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变“低俗”,农村“变味”的5件事,几乎村村都有,谁之过?

乐活   2024-11-08 11:42   湖南  

在时代的浪潮汹涌之下,农村这片承载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土地,正经历着一些习俗的悄然“变质”,

其中白事喜办、待客随份子、婚闹、彩礼攀比、名目繁多的酒席这五种现象,几乎村村可见,令人深思,究竟是谁之过?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是“白事喜办”。这种现象在近些年,许多的农村是愈演愈烈了。白事,本应是对逝者的沉痛悼念与缅怀,庄重肃穆是其基调。

然而如今在一些农村地区,白事喜办却成了一种“时尚”。本该回荡着哀伤挽歌的场合,却响起了喧闹的歌舞声。

有丧事的家庭还特意花钱请来歌舞表演团队,在灵堂前载歌载舞,甚至表演一些低俗、搞笑的节目,将白事的神圣感和庄严感破坏殆尽。

这种违背传统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让逝者难以安息,生者也陷入一种尴尬与错乱的情境之中。许多的老人都在说,这都是在瞎胡闹。

然而这如今也成为了农村丧事的一种“不成文规矩”。如果老人去世了,不邀请这样的团队来载歌载舞,就说是子女不孝顺,舍不得花钱。所以许多人即便有怨言,也正好是随大流了。

其次是待客随份子的钱也水涨船高了。

原本这是农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人情往来的一种美好体现。一家有喜事或难事,大家通过随份子表达心意,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在喜庆时刻分享欢乐。

可如今,份子钱却渐渐变了味。数额不断攀升,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一些人不再看重情谊本身,而是计较份子钱的多少,将随份子变成了一种金钱交易,人情关系被明码标价,淳朴的邻里情在金钱的侵蚀下变得脆弱不堪。

第三,就是婚闹的恶俗。

婚闹曾经是婚礼上增添喜庆氛围、祝福新人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婚闹,但基本都是能接受的,也是为了图个热闹和喜庆。

但在当下,部分农村的婚闹却走向了极端,很多参与者都是为了闹而闹,而不会注重新人的感受。

比如新郎被恶搞折磨,伴娘们肆意调戏,甚至出现一些危险和不尊重人格的行为。

本该是充满幸福与喜悦的婚礼,却成为一些人宣泄低俗趣味的舞台,让新人及其家人陷入难堪与痛苦之中,也给新婚生活蒙上了阴影,严重违背了婚闹的初衷,损害了婚姻的神圣与美好。

第四是彩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彩礼本是一种婚姻习俗中的传统环节,象征着男方家庭对女方的尊重与重视。但如今,彩礼数额脱离实际,成为许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为了面子,为了不被人看不起,各家各户相互攀比,你家出十万,我家就出十五万,甚至更高。

一些家庭为了凑齐彩礼,债台高筑,这不仅给新人的婚姻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还常常引发家庭矛盾,破坏了婚姻应有的和谐与幸福。有些夫妻结婚后不久,然后就离婚了,也是和这个彩礼高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一个现象就是名目繁多的酒席,这也是当前农村的一大“顽疾”。

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酒席外,如今农村又冒出了诸如升学酒、满月酒、乔迁酒等等,甚至买车、买房子等都要办酒席。之前看到网上有人家里的母猪生仔了,也要办酒席。

如今很多地方的一些人家,办酒席的目的不再单纯是为了庆祝,更多的是为了收取礼金。

许多家庭频繁参加酒席,疲于应付,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让农村的社会风气变得虚荣和浮躁。

这些农村习俗的“变味”,并非某一个人的过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城市化进程的冲击,让农村的价值观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扭曲;

部分村民的盲目跟风和虚荣心理,使得不良习俗得以蔓延;还有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村民对传统习俗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从而在传承过程中偏离了正轨。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让农村习俗回归到淳朴、健康、有内涵的轨道上来,重拾乡村文明的美好与和谐。

扎根乡村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以农村人的视角,解读新农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