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10月13日下午四点,90后深圳女生苗苗刚刚开完会就收到了一条小鹏汽车发来的信息,“难道自己成了提前配车的幸运儿?”压制着内心的激动,苗苗打开了手机,看到的却是一条“交付周期超出预期”的信息通知。
又一次期待落空了。直接后果就是苗苗大概率会错过领取国家补贴的时间,这将会给苗苗带来2万元的直接损失。事实上,在9月24日锁单前,苗苗曾与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反复确认交付时间,得知交付时间为8-10周,也就是说最晚12月3日,远早于补贴申请的最晚时间12月31日后,苗苗才放心锁单。
2023 年 10 月 15 日,深圳——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近些日子,又起了波澜。那几款爆款的车型,原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因着高性能、高颜值与高性价比,
引得诸多年轻的消费者竞相购买。
惹得消费者们满心的不满。
那 90 后的深圳女生苗苗,便成了这其中的一位“受害者”。2023 年 10 月 13 日下午四点,刚结束会议的苗苗,满心期待地收到一条来自小鹏汽车的信息,原以为是提前配车的喜讯,哪曾想,竟是“交付周期超出预期”的通知。这一来,苗苗怕是要错过领取国家补贴的时间,那可是两万块的直接经济损失啊。
苗苗所选的那小鹏 MONA M03,乃是今年市场上的热门车型。在决定购买之前,苗苗曾反复与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确认交付时间,得知是 8 到 10 周,最晚 12 月 3 日便可提车,远早于补贴申请的最晚时间 12 月 31 日。正因着这承诺,苗苗才安心锁了单。可眼下,新车交付时间竟比预计延迟了 7 周有余,
直叫她焦虑不已。
与苗苗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
可不在少数。那小米 SU7、蔚来子品牌乐道 L60 等热门车型,同样面临着交付的难题。这些车型,凭着出色的性能、颜值,还有那高性价比,在年轻人中博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然而,订单量激增之下,车企们的产能问题便渐渐暴露,交付周期也不断延长。
乐道 L60 的交付问题,更是突出得厉害。近日,有关乐道汽车交付车辆顺序混乱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下单早,提车时间却一再推迟,甚至被后来者赶超。这等乱象,不仅让消费者对车企的信誉产生了质疑,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那 95 后的米粉林泽,亦是被这延期交付的问题所困扰。他作为小米的忠实粉丝,在小米 SU7 上市前,从未想过要买电车。可一场发布会,让他热血沸腾,当晚便研究到凌晨四点,而后很快约了试驾。试驾之后,林泽对小米 SU7 的外观、科技感与安全性,都赞不绝口,当下便定了车。然而,数月过去,林泽仍未收到提车通知,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
可在那错过国家补贴等实际损失面前,这些举措,显得那般苍白无力。苗苗直言,对于她这般赶在国家补贴截止前下单、且旧车已置换的车主来说,车企应给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而非用积分补贴来打发。她盼着小鹏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否则便要退订。
事实上,已有不少消费者,因无法忍受这漫长的等待,而选择退订或转向其他车型。苗苗的一位朋友,在等待乐道 L60 无果后,最终选了另一款智己 LS6。这车型,交付周期短,性价比也颇高。
车企们对这爆款车,原是寄予厚望,想着借此提振销量,或为主品牌“输血”。可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爆款车的光环,很快便易了主。智界 S7、小鹏 G9、蔚来 ET5 等车型,都曾因产能问题而“跌落神坛”。如今,汽车市场愈发“内卷”,车企大佬们挣扎在盈利线边缘,卖一辆亏一辆,竟成了常态。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爆款车,本是为享受更好的性能与更高的性价比。可如今,却面临着被“套牢”的风险。这不仅打击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也对车企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车企们在追求爆款车型之时,应更注重产能规划与供应链管理。唯有确保足够的产能与稳定的供应链,方能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同时,消费者在购买爆款车时,也应保持理性,充分了解车型的性能、配置与交付周期等信息,莫要盲目跟风下单。
跟苗苗一样,为爆款车激情下单的年轻人,如今正纷纷被套牢。苗苗所选购的小鹏MONA M03,跟小米SU7和蔚来子品牌乐道L60一样,都跻身年度爆款。
新能源车交付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原材料短缺:电池短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锂等核心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导致供应紧张。此外,芯片短缺也影响了车辆的生产进度。
供应链问题: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问题,包括物流运输延误、集装箱短缺以及海运价格上涨等,都对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延长了新车交付周期。
产能不足:一些车企由于产能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订单积压严重,无法及时交付。例如,埃安在2021年的产能利用率一度超过160%,产能不足限制了产品交付。
需求过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压力,尤其是在一些热门车型上,消费者撒网式下单,导致交付周期延长。
政策和市场因素:新能源补贴退出、车企调价以及春节假期等因素也对订单和交付节奏产生了影响。
新能源车交付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供应链、原材料影响、产能以及市场需求等多个层面。
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材料短缺的当前状况和未来预测是什么?
