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该讲解词是之前2022年准备导游证的时候,票圈好友送的导游口试词,虽然过了几年吧,或许还没有过期。如果今年有想法冲击北京导游证考试的朋友,还是可以尝试一波。去年北京的通过率很高,基本考了就能过,不知道今年情况如何。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的结果。
导游考试分2回:笔试+口试
笔试全部都是选择题!!!(单选+多选)
口试就是以下15篇讲解词+选择题(单选+多选)
备考12345
总结一下之前备考的经历:
1、老老实实的把导游4本书都翻了一遍
2、刷了5000道题目,无聊就刷两道~
3、老实的背诵讲解词,早起背诵。
4、抖音和短视频,多看看景点讲解
5、不放弃,相信自己
导游证好处多!不仅仅可以空闲时间兼职,失业的时候,短暂的存活,还能免门票费。依据去年游玩小半个中国的经历来说,这个导游证,在贵州起码省了1千元,在河南省了300块,海南三亚南海观音也免费。总之一个字!爽!
1、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2、今日天安门广场
3、午门前讲故宫
4、故宫前朝
5、故宫后庭
6、故宫后庭外东路及神武门
7、故宫后庭内西路及御花园
8、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
9、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10、颐和园的宫庭区
11、颐和园昆明湖景区
12、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
13、长城的历史
14、明十三陵概况、神道及长陵
15、明十三陵--定陵
2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天安门部分
话题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讲解内容:介绍明清时期天安门和“T”字形广场的建筑布局及用途、外金水桥、华表、石 狮;文东武西、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大清门)、正阳门等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引入语: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位于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畔,在这里,我要为大家 介绍一下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先从我们眼前的天安门城楼讲起吧!讲解内容:天安门城楼 判定语:天安门是明清北京皇城的南门,1420年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此门,当时名为“承 天之门”,寓意皇帝承受天命来治理国家,即“君权天授” 历史沿革:承天门在天顺元年(1457年),遭火焚毁,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清朝顺 治八年(1651年)改名“天安门”与故宫内的前朝三大殿体现了“内和外安”的儒家思想。建筑规制:各位请看,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现在的天安门通高为34.7米,城 台下有5个大小不一的拱形门洞,正中的门洞最宽、最高,其余的门洞尺寸自中央向两侧递 减。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大殿由60根红漆巨柱支撑,殿内面积约2000 平方米,全部用金砖铺地。那么,这座城楼在明清时有什么作用呢?建筑功能:当时,凡遇国家大典,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明代的时候是 用龙头杆系黄丝绳栓诏书降下,清代时是将诏书放在大型木制金凤口中,用彩绳从城楼降下, 俗称“金凤颁诏”。此外,在明清时期,皇帝郊祀、大婚、亲征、出巡,皇帝和随从人员都 是从天安门出入。接下来,我再为各位介绍一下天安门前的设施。讲解内容:天安门前的设施 在城楼前的外金水河上跨有七座石拱桥。建筑功能:其中的五座与天安门城台的5个门洞相对应,中间的是御路桥;两侧为王公桥;王公桥两侧为品级桥,另外两座公生桥,分别位于太庙和社稷坛大门前,是宫廷日常使用的 通道。在金水桥的两端,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子。东侧的为雄狮,狮子脚踩绣球,象征 天下一统;西侧的为雌狮,狮子脚戏幼狮,象征子孙绵延。在天安门城楼的前后,各有一对 华表。名词解释:华表起源于古代的“表木”,是允许大家提意见的,立在神道两侧的称为“墓 表”;立在交通要道或桥头的称为“路表”,而我们眼前这对汉白玉立柱,称为华表,取其 雕刻精美华丽之意。建筑规制:每座华表通高10米,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八角形基座,四周是汉白玉护栏, 中部为雕刻蟠龙的柱身,上部横插云板;顶部承露盘上有一蹲兽,俗称“望天吼”。传说它 是古代的神话动物,能够下达天意,上传民意,是天人之间的使者。好!天安门城楼以及城楼前的陈设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再给各位介绍 一下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
3
讲解内容:明清时期的“T”字形广场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呈“T”字形,由天街、千步廊和大明门(大清门)组成,四周围 以红色宫墙,平民百姓不得进入。在天街的东端是长安左门,西端是长安右门,长安左门俗 称“龙门”。因为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后将进士皇榜张贴在长安左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 由新科状元带领进士们看榜,有“鲤鱼跳龙门”之意,在四象中东方为青龙,故称此门为 “龙门”。长安右门俗称“虎门”,因为这里是每年秋审、朝审的地方。每年八月,皇上诏令三法 司会同王公大臣,在长安右门外千步廊拐角处会审未决死囚的案件。在四象中西方为白虎, 故称此门为“虎门”。讲解内容:大明门 “大明门”位于千步廊的南端,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当时叫“大明门”,清军入关以后, 改名为“大清门”,民国时期改为“中华门”。在大明门上有明代大学士解缙题写的门联“日 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此门是天安门的外门,素有皇城第一门之誉。大明门外有带栏杆的棋盘街,在明清时期皇城是不许平民百姓通行的,棋盘街就是外城 和内城的东西城百姓往来的主要通道和商业摊点集中区。讲解内容:正阳门 在棋盘街以南是正阳门,它是北京城的正门,包括城楼、瓮楼、箭楼、正阳桥和五牌楼。北京人将正阳门俗称为:“前门” 讲解内容:千步廊 天安门外御路两侧联檐通脊的朝房就是千步廊,东西千步廊各110间,到达北端后又向 天街东西两侧各延伸34间,共有廊房288间。千步廊朝房是各个衙门的临时办公用房或库房。讲解内容:文东武西 明清时期在广场南部分布着统治者的政府衙署。在东千步廊皇城宫墙外设置的是文职机 关,如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太医院等。在西千部廊皇城宫墙外设置的是军事机关和司 法特务机关,如太常寺、锦衣卫、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这种布局被称为叫:文东武西。结束语: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就介绍到这里,感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老师多多 指点,谢谢!
