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悦彬是重庆地下党情报人员,是云南唯一一位牺牲在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监狱的革命烈士。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大义凛然,泰然自若道:“坐老虎凳、上烙铁、钉手指甲这些小把戏,只能对付那些软骨头,我血液里流淌的只有‘忠诚’二字。”这不正是《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吗!脍炙人口,以反映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红岩》,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书中包括苟悦彬事迹在内的英雄人物更是人们争相颂扬的榜样。
苟悦彬(1919—1949),又名刘一民,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人。1942年,苟悦彬考入湖南战车工程学院战事技术科,1945年6月随学校迁到重庆。同年11月,毕业返回家乡,到绥江中学任教。1947年,苟悦彬由同学举荐进入国民党重庆第二十一兵工厂任技术员。此时,中共川东组织在该厂开展革命活动,经过党组织考察培养,同年10月,苟悦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重庆地下党情报人员,负责发送《挺进报》。
1948年4月15日,苟悦彬因被叛徒出卖被捕,被囚于渣滓洞,多次遭受酷刑,第一次就造成腿骨骨折。特务们始终想不明白,在数次酷刑面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文弱书生。苟悦彬同被关押的战友一道,坚决同国民党特务展开顽强的斗争,他对战友说道:“胸怀报国志,不问家和身。”在狱中绝食斗争中,他担任代表与狱方谈判,迫使狱方接受给死难者开追悼会,改善狱中生活,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消费合作社”,允许给家属通信等条件。他还利用担任狱中伙食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秘密开展联络活动。他用暗语给爱人冉永萱的信中写道:“我生活得很好,请转家人放心,入狱后受了七次刑,没有问出什么就算了。请转嘱弟妹们,多多努力,无止境的进步,不要因我而消极灰心。并好好教育六如,要他继承爸爸的意志!”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进行大屠杀,并丧心病狂地泼上汽油,焚尸灭迹,歌乐山坳留下300多具烈士惨不忍睹的遗骸,苟悦彬牺牲时年仅30岁。
一个半月之后,重庆各界人士在青年馆大礼堂举行遇害烈士追悼大会。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披着战地硝烟,匆匆赶来祭奠英烈,鞠躬致敬。在松柏与鲜花丛中,苟悦彬烈士遗像与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等烈士的遗像陈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