原材料依赖进口且供应紧张:动力电池所需的锂、钴、镍等关键金属资源主要依赖进口,而这些资源的供应存在不稳定因素。例如,全球锂矿、钴矿、镍矿等部分矿山资源在2020年经历了停产、破产和合并,导致供应端收缩,使得供应更加紧张。
价格飙升:由于原材料短缺,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不断上涨。例如,碳酸锂价格在2022年一度从30万元/吨上涨至接近更高的水平。
供应链压力增加:伍德麦肯兹的研究表明,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电池原材料可能会面临供应紧缩,从而增加供应链的压力。
未来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电池需求预计将以约30%的复合年增长率迅猛扩张,这将进一步加剧对原材料的需求。此外,到2030年,全球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将显著增加,这将对现有的供应链构成更大的挑战。
长期供应风险:从长远来看,锂等关键金属的消耗速度较快,预计到2080年,陆地上剩余的锂储量可能会耗尽。
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已经显现,并且随着需求的增加,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全球供应链问题对新能源汽车交付周期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芯片短缺和零部件供应不足:芯片短缺是导致新能源汽车交付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许多车企不得不减产或停产,这直接影响了车辆的生产和交付速度。此外,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也存在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交付周期的延长。
市场需求与产能不匹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市场需求超出了多数车企的产能,导致生产和供应链压力增大,进而延长了交付时间。例如,理想汽车曾因供应链问题向预定车主致歉,并表示正在协调内部资源以加快现有订单的排产计划。
供应链的时滞性和前置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较长,从锂化合物到终端销售需要较长的供应链周期。例如,在国内市场预计需要3~4个月,在海外市场则需要至少6个月,而在澳大利亚等地则需要5~8个月。这种时滞性使得即使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也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全球供应链问题通过芯片短缺、市场需求与产能不匹配以及供应链的时滞性等方面,显著延长了新能源汽车的交付周期。
新能源汽车产能不足的原因及其对市场供需的影响如何?
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主要受到产能、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电池技术的限制仍然制约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此外,生产成本较高也是制约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一轮补贴政策退坡导致需求骤降,同时充电设施不足也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潮逐渐降温,库存积压严重,国内新能源汽车库存已超过106万辆,揭示了市场需求的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部分企业的产能超过了正常期望的生产水平,出现大量闲置产能。头部车企如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产业利用率甚至低于50%。
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导致盲目上马项目,粗放型增长和低端无效产能过多。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入股车企,导致僵尸产能难以盘活。此外,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也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需格局复杂多变,供给层面受到产能、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头部车企的产能利用率较高,而中小型企业产能过剩,整体市场呈现出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现象。
新能源汽车厂商为提高销量,竞相降低价格,打“价格战”,展开无序竞争。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头部车企拥有规模优势,能够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但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均面临持续亏损。
随着市场需求的降温,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库存积压的现象。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库存已超过106万辆,这一数字揭示了市场供需失衡的严重性。
尽管低端市场受到渗透率、车型供给、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增长空间有限,但中高端市场受益于自主车企推出的高端纯电新车和特斯拉等品牌的推动,预计在2023年将有较好的增长前景。
新能源汽车产能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限制、市场需求变化、结构性分化以及政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政策支持: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来促进市场发展。
技术进步: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成本和能耗,提升了用户体验。例如,电池的改良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及续航里程。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环保意识增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车型的持续升级和消费者内心接受电动化也是重要的驱动力。
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量和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后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如高压快充和换电模式的发展,解决了短时补能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
智能化发展:智能驾驶对汽车电子架构的要求与燃油车不同,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渗透有望进一步驱动汽车电动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