4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天安门部分
话题二:今日天安门广场
讲解内容:介绍今日天安门广场的概况、特点、用途;国旗、旗杆、升(降)国旗仪式;人 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今日天安门广场。引入语: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首都北京的中心—天安门广场。讲解内容: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之广场部分 判定语: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功能:从民国以后,天安门广场对外开放,成为群众集会、演说游行的地方。历史沿革:接下来,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的历史。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及1947年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都发生 在天安门广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并亲自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有了新的意义,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并 成为国徽图案的主体。1958年为迎接建国10周年,国家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在天安门东西两侧修建了永久性观礼台,拆除了T字形广场的围墙,并拓展了长安街,建造 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形成了广场今天 的格局。70年代,国家在广场上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建筑规制:今日的天安门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 米,加上东西长安街可容纳百万人举行集会。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讲解。讲解内容: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之长安街部分 建筑位置:在广场的北侧是著名的长安街。建筑规制:全长55公里,平均宽度70米,最宽处100米,是一条横贯北京城东西的交通大道, 东起通州运河花园,西至门头沟定都峰。讲解内容:国旗、旗杆、升(降)国旗仪式 建筑位置:在长安街以南,广场北端耸立着国旗杆。判定语: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由曾联松设计,第一面五星红旗长5米,宽3米,现收藏 在国家博物馆内。建筑规制:旗杆高32.6米,由4节无缝钢管焊接而成,重达7吨。历史沿革: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由解放军仪仗执行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每月第一天升国 旗按 126 人编队方案实施,其中护旗队员 96 人、礼兵 30 人,分别着陆海空军礼服。分准备、 迎旗、护旗、升旗和返回 5 个步骤。重大节日升国旗仪式,一般参照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方案 执行,特殊情况根据任务需要增加编队人数、鸣放礼炮。平日升国旗由 66 人编成,分护旗、 升旗和返回 3 个步骤。每月第一天升国旗增加号手和礼兵的迎旗环节。新创作《升旗号角》音乐,由军乐团 8 名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演奏,象征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将《歌唱祖国》从护旗队出场行
5
进间演奏,改为升旗后返回时演奏,护旗队出场时不演奏音乐,全场安静,凸显护旗队员的 整齐脚步声,更好体现仪式的肃穆庄严。升旗组 3 人,分别着陆海空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着陆军礼服的升旗手执行展旗任务,另外 2 名着海军空军礼服的护旗兵握枪行注目礼。讲解内容:人民英雄纪念碑 引入语及位置:在国旗杆以南,广场的中间矗立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判定语:它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历史沿革: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于1952年动工,1958年5月1日建成。建筑规制:纪念碑通高近38米,由台座、须弥座和碑身组成。碑顶采用传统的盝顶形式。碑身由413块花岗岩垒砌而成,其碑心高14.7米,重60多吨。正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 个大字为毛泽东主席题写;背面碑文由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亲笔书写。碑文的内容是“三年 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以紫铜 为胎,用传统工艺鎏金,共用黄金130两。台座由两层月台和两层须弥座构成,下层须弥座四周镶嵌着8幅汉白玉浮雕,内容按历 史顺序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 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另有2幅装饰性浮雕是“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雕有牡丹、荷花、菊花和百合花组成的8个花环。讲解内容:毛主席纪念堂 引入语及位置:在纪念碑以南是毛主席纪念堂。历史沿革: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中央决定建毛主席纪念堂,仅用6个月的时间, 毛主席纪念堂全部建成。1977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堂正式对外开 放。建筑规制:毛主席纪念堂为正方形大厦,坐南朝北,总建筑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匾额上的 “毛主席纪念堂”6个大字,是华国锋同志亲笔题写。纪念堂的主要厅堂有: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二楼还有电影厅。北大厅即入口大厅,是举行悼念活动的场所,正中是高3.45米的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坐 像,坐像的背后是一幅名为《祖国大地》的大型绒绣。瞻仰大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大厅正中的水晶棺内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南大厅是出口大厅,汉白玉墙壁上,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另外,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的革命业绩纪念室。讲解内容:中国国家博物馆 引入语及位置:位于广场东侧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沿革:19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59年在天 安门广场东侧建成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两馆合并,正式组建中国国家 博物馆。2010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竣工。2011年3月新馆陆续对开放。判定语:国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建筑规制:共有展厅48个,设有“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现在我为大 家分别介绍一下。“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 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
6
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8个时期。“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了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讲解内容:人民大会堂 引入语及位置: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对,位于广场西侧的建筑是人民大会堂。历史沿革:人民大会堂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1958年10月动工,仅用了10个多 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建筑规制:整座建筑平面呈山字形,建筑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中央最高处46.5米,是天 安门广场中最高的建筑。大会堂主要分为南、中、北三部分。南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 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命名的34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中部为万人大礼堂, 大礼堂分为上中下三层,可容纳1万人举行会议;大礼堂的顶部为穹隆形,顶部中央是巨大 的红色五角星灯,与周围的各种灯饰交相辉映,体现出“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北部是举 行盛大国宴和国庆招待会的地方,可供5000人的座席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结束语:各位朋友,今日天安门广场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 还请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7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故宫部分
话题一:午门前讲故宫
讲解内容:介绍故宫的历史沿革;紫禁城名称由来;紫禁城的布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 年代;午门及午门广场建筑规制、午门用途、出入午门的规矩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午门前讲故宫。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午门。在这里,我先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判定语: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讲解内容: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名词解释:故宫又叫紫禁城。其中“紫”,指的是紫微垣。紫微垣位于天中央,人们认为 这里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人间的皇帝称为天子,所以皇帝居住的地方名字里也要有个紫字, “禁”是禁止的意思,皇帝生活的地方是禁止百姓出入的,“城”就是四面有高高围墙的空 间,所以北京的皇宫又被称为紫禁城。建筑位置: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背靠“镇山”(景山),左前方为太庙(今劳动 人民文化宫),右前方为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建筑作用:这里曾经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及其后妃在这里生活居住及治理国 家。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故宫营建的历史。讲解内容:历史沿革明清两朝的情况 历史沿革:1406年,永乐皇帝朱棣下诏迁都,动用工匠23万,民工百万,在北平兴建紫禁 城。1421年,永乐皇帝正式迁都北平,改名北京。永乐皇帝之后的明代各位皇帝,均在此生 活及治理国家。1644年,清军入主北京,对紫禁城进行了增建和改建,形成了今天的格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被迫退位,当时的民国政府把皇宫分成了两部分,乾清门以南 属于民国政府,乾清门以北属于溥仪的小朝廷,仍允许溥仪居住在后廷。1924年,冯玉祥将 军将溥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全体国民开放。1956年, 故宫博物院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故宫博物院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讲解内容:紫禁城的布局 建筑布局:紫禁城呈长方形,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万余平方米,建筑 面积15万平方米。它被宽52米的护城河及高7.9米的城墙所包围。紫禁城共开有四个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西为西华门,东为东华门。城墙四角各 建角楼一座,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因其结构十分复杂,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之说。从功能上来说,紫禁城可以划分成前朝和后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为显庄严肃穆,这一空间内不种植任何花草树木。前朝的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土”字形须弥座上。两翼东是文华殿,西是
8
