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还不下班吗,都快7点了。”“知道啦,我把这份图纸研究完就回去。”这样的场景,是核燃料组件修复工程师华先锋无数个奋斗夜里的一个缩影,也是他在核燃料组件修复研发上勤耕不辍的见证。
在与核燃料组件打交道的十二年里,华先锋潜心钻研于不同机组的组件修复领域,不断淬炼自身核心能力,以勤恳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称赞,并荣获了2024年运营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
勇当先锋 冲破桎梏
▶
拔棒修复是核燃料组件修复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华先锋团队使用的却是国外的设备进行组件修复操作,2018年,团队在执行组件修复工作时,由于缺少该设备备件,导致修复工作举步维艰。
于是,华先锋扛起自主研发大旗,誓要研发出自己的修复设备。2019年,国产组件修复设备研发项目正式启动,在设备研发初期,华先锋与团队深入分析了国外同类设备的操作经验与历史反馈,并主动前往各科研机构进行调研与深入研讨,基本确定了设备研发的技术路线。
在水下测量技术的选型上,华先锋与团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传统的水下机械式编码器由环境特殊,容易出现卡涩、测量精度差等现象,需要更加性能更加稳定的水下测量技术,项目团队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设备。
在东奔西走的寻找中,华先锋与团队偶然听到目前国内有最新的水下激光测量技术,一个想法浮现在他脑海:“能否将这个技术改进,运用在组件修复中呢?”
说干就干,华先锋与团队立即着手开始调研该技术,在进行了多次选型与试验后,华先锋与团队完成了激光测量设备的研发与定型,并成功地将最前沿的水下激光测量技术融入到国产修复设备中。2021年,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一整套完全自主化的燃料组件换棒修复系统,并于2022年成功运用于现场。
燃料组件换棒修复系统应用现场
该系统不仅打破了对国外组件修复设备的依赖,同时多项新技术为核电行业内首创,填补了行业空白,使团队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加强。
◀
在有限时间 做更多的事
▶
“位置K,36,控制棒......”在现场,一道在水池边忙碌的身影常在厂房里来回穿梭呐喊,甚至压过了风管里的噪音,这是华先锋的声音。总是风风火火的华先锋声音很大、脚步很快,手活却很“慢”。
“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核燃料相关,需要细致,有些活,做的慢、做的细,反而是快。”胀型螺钉1.5牛米力矩的试松,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对整体工作有巨大影响,他能调整成功;燃料棒的抓取,1毫米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失败,他能毫无失误的抓取。12年职业生涯里,他已保持了3000多步燃料操作“零”失误的良好业绩。
在现场,华先锋很忙,在办公室,他也很忙。“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这句话在他身上有了具象化。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华先锋身负多项科研课题,在时间的漏缝里堆积起一座座高塔。
夜幕降临,华先锋仍在研究燃料组件
大如新燃料组件修复设备研发、乏组件导向管螺纹修复技术研发、新燃料接收安全吊具研发等诸多公司核心能力及特装项目,他均一一承担并出色完成;小到设备清理,小型专用工具的制作,他也从不轻视。他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核电站整体的安全与效率,因此总是亲力亲为,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只要在现场,华先锋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技术难点,他始终站在一线,以身为领,带领团队冲过一个个浪头;言传身教,把技术与精神传承给每一位年轻员工,就如他师傅——“大国工匠”乔素凯当初教导他一样,现在他也把从师傅那学来的“匠心”传承了下去。
-END-
编 辑
| 苏潇湘
校 核
| 石海萍
审 定
| 徐光明
推 送
| 总1374期 202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