任特委书记,纵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特委直属中央,负责领导红军游击纵队以及长江以南,金沙江以东,包括泸县中心县委工作地区在内的地方工作。中革军委还抽调国家政治保卫局第5连、一个干部连、一个警卫通信排、一个运输排、一个卫生班和几位修枪工人来充实纵队,纵队有400余人,六七百支枪,还装备了四挺重机枪和一部电台。中革军委号召行军中掉队的红军伤病员留下来加入纵队。纵队与四川叙永特区游击队会合后,扩大到600余人。

为完成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决策部署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殷殷嘱托,特委加强了对纵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建设,颁布《红军家属暂行优待条例》《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建立基层苏维埃人民政权,游击区扩大到川滇黔三省的30个县。

国民党蒋介石在云贵川围歼中央红军的计划破产后,一直把中央红军留在川滇黔边区的游击纵队视为心腹之患,多次饬令三省军阀加紧“会剿”,活捉徐策。加之纵队首任司令员王逸涛的叛变投敌,给纵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敌人从叛徒口中得到游击纵队的秘密和行踪。

1935年7月,纵队在朱家山与黔北游击队会师,900多人的队伍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徐策任司令员兼政委。7月12日,徐策率纵队从叙永来到扎西,准备进击兴文建武,转战川南。13日凌晨,纵队行至观音塘山腰树林地带,突然遭到川军“清乡”司令周化成1000余敌军截击。战斗异常激烈,纵队伤亡很大,副政委张凤光不幸中弹牺牲,参谋长陈宏负重伤被俘,徐策见此情景,满腔怒火,在率领部队冲向敌军占领的最后一个山头时不幸身中数弹,血流如注,警卫员及时把他背下山来。徐策当即指定特委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余泽鸿代理他的职务。徐策因流血过多,感到自己不行了,当他看到余泽鸿率队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时,便命令警卫人员说:“把我放下,快走!快走!快去追赶部队!”滇军赶到后,将徐策残忍杀害,时年33岁。

徐策牺牲后,纵队主体仍坚持战斗到1937年1月,胜利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牵制打击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安置保护好伤病员,建立新苏区根据地的艰巨任务。1986年,张爱萍将军为游击纵队题词: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川滇黔边游击战场,孤军奋斗牵制强敌,壮烈牺牲万代敬仰。1990年3月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题词: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张艳


日喀则市直机关党建
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