武英殿。后廷又称为内廷,是帝后的生活区。内廷中路由南向北依次建有乾清宫、交泰殿和 坤宁宫三大宫殿。在后三宫两侧为东西六宫。再东为宁寿宫,再西为慈宁宫等建筑。祭祖礼 佛的宫殿、休闲娱乐的御花园分布其间。讲解内容:午门及午门广场 引入语:故宫的概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为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眼前的这座午门。判定语: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名词解释: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建筑布局:午门平面呈“凹”字形,通高38米。正中开有三个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掖门, 这就是明三暗五的格局,门楼两侧各有明廊13间,明廊两端各建阙楼2座,连同主门楼共有 角楼5座,被称为“五凤楼”。建筑作用:那么,明清两朝出入午门都有哪些规矩呢?大家请看,午门的正中门洞是皇帝 出入的专用大门。皇帝大婚时,皇后进宫的喜轿从午门正门抬入。另外,殿试结束后,钦定 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可由午门正中门洞出宫,以表示皇帝尊贤爱才之意。午门门 楼是皇帝举行献俘礼的地方,清朝一共举行过5次献俘礼,午门的门楼还是每年十月初一举 行“颁朔礼”的地方。午门广场还是明朝实行“廷杖”的地方。廷杖就是一种对朝廷上违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 棍子抽打的刑罚。据史书记载,明朝成化年以前,廷杖只是象征性的,并不是真打。后来逐 渐变为真打。引入语:下面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广场。建筑布局:除午门外,广场周边共设五门,正南为端门,东为阙左门,西为阙右门。在阙 左门、阙右门以南是连檐通脊朝房各42间。朝房南端,东为太庙右门,西为社稷坛左门。结束语:故宫和午门就介绍到这里。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入这座神秘的皇家建筑群一 睹为快吧!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
9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故宫部分
话题二:故宫前朝
讲解内容:介绍太和门及广场、明代御门听政、内金水河;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建筑、功能、 内外陈设;中和殿建筑、功能;保和殿建筑、功能、云龙大石雕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故宫的前朝。讲解内容: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故宫的午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广场叫做太 和门广场。各位请看,我们面前有五座汉白玉石桥,被称为内金水桥。桥下有一条小河,叫 内金水河。它的作用主要有五方面:首先是宣泄雨水,其次是防止火灾,第三是满足宫中营 造用水,第四是风水学上的需要,最后是建筑美学设计上的需要。在内金水桥的前面,有一 座大门,那就是太和门。判定语:太和门是皇宫内的第一道门,也是太和殿前的屏障。历史沿革:这座大门在明代初建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为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 太和门。建筑作用:明代皇帝曾在此“御门听政”。清顺治皇帝进入皇宫后,因为太和殿还没有修 复,所以曾在此举行登基大典。凡是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行礼的丹陛大乐,都是在此门檐 下演奏的。讲解内容: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 引入语:穿过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太和殿广场。判定语:太和殿广场是整座紫禁城中最大的广场。建筑作用:这里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建筑布局:太和殿广场面积为3万平方米。在广场中间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土”字形须 弥座上坐落着前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引入语:下面我为大家依次介绍前朝三大殿。首先,介绍一下太和殿。判定语:太和殿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殿宇。名词解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即大,“和”即和谐。建筑作用: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典的场所。每逢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等典礼, 都在此举行,还有万寿节、元旦、冬至等节日典礼也在此举行。大典时演奏中和韶乐的编钟 编罄,分列在太和殿屋檐下的东西两侧,另外从清朝的顺治15年开始,殿试也在太和殿前的 丹陛上举行。历史沿革:太和殿在明朝初建成时,叫奉天殿,明朝嘉靖年间改叫皇极殿,清顺治年间改 叫太和殿。建筑布局太和殿面积为2377平方米,高30.05米,面阔11间。大殿为重檐庑殿顶,是宫殿建 筑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太和殿垂脊上有脊兽10只,是突破中国古代以9为阳数中最大的个例,分别是龙、凤、
10
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太和殿外陈设有18只鼎式香炉,象征清朝18个省。在殿外丹陛上东侧设有日晷,西侧设有嘉 量。另外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只铜龟和一只铜鹤,寓意千秋万代,实际作用是香炉。整座大殿 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宝座为明代遗物,清朝皇帝一 直沿用。宝座正上方为金龙衔珠藻井。井内中心的蟠龙俯首下视,口衔宝珠,人称轩辕镜, 以示下面宝座上的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嫡孙。讲解内容:中和殿 引入语:位于太和殿以北的是中和殿 名词解释:“中和”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建筑作用:凡遇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此接受主持典礼的执事官员朝拜,如遇皇帝亲 自参加的祭祀活动,在祭祀的前一天,皇帝会到中和殿阅视祝版。每年春天,皇帝要到先农 坛祭祀先农神并举行亲耕仪式,去的前一天皇帝在此殿阅视农具。建筑布局:中和殿为方形大殿,四角攒尖顶,鎏金宝顶。历史沿革:中和殿在明初称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为中极殿,清初改名为中和殿。讲解内容:保和殿 引入语:三大殿中最北面的一座是保和殿。名词解释:“保和”二字意思是为人君应该保持天人和谐,维护万物的平衡。建筑作用:保和殿在清朝时期是每逢除夕、上元节时皇帝宴请外藩王公的地方。公主下嫁 的宴请也在这里举行。清乾隆以后在保和殿举行的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进行科举考试的最高 等级考试——殿试。历史沿革:保和殿在明永乐年间叫谨身殿,嘉靖以后改为建极殿,清初重建后改为保和殿。建筑布局:保和殿内建筑的特点是殿内南部减去了一排柱子,使宝座前的空间宽敞、明亮, 这种建筑方法叫做“减柱法”。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有一块紫禁城内最大的石雕丹陛。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 厚1.7米,总重200余吨。丹陛为艾叶青石,上雕九龙,云纹回护,海水江牙,雕工精美。结束语:各位朋友,故宫前朝三大殿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 请多多指正,谢谢!
11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故宫部分
话题三:故宫后廷
讲解内容:介绍乾清门及广场的建筑布局、清代御门听政、军机处;后三宫建筑布局、特点、 用途、秘密立储、殿内主要陈设;坤宁门;御花园内主要建筑与功能;神武门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故宫后廷。讲解内容: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 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门广场。乾清门广场东为景运门,西为隆宗门。景运门内北侧排房为九卿值房,南面朝北的房间 是蒙古王公的值房。引入语及位置:隆宗门内北侧为军机处。判定语: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的最重要的权力中心。引入语及位置:位于乾清门广场北端,保和殿正对的大门就是乾清门。建筑布局:乾清门是故宫内廷的正门,为单檐歇山顶,门前鎏金铜狮一对,两侧东西墙下 鎏金太平缸8个。建筑作用:乾清门是清代皇帝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御门听政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上朝方 式。清代御门听政以康熙皇帝最为勤谨,从不无故中断。咸丰以后便不再举行了。讲解内容:乾清宫之后庭布局 引入语:现在请大家随我穿过乾清门,沿中轴依次参观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和神武门。讲解内容:乾清宫介绍 引入语:让我们先来参观乾清宫。判定语:乾清宫是内廷中的主要建筑。建筑作用:明朝时,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建筑布局:乾清宫殿前月台通过单陛桥与乾清门相连,桥下有通道以便往来,俗称“老虎 洞”。乾清宫前丹陛上的陈设与太和殿类似,只是规制小一些。在月台两侧有两座铜镀金小 殿,称之为“江山社稷”,寓意江山社稷永固。乾清宫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400 平方米。大殿内正中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上方悬挂匾额一块,上书“正大光明”四个字。明朝时大殿内寝室分上下两层,共有暖阁9间,设床27张。明朝许多震惊朝野的重大事件、 宫闱秘闻如“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及“武宗戏火”“崇祯出逃”等事件都发生 在这里。清代雍正朝以后,皇帝就移居养心殿了,此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清朝时乾清宫是皇帝逢年过节举行家宴的地方,在这里还举行过千叟宴。讲解内容:乾清宫之秘密建储 引入语:此外乾清宫也是清朝“秘密建储”的地方,什么是秘密建储呢?名词解释:秘密建储是清朝的雍正皇帝独创的一种皇位继承制度。秘密建储制度就是皇帝 生前通过对诸皇子的考察,将中意的皇子用遗诏的方式确定下来,一式两份密封在文件匣中, 一份皇帝留在身边,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皇帝去世后,顾命大臣当着诸皇子
12
的面打开两份遗诏,核对无误,遵遗诏立新皇帝。历史沿革:雍正皇帝吸取前朝教训,创立秘密建储制度,这一制度使皇权转移的过程相对 稳定。以这种方式继承皇位的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讲解内容:交泰殿 引入语及位置:在乾清宫北面的是交泰殿。名词解释:交泰殿之所以称为“殿”而不称为“宫”,是因为这里承担着举行典礼的功能, 而不是起居之用。建筑作用:交泰殿是皇后举行典礼的地方,每逢皇后的生日、元旦及冬至,皇后都在交泰 殿接受妃嫔与亲王福晋及命妇的朝贺。皇后主持祭先蚕的典礼前,要在这里阅视采桑用具。另外大婚以后,皇后也是在这里接受妃嫔的祝贺。历史沿革:在明朝初期建紫禁城的时候是没有交泰殿的,到了嘉靖年间才在乾清宫与坤宁 宫之间增建交泰殿。建筑布局:交泰殿内悬挂康熙所书的“无为”匾。殿内正中设皇后宝座,东侧是乾隆年制 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是嘉庆年造办处自制的大自鸣钟。宝座前左右存放着皇帝的二 十五方御玺。讲解内容:坤宁宫 引入语及位置:位于交泰殿北端的宫殿是坤宁宫。建筑作用:明朝时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清代则是皇后正宫的象征,皇后实际另有住处。东暖阁成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平常坤宁宫西侧大殿则为祭神的场所。讲解内容:坤宁宫之皇帝大婚及祭神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皇帝大婚和祭神的过程。清朝皇帝大婚时,皇后从午门入宫,吉时到,皇后乘轿到坤宁宫举行合卺礼。成婚三日后, 皇后会搬到东西六宫中某一宫居住。至于嫔妃入宫则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而后直接抬到 某寝宫,也不举行什么仪式。坤宁宫祭神是一种多神崇拜的满洲先祖遗风,人称萨满教的宗 教仪式,皇帝及王公大臣均参加。讲解内容:御花园 引入语及位置:在坤宁宫以北是精美的御花园。判定语:御花园是故宫中最大的花园。建筑布局:御花园东西宽130米,南北长90余米。讲解内容:御花园之钦安殿 引入语及位置:位于御花园正中的建筑是钦安殿。判定语:钦安殿是紫禁城中的道教建筑。建筑作用钦安殿内供奉的是玄武大帝,据说玄武大帝有镇火的神力,可保皇宫四季平安,每 逢年节均在此设道场。清朝时为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玄武”为“真武”。讲解内容:御花园之四亭 在御花园中的四角,分别建有万春、浮碧、千秋和澄瑞四个亭子,它们分别象征一年 中的春、夏、秋、冬。
13
讲解内容:御花园之绛雪轩 在御花园的东南角建有绛雪轩。因为轩前植海棠,花开时好似带雪红梅,因此而得名。讲解内容:御花园之养性斋 在御花园的西南角建有养性斋。宣统年间,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常在这里休息。讲解内容:御花园之延晖阁 在御花园的西北角,有一座高楼,叫延晖阁。据说那里曾经是清朝选秀女的地方。讲解内容:御花园之堆秀山 在御花园的东北角,有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名为堆秀山。堆秀山高10米, 山正中的门洞上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堆秀”二字。这里是明清两代帝后在重阳节时 登高,中秋节祭月之处。讲解内容:神武门 引入语:最后,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神武门。判定语: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后门。名词解释:明朝时这座门叫玄武门,清初为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将此门改名为神 武门。建筑作用:神武门上设置钟鼓用以报时。结束语:各位朋友!故宫的后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 指正,谢谢!
14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故宫部分
话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及神武门
讲解内容:介绍宁寿全宫建造原因、建筑布局与主要建筑的用途;九龙壁、乾隆花园、畅音 阁、大禹治水玉山、珍妃井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故宫后廷外东路。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外东路。进入宁寿宫区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 眼前的是九龙壁。建筑作用:九龙壁是宁寿宫区的照壁。建筑布局:这座九龙壁宽29.4米,通高3.5米,由270块各色琉璃砖拼接成九条巨龙。讲解内容:宁寿全宫 引入语及位置:九龙壁正对的大门叫做皇极门。现在让我们进入皇极门去参观宁寿全宫。历史沿革:明朝这里曾是太后、太妃晚年养老的地方,清朝的康熙皇帝将这里修缮后改名 叫宁寿宫,作为皇太后的住处,后来,乾隆皇帝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想禅位迁出养 心殿后,居住在这里,但乾隆归政后并没有来住过。光绪年间,为了慈禧养老,对宁寿宫区 进行了修缮,慈禧太后晚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她也是在这里过的60大寿。八国联军侵 入北京时,慈禧从这里出逃,她死后也是在这里停灵并从这里出殡的。建筑布局:宁寿宫区这组宫殿实际上是微缩的紫禁城,皇极殿、宁寿宫为前朝;养性殿、 乐寿堂、颐和轩为后廷;乾隆花园为御花园。其东路则有紫禁城内最大的戏台畅音阁。我们 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宁寿宫的前朝部分。讲解内容:千叟宴 皇极殿是宁寿宫区的主要建筑,是仿乾清宫而建。嘉庆元年,乾隆皇帝曾在此举行过一 次大规模的“千叟宴”,参加者有3000多人。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也是在此举 行朝贺的。讲解内容:珍宝馆 引入语:宁寿宫区后廷部分的宫殿有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下面我就一一做介绍。养性殿是仿养心殿而建,殿中是宝座,左右有暖阁。慈禧太后住在后殿的乐寿堂时,是 在养性殿的东暖阁用早晚膳的。乐寿堂是仿圆明园中的长春园而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以后,住在乐寿堂的西暖阁。现 在这里展出着乾隆年间制作的巨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这件玉雕是我国至今最大的玉石 雕刻。现在皇极殿、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被开辟为珍宝馆,目前展示着皇帝二十五方御玺 以及编钟、编罄等礼制珍宝,及皇家陈设、后妃首饰等。讲解内容:宁寿全宫中的其他建筑 引入语: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宁寿宫区的花园 建筑位置: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西侧,又叫乾隆花园。
15
建筑布局:整个园子南北长160米,东西不到40米宽。园中的主要建筑有古华轩、禊赏亭、 倦勤斋等,座座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引入语及位置:位于养性殿东侧的是畅音阁。判定语:它是紫禁城内廷最高大的戏楼。现在是清代戏曲专题展馆,展示宫中戏班唱戏时 的戏衣、行头等。讲解内容:珍妃井 引入语: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著名的珍妃井。名词解释:因井内淹死过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而闻名。历史沿革由于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所以慈禧太后对她心怀不满。后来光绪皇帝变法失 败,被囚禁在瀛台,珍妃也被囚禁在宁寿宫北部景琪阁院中的厢房内。1900年,八国联军入 侵北京,慈禧在仓皇出逃前让崔玉贵、王德环将珍妃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 24岁。讲解内容:神武门 引入语: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神武门。判定语: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后门。历史沿革:明朝时这座门叫玄武门,清初为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将此门改为神武门。建筑作用:神武门上设置钟鼓用以报时。结束语:各位朋友,故宫的后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 指正,谢谢!
16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故宫部分
话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
讲解内容:介绍养心殿位置、建筑格局、用途;三希堂、垂帘听政;体顺堂、燕禧堂;西六 宫名称;储秀宫与长春宫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故宫后廷内西路。讲解内容:养心殿 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内西路。我们将依次参观养心殿、储秀宫以及 御花园。我们首先要参观的是故宫内西路的主要建筑—养心殿。建筑位置:养心殿位于西六宫以南,是一处独立的院落。建筑作用:这里是清朝自雍正皇帝开始至末代皇帝溥仪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历史沿革:明代这里曾是明世宗朱厚熜修道养身的地方,清初养心殿成为皇帝寝宫。顺治 皇帝曾居住并死在这里。康熙病逝后,雍正皇帝在养心殿为他守孝,后来没有回乾清宫居住, 而是住在了养心殿。直到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此宣布溥仪的退位诏书,清王朝统治 结束,先后有八位清朝皇帝在此生活起居。建筑布局:养心殿呈“工”字形,前后殿有短廊相连。前殿分为中、东、西三个部分。中 间正殿设宝座,是皇帝批阅奏章和接见大臣的地方。讲解内容:养心殿之西暖阁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商议机要大事的地方,为保密起见,在西暖阁外装 有木板围屏。西暖阁梢间,是乾隆皇帝的小书房“三希堂”,有乾隆皇帝御笔“三希堂”匾, 所谓“三希”是指三幅传世书法墨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 珣的《伯远帖》。乾隆皇帝对“三希”还有另一种解释,叫“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意思是人都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命的人。讲解内容:养心殿之东暖阁 养心殿的东暖阁是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的地方,也是清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地 方,“垂帘”的意义在于内外有别、男女有别。慈禧在养心殿,如需直接面对大臣时,用黄 纱屏或者黄幔,隔在小皇帝宝座后面,以示礼法。讲解内容:养心殿之后殿 建筑位置: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建筑布局:后殿共有五间。正间设宝座床,东次间设宝座,东西梢间均设有龙床,是自雍 正王朝开始皇帝使用的寝床,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体顺堂,慈禧住 在燕喜堂。讲解内容:西六宫之储秀宫 引入语:各位朋友,参观完养心殿之后我们将要参观西六宫。西六宫是指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和咸福宫。我将主要为大家介绍储秀宫和长春宫。
17
历史沿革:清末慈禧以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后,从被封为兰贵人开始,直到成为太后以前 一直住在储秀宫,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就出生在这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在大婚后也 移居储秀宫。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逊帝溥仪将这里改为了西 餐厅。讲解内容:西六宫之长春宫 引入语: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长春宫。历史沿革:西六宫中的长春宫,明天启以前的名称是永宁宫,明熹宗宠妃李氏住这里时改 称长春宫。清末在长春宫的游廊上绘有大型壁画,其题材为《红楼梦》。此宫的最后一位主 人是逊帝溥仪的淑妃文绣。结束语:各位朋友!故宫的后廷内西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 请多多指正,谢谢!
18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天坛部分
话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
讲解内容:介绍天坛的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特点、天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年代;祈谷坛 建筑规制及祈年殿建筑特点、用途,附属建筑的功能;七星石、丹陛桥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在参观之前,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判定语: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祭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筑位置:它位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建筑作用:曾经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讲解内容:天坛历史 历史沿革:明朝的朱棣皇帝决定迁都北京,在营建紫禁城的同时营建天地坛,坛内的主要 建筑为方形的大祀殿。1420年,天地坛竣工后祭天和祭地的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明朝的嘉靖 皇帝登基后,实行祭祀制度改革,于是,在大祀殿以南建了圜丘,专门用于祭天;又在北郊 建了方泽坛,用于祭地,同时在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天地坛 改名为天坛。1538年,嘉靖皇帝对大祀殿进行了改建,改名为大享殿。清朝的乾隆皇帝将大 享殿改名为祈谷坛和祈年殿,便形成了今日天坛的格局。1918年,天坛改为公园。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讲解内容:天坛布局特点 建筑布局:天坛平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有两道坛墙围护,形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占地面积273公顷,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中间由丹陛桥相连。整个天坛的建筑和 布局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一组数字概括。一是指一条中轴线:即连接圜丘、祈 谷两坛的南北轴线。三是指三道坛墙:即内坛墙、外坛墙及内坛中分隔圜丘坛和祈谷坛之间 的东西走向的坛墙。五是指五组建筑:它们分别为圜丘坛、祈谷坛、斋宫、神乐署和牺牲所。七是指七星石。九是指九座坛门:外坛墙2座门,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圜丘坛有4座门:由 东向西分别是泰元们、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还有祈谷坛的3座门:分别为东天门、西 天门、北天门。讲解内容:丹陛桥 引入语:天坛概况就为大家讲到这里,下面为各位介绍一下丹陛桥。名词解释: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因桥下有一个东西走向的涵洞式通道,故称为“桥”, 并且它还是北京城最古老的“立交桥”。建筑位置:丹陛桥位于成贞门以北。建筑作用:它连接了天坛南部的圜丘坛和天坛北部的祈谷坛。建筑布局:丹陛桥桥长360米,宽29米,北端比南端高2米,桥面中央为“神道”,是皇天 上帝的专用大道;东为“御路”,专供皇帝行走;西为“王道”,供王公大臣们行走。这里 的礼制建筑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
19
讲解内容:祈谷坛建筑群 引入语:各位!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祈谷坛建筑群。建筑位置: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内坛的北半部。建筑作用:祈年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地方。名词解释:祈年殿的“祈”字是祈祷的意思,“年”字为谷子成熟之意,所以“祈年”的 意思是为了祈祷有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建筑布局:祈年殿位于三层汉白玉圆型石台上,为上屋下坛式建筑,殿高32米,殿顶为圆 形三重檐攒尖顶,上为鎏金宝顶。殿上匾额为乾隆御笔。祈年殿由三环柱网支撑,中心内环 是四根龙井柱,划分为四向,象征一年四季。中环是十二根红色金柱,划分的十二个开间, 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外环十二根檐柱划分的十二个开间,代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外环的 十二根檐柱和十二个开间还象征着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殿内地面中心的“龙凤石”是镇殿之 宝,龙凤石北面的石台上,是供奉皇天上帝神版的地方,石台前两侧,供奉着清代列祖列宗 的神位。在祈年殿的后面是皇乾殿。它是祈谷坛的天库。殿檐悬挂的九龙金匾是明朝嘉靖皇 帝的御笔。在祈谷坛的东门外有一条连檐通脊的曲廊,共有72间,名为七十二连房,是祭祀 时往祭坛上运送祭品的通道,它与祈年殿、神厨、神库相连,此廊又名供菜廊子。1937年拆 除了窗和槛,改为园林步廊。讲解内容:七星石 引入语:最后,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天坛内的七星石。建筑位置:七星石位于长廊东端正南100米。历史沿革:这一组山形纹的巨石实为八块,相传为风水石。这七星石原是代表东岳泰山的 七峰,选位也与泰山相吻合。后来,满族入主中原,曾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定论为泰山与 长白山是一脉相承的,乾隆皇帝则命人又在七星石的东北角增加了一块巨石以代表长白山, 寓意满族也是华夏的一员。结束语:各位!天坛的祈谷坛建筑群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 请您多多指点,谢谢!
20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天坛部分
话题二: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讲解内容:介绍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圜丘坛周围设施及用途、圜丘坛附属建筑、圜丘坛 祭天大典仪程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天坛圜丘坛建筑群。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圜丘坛建筑群,我先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讲解内容: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 判定语:圜丘坛是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祭天神坛。建筑位置:它位于整座天坛的南部。建筑作用:圜丘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冬至祭天和孟夏祈雨的的场所。建筑布局:各位请看,圜丘坛是一个三层的圆形石台,它通高5.7米,四出陛,每层九级, 台面铺着艾叶青石,周围是汉白玉的护栏,望柱和出水嘴都为龙形雕饰。圜丘坛周围有四座 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圜丘坛上层台面直径“九丈”(取 一九),中层台面直径“十五丈”(取三五),下层台面直径“二十一丈”(取三七)。这 些数字不仅暗含了“一、三、五、七、九”五个阳数,并且一、三、五、七、九相加为“天 数”二十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之和为四十五丈,更有“九五之尊”之意。圜丘坛上层的中 心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这一层共铺9圈扇形石,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8块, 以此类推,直到第9圈81块;第二层从第10圈到第18圈的9圈扇形石;和第三层从第19圈到第 27圈的9圈扇形石,每圈均为9的倍数,三层共用扇形石3402块,在这里9这个数字被反复运 用,是为了表达天的至高无上,至尊至贵。讲解内容:圜丘坛周围设施之燔柴炉 引入语:讲完了圜丘坛,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周围的陈设。咱们先说一说燔柴炉。建筑位置: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墙内东南。建筑布局:燔柴炉呈圆形,高9尺,通体用绿琉璃砖砌成。建筑功能:那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呢?首先,在祭天大典开始时,人们将一只刳净牛犊放 在燔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称“燔柴迎帝神”。其次,祭天大典结束后,从皇天上帝 的幄次上撤下的祭品将被放进燔柴炉内焚烧。皇帝在燔柴炉西侧行望燎礼。讲解内容:圜丘坛周围设施之瘗坎 在燔柴炉的东侧,有一个用绿琉璃砖砌成的圆形建筑,它的名字叫瘗坎。瘗坎用于掩埋 牛尾、牛毛、牛血的地方,有着祭天不忘祭地之意。讲解内容:圜丘坛周围设施之铁燎炉 在瘗坎的东北方向,依次排列着8个铁燎炉。另外,在圜丘坛的东西两侧也各有2个铁燎 炉。它们的作用是用以焚烧从从位和配位上撤下的祭品。
21
讲解内容:圜丘坛周围陈设之望灯杆 建筑位置:大家请看,在圜丘坛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建筑布局:这座望灯杆高九丈。历史沿革: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仅建1座,明崇祯年间增至3座。1914年,袁世凯祭 天时拆掉了两座。建筑作用:在祭天大典开始时,望灯杆上升起大灯笼,用以标示祭天的位置,同时也是祭 天仪式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讲解内容:圜丘坛附属建筑之神厨、神库及宰牲亭 引入语:接下来,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的附属建筑—神厨、神库和宰牲亭。建筑位置:圜丘坛的神厨和神库位于其东侧,而宰牲亭位于神厨和神库的东北角。建筑作用:神厨和神库是制作和存放供神祭品的地方。宰牲亭是屠宰祭祀所用牲畜的地方。讲解内容:圜丘坛附属建筑之皇穹宇 引入语:在圜丘坛以北的那一组建筑名为皇穹宇。名词解释:“皇”指至高无上,“穹”指天,“宇”指殿宇。历史沿革: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原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称“皇穹宇”。建筑作用:它是存放祭祀大典时所用的神牌的殿宇。建筑布局:皇穹宇是一座圆形院落,它的围墙被称为回音壁。院落正中为圆形的皇穹宇大 殿大殿为单檐攒尖顶,鎏金宝顶。大殿由8根檐柱和8根金柱环绕支撑,顶部中间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地面中心石周围有九环扇形石,第一环8块,其余环数以8的倍数递增,共360块。这里的八代表八维,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皇穹宇殿内正 中的须弥座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神版,东西两侧方形石台上,按昭穆之制陈设清代列 祖列宗的神版,东配殿供有大明、星辰神牌,西配殿供有夜明、风雨云雷神牌。在皇穹宇内有三大声学现象,即回音壁、对话石和三音石,再加上圜丘坛上的天心石, 它们被称为天坛四大声学现象。讲解内容:圜丘坛祭天 引入语: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明清两朝皇帝在圜丘坛祭天的过程。清代举行祭天大典时,在圜丘坛上设有正位、配位,从位七组神位。具体的摆放位置是:正 位幄次是皇天上帝,位于天心石稍北,配位幄次是清代前八位已故皇帝,按昭穆之制分两组, 排列在正位幄次前东西两侧,从位幄次位于圜丘坛中层东西两侧,分别是日月星辰和云雨风 雷。在主位、配位、从位前都有供案,上面陈列着各种祭器,里面放供品。皇帝冬至日祭天 前要在天坛斋宫内斋戒三天,清雍正年间,在紫禁城内建斋宫后,改为在紫禁城内斋戒两天, 祭天前一日前往天坛斋宫内斋戒。冬至日这天举行祭天仪式,皇帝在具服台临时搭起的幄次 内盥洗并更换好祭天的礼服,日出前七刻,祭天大殿开始,皇帝到达第二层南侧拜位站住, 听司赞人报仪程。祭天大典共分为九项,称为九举,分别为迎帝神、奠玉帛、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 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在圜丘坛举行的祭礼还有常雩礼,就是祈雨礼。清制每遇旱年孟夏四月都要行常雩礼。结束语:天坛圜丘坛建筑群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您多多指 点,谢谢!
22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颐和园部分
话题一:颐和园的宫廷区
讲解内容:介绍颐和园的历史沿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年代;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及东西配殿;宜芸馆;乐寿堂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颐和园宫廷区。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东宫门。在入园参观之前,我先为大家做一 个简单的介绍。判定语: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名词解释:颐和二字的含义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建筑位置: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处。功能作用:这里在清朝时期是帝后休闲娱乐、避暑和临时处理朝政的场所。讲解内容:颐和园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早在金、元时期,这里的山、水被分别称为翁山和翁山泊。明朝时期,这里又 有西湖的美誉。1750年,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了给他的母亲庆祝六十大寿,修建此园,将翁山 改名为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并赐此园名为清漪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将包括清漪园在内的三山五园一举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以培养海军人才为名,动用海军 军费重修清漪园。1888年,光绪皇帝将这里作为慈禧太后颐养冲和之地,并将清漪园改名为 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颐和园再次遭到破坏。1902年,清政府花费巨资对此园进 行修复。1928年,颐和园以公园的形式正式对外开放。新中国成立之后颐和园内许多建筑陆 续得到修缮。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布局:颐和园总面积300.8公顷,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其中陆地面积占 1/4,湖水面积占3/4,按照功能,颐和园分为宫廷朝政区、帝后生活区、万寿山景区和昆明 湖景区。宫廷区的主要建筑有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和乐寿堂。下面, 我们将依次参观。讲解内容:东宫门 我们眼前的大门是颐和园的正门——东宫门。它是帝后出入颐和园所走的门。门上悬挂 九龙匾,匾上的“颐和园”三个字是光绪皇帝御笔。门外台阶正中镶嵌一块雕刻于乾隆年间 的云龙石,俗称龙垫儿,是20世纪三十年代从圆明园移过来的。讲解内容:仁寿殿 引入语:进入东宫门,我们就来到了仁寿殿。判定语:仁寿殿是颐和园宫廷朝政区内最重要的建筑。名词解释:“仁寿”二字出自《论语》,意思是施仁政者能长寿。建筑作用:仁寿殿是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建筑布局:在仁寿殿的庭院内有五块太湖石,其中最大的一块为寿星石,其余四块小一些
23
的象征一年四季。在院落的中央,有一只铜麒麟,铜麒麟为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国家太平, 繁荣昌盛。麒麟原为一对,是放置在圆明园二宫门前的,其中一只被英法侵略军掠走。这只 是1937年移过来的。殿前月台两侧陈设有铜龙铜凤,寓意龙凤呈祥,实为香炉。此处的陈设 是凤在中间,龙在两侧,与礼制相反,这是因为清末慈禧太后曾经在此垂帘听政,寓意她至 高无上的权利。殿前的铜缸是用来蓄水防火的,上铸“天地一家春”,是为纪念慈禧在圆明 园内天地一家春居住时得宠于咸丰皇帝的经历。接下来,让我们参观一下大殿内的陈设。殿内正中为宝座。宝座后是226个不同写法的 寿字玻璃屏风。屏风两侧挂有百蝠捧寿图,寿字为慈禧所书。在殿内还陈设着珐琅制作的凤 凰、甪端、鼎炉和鹤灯,用来焚香和照明。讲解内容:德和园 引入语及位置:在仁寿殿东北侧有一个院落,那里就是清朝的国家大剧院—德和园。判定语:德和园大戏楼是中国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名词解释:“德和”二字的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从而达到道德高尚 的境界。建筑作用:德和园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建这座大戏楼耗银71万两,历时3年。建筑布局:德和园大戏楼高21米,下台宽17米。戏楼自上而下分为福、禄、寿三层。戏台 各层地板均可开合,可使演员上天入地,变化无穷。下层戏台底部有水井和水池,可在演出 时制造喷水效果,还可增加音响的共鸣效果。讲解内容:玉澜堂 引入语和位置:在仁寿殿西侧为玉澜堂。名词解释:“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惠叶,玉泉涌微澜”。建筑作用:玉澜堂是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内的寝宫,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于此。建筑布局:殿内的宝座是乾隆时期制作的,宝座上方悬挂“复殿留景”匾额,寓意深宫中 住着圣明之君。在西暖阁悬挂“凤篁成韵”匾额,寓意帝后早生子嗣。在玉澜堂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配殿。东侧为霞芬室,西侧为藕香榭,均为穿堂殿。其中 霞芬室连接仁寿殿,是光绪皇帝上朝经过的地方。藕香榭则是光绪皇帝前往乐寿堂为慈禧太 后请安的必经之路。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玉澜堂院落全部用砖封闭起来,并派兵把 守,使这里成为一座天子监狱。讲解内容:宜芸馆 引入语和位置:在玉澜堂的后面,有一个小院,名为宜芸馆。功能作用:宜芸馆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藏书的地方。重建后,正殿改为光绪皇帝的皇后隆 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的住所。建筑布局:宜芸门内两侧廊壁上,镶嵌有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讲解内容:乐寿堂 引入语:最后,我再为大家讲一讲乐寿堂。判定语:乐寿堂是颐和园帝后生活区的中心。名词解释:“乐寿”二字出自孔子《论语》中“知者乐,仁者寿”的语句。意思是说这里 是智者、仁者所居之处。建筑位置:它位于玉澜堂的西侧。
24
建筑作用:这里是慈禧太后居住的寝宫。建筑布局:在乐寿堂门前陈设有铜鹿、铜鹤、铜瓶,取意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之意。在 院落中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象征荣华富贵。在院落中心,是颐和园中 最大的一块太湖石,是乾隆年间,由房山良乡移到此院落中的巨石,称之为青芝岫。水木自亲是乐寿堂的水路宫门,此处是慈禧太后从水路进入颐和园的停船码头。在水木 自亲码头上,有一个高9米的灯杆,称为探海灯杆,用于悬挂汽灯,是慈禧太后驻园时的 信号。各位再来看看大殿内的陈设。“乐寿堂”匾额是光绪皇帝的御笔,殿内的青花大瓷盘是 用来盛装水果的,这里的水果可不是为了吃,而是专供慈禧太后闻水果香气用的。殿内有两 架粤绣屏风,分别为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殿中陈设的鱼桌是慈禧太后吃点心、喝茶时,赏 金鱼之用。殿内的五彩玻璃吊灯从德国引进的。殿内悬挂着“慈晖懿祉”匾额,意思是受母 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结束语:各位朋友!颐和园的宫廷区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 请多多指正,谢谢!
25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颐和园部分
话题二:颐和园昆明湖景区
讲解内容:介绍昆明湖;西堤六桥;东堤:知春岛、耶律楚材祠、文昌阁、铜牛、廓如亭、 十七孔桥;湖中诸岛:南湖岛、凤凰墩、藻鉴堂、治镜阁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颐和园昆明湖景区。讲解内容:昆明湖的含义 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颐和园昆明湖的西堤。在这里,我先为大家介 绍一下昆明湖。名词解释:昆明湖的名称源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乾隆皇帝借用 此典故,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并也在此操练水师,以标榜自己如同汉武帝一样,是一代 治理国家的明君。昆明湖水面约220公顷,平均水深1.8米。讲解内容:昆明湖西堤 引入语:我们眼前的这条河堤是颐和园的西堤,它是由六座石桥与景明楼组成,下面为大 家一一讲解。西堤六桥中最北面的一座名为界湖桥。名词解释:因分界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湖水,故名界湖桥。建筑位置:界湖桥以南的那座桥为豳风桥。名词解释:“豳风”两字出自《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描写的是西周时期豳地百姓 耕田采桑的劳动场景。历史沿革:清漪园时期此桥名为桑苧桥,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避讳咸丰皇帝奕詝的名讳, 将此桥改名为豳风桥。建筑位置:在豳风桥以南为玉带桥。名词解释:因其高高拱起的桥面形似玉带,故得名玉带桥。建筑布局:玉带桥为高拱单孔桥,整座桥采用青白石和汉白玉两种石料精雕细刻而成。东 西两侧桥身上镌刻乾隆亲笔题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建筑作用:玉带桥既是昆明湖入水口,又是清代帝后乘画舫从清漪园去静明园必经水路, 这种设计风格方便船身通过。建筑位置:在玉带桥以南为镜桥。名词解释:镜桥借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的意境而得名。建筑位置:镜桥再往南为练桥。名词解释:练桥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澄江静如练”,这里形容此处的湖水澄清如练。建筑位置:柳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南端的一座。名词解释:柳桥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柳桥晴有絮”中的意境,因西堤上遍植柳树, 此桥掩映在柳浪之中而得名。建筑位置:景明楼是西堤的著名景观。名词解释: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其建筑形式按照元代画家 赵子昂名画《荷亭纳凉图》中画境所创。
26
讲解内容:昆明湖中诸岛 引入语:在昆明湖中,有几个重要的小岛。其中有寓意东海三仙山的三个小岛,它们分别 是藻鉴堂、治镜阁和凤凰墩,还有一个著名的岛屿名为南湖岛。建筑位置:南湖岛位于昆明湖的中部,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象征神化传说中的蓬莱仙 岛。建筑布局:南湖岛上建有两组建筑,分别是北边的涵虚堂和南边的广润灵雨祠。建筑作用:主体建筑涵虚堂座落在岛屿的北岸,与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互为对景,南岸是广 润灵雨祠。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建于明代。每逢夏季,皇帝亲自或派遣大臣在广润灵雨 祠行礼祈求龙王普降喜雨,润泽天下。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十七孔桥 讲完了湖中的岛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堤上的建筑。说起东堤就一定要说一 说十七孔桥。判定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我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建筑。建筑布局:十七孔桥是仿北京金代卢沟桥而建,全长150米,宽8米。桥的栏杆望柱上有544 只形态各异的小狮子。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廓如亭 判定语:廓如亭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名词解释:乾隆年间,东堤没有围墙,站在亭内观景视野十分开阔,故得此名。建筑布局:廓如亭为八面重檐攒尖顶,故又俗称八方亭。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铜牛 建筑位置: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有一铜牛。建筑作用:铜牛为镇水之物。建筑布局:在铜牛背上铸有乾隆皇帝四言铭文《金牛铭》,叙述了铸造的用意。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文昌阁 建筑位置:在铜牛以北,东堤最北端的建筑是文昌阁。判定语:文昌阁城关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建筑布局:文昌阁城关呈方形,高10米。在清漪园时期,楼阁分为3层,重建颐和园后改为 2层,阁内供奉文昌帝君的铜像及他的座骑铜特。文昌阁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 对,一供文昌帝君,一供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文昌院 建筑位置:紧临文昌阁的是文昌院,是我国园林中最大的博物馆。建筑作用:展出的文物珍品,都是清朝内务府在全国挑选最好的工匠,根据皇家的要求而 制造的。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耶律楚材祠 引入语:好,我给大家再来说一说耶律楚材祠。建筑历史:耶律楚材,字晋卿,契丹族人,蒙古名臣,元代初立国,规模典章多由其奠定。死 于 1244 年,生前要求葬在瓮泊湖畔。乾隆拓湖时,将其祠与墓东迁于昆明湖东岸
27
讲解内容:昆明湖东堤之知春岛 建筑位置:文昌阁西北是知春岛。岛上建有知春亭。名词解释:知春亭亭名源自苏东坡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建筑作用:知春亭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的最好观景点。结束语:颐和园的昆明湖景区就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
28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颐和园部分
话题三: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
讲解内容:介绍山前长廊景观特色;中轴线建筑群中各建筑的名称、特色、功能;山前东侧 的紫气东来城关;山前西侧的听鹂馆、画中游及石舫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颐和园长廊的东端起点——邀月门。在这里我 先为您介绍一下长廊。讲解内容:颐和园长廊 判定语:颐和园内的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兼画廊。建筑功能:长廊不仅把山边湖畔众多的景点建筑和谐地连接在一起,而且是万寿山景区与 昆明湖景区之间的巧妙过渡。历史沿革:长廊始建于1750年,几经焚毁,几经重建。1992年,长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 纪录》,并被评为全球画廊之冠。建筑布局: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在长廊中,自东向西建 造了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四座八角重檐观景亭,象征一年四季。在长廊前的东 西两侧,建有对鸥舫和鱼藻轩,是帝后游湖时的码头。在长廊中共有1.4万余幅苏式彩绘, 其中有关西湖风光的绘画就有546幅,彩绘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山水、花鸟和人物。讲解内容:中轴线建筑群之排云门及二宫门 引入语:长廊就为各位介绍到这里,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万寿山中轴线上的建筑。在万寿 山中轴线上主要有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等几组建筑。让我先从排云门 讲起。建筑位置:排云门既是长廊东西两部分的中心点,又是万寿山中轴线建筑群的起点。建筑布局:排云门前立有一座牌楼,北面题为“云辉玉宇”,喻以慈禧太后为长生不老的神 仙。南面题为“星拱瑶枢”,突显排云殿的尊贵地位。在排云门外东西两侧,对称安放着12 块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因其形态神似十二生肖,故得名十二生肖石。又因其布局如同衙门前 列队的衙役,所以又被称为排衙石。建筑位置:进入排云门,来到了二宫门。建筑功能:每逢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庆寿时,光绪皇帝在二宫门内行礼,王公大臣按品级 高低在二宫门外列队行礼。讲解内容:中轴线建筑群之排云殿 建筑位置:在二宫门的北端是排云殿。名词解释: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游仙》中的诗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寓意 此处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建筑作用:这里是慈禧太后在庆寿典礼上接受朝拜的地方。
29
讲解内容:中轴线建筑群之佛香阁 建筑位置:在排云殿的后上方,耸立着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佛香阁。建筑作用:这里是慈禧太后礼佛的地方。历史沿革:佛香阁始建于1758年,于1891年,重修颐和园时,照原样重建。建筑布局:佛香阁高41米,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木制楼阁,方形基座高近21米,内部由8根通 顶铁梨木大柱支撑,一层原供奉一尊木雕观音菩萨,后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现供奉的一尊明 代镀金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立像是从弥陀寺移来的。佛香阁的东侧为转轮藏与“万寿山昆明 湖”石碑,西侧为宝云阁与五方阁。东侧的转轮藏内地下有机关,可以推动旋转。“万寿山 昆明湖”石碑位于转轮藏前,高10.87米,碑文为乾隆皇帝御笔,记述了扩展昆明湖的目的 和过程。西侧的宝云阁建于乾隆年间,高7.米,重207吨。全部构件以铜铸造组装而成,因 其亭式结构建筑,所以又称之为“铜亭”。讲解内容:中轴线建筑群之智慧海 建筑位置:万寿山最高处的宗教建筑是智慧海。名词解释:“智慧海”的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智慧海全部用砖石砌成,所 以双称“无梁殿”。历史沿革:智慧海始建于乾隆年间,后经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抢劫与破坏。现殿内供奉的 佛像为乾隆时期的原物。建筑布局:佛殿外墙壁全部用精美的彩色琉璃瓦装饰,外壁墙面上镶嵌1009尊琉璃佛像。讲解内容:紫气东来城关 引入语:万寿山前中轴线的建筑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万寿山两侧的建 筑。首先,说一说万寿山中轴线东侧的紫气东来城关吧!判定语:紫气东来城关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之一。名词解释:城关南面题额“紫气东来”,出典于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北面题额“赤城霞 起”出典于孙绰《游天台山赋》的诗句。建筑布局:两幅匾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讲解内容:听鹂馆和清宴舫 引入语:另外,在万寿山前西部山脚下,清遥亭北侧有一座听鹂馆。名词解释:因古人将优美动听的音乐比做黄鹂鸟的叫声,所以叫做“听鹂馆”。历史沿革:这里原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看戏而建。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重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以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是专营宫廷菜的餐厅。在听鹂 馆西侧的庭院叫西四所,是嫔妃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引入语:最后,再为各位讲讲清宴舫。名词解释:清宴舫原名“石舫”取自唐代宰相魏征劝谏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 故。他将百姓比作水,将朝廷比作船。乾隆兴建石舫目的一方面是勉励自己、告诫子孙要勤 政爱民,励精图治,同时寓意大清江山如同磐石一样坚固,无覆舟之虑。光绪年间重建后改 叫清宴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寓意大清朝天下太平安宁祥和。建筑位置:石舫位于万寿山西麓,石丈亭西侧湖中。建筑作用:那里曾经是帝后品茗,欣赏湖光山色及放生的地方。建筑布局:石舫最初为中式木结构建筑,长36米,分为上下两层,船体是用大块青石雕砌 而成,光绪年间重建后改为西洋式样,并在石舫两侧建有石造机轮。
30
讲解内容:画中游 引入语:最后再给朋友们介绍一下画中游。建筑位置:这是一组在万寿山西南坡依山势而建的楼阁式建筑。历史沿革: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 年被毁,光绪时依原样重建。历史沿革::全组建筑充分显示出依山而建的特点,各殿之间由爬山廊相连,中间是一座八 角形两层楼阁,两侧对称各一亭,亦八角形。东西又各一楼,东名爱山,西名借秋。穿过阁后的 石牌坊,即到正中五间的澄晖阁。结束语:颐和园的万寿山景区就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
31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长城部分
话题一:长城的历史
讲解内容:介绍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年代;关 沟、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长城的历史、居庸关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行驶在去长城的路上,在到达长城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 一下长城的历史。判定语: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同时它也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讲解内容:长城的历史 历史沿革:长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当时的各诸侯国为了有效 抵御外敌入侵,先后在各自边界上修筑起能够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以及具有防御性的驻军城 堡。据史料记载,在各诸侯国中,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是楚国,在当时被称为“方城”或“万 城”。后来,齐国也开始修筑长城。到了战国时期,位于中国北方的秦、赵、燕三个诸侯国,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也先后筑起了长城,这些长城奠定了万里长城的基础。在我国历史上,共有三个朝代曾经对长城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筑。这三个朝代分别是秦朝、汉 朝和明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的万里长城出现在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为了 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发展,北击匈奴,他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及数百万民夫北上,修缮 秦、赵、燕三国北部部分旧长城,同时另筑新长城将它们连接起来,整个工程历时10年。秦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出现在汉朝。为了抵御匈奴的不断南侵和保护新开发的“丝 绸之路”,汉武帝修建了一条西起新疆罗布泊,东至辽东的长城。最后一个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一年,便派大将军徐达 北上开始修筑明长城,直到明王朝灭亡,历经2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明 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的虎山。讲解内容:关沟 名词解释:北京北部有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西部有西山,属太行山脉,两山在北京西部 交会形成峡谷,因古时在峡谷中建有居庸关,故名关沟。关沟东南起自昌平区南口镇,西北 到达延庆区八达岭,全9长约20千米,是北京通往蒙古高原的主要通道,道路迂回曲折两旁 崇山峻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建筑布局:明代因关沟是北京的关防重点,故此在关沟内设置了四道防线。分别为:八达 岭、上关、居庸关、下关。讲解内容:居庸关长城 引入语:各位请看!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座城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居庸关。名词解释:“居庸”的意思迁徙的庸徒居住在此。居庸关在三国时期称西关,魏时称军都
32
关,北齐时称纳款关,唐朝称蓟门关、军都关、居庸关,至此,辽、金、元、明、清各朝代 都称居庸关。引入语:在居庸关关城内有一座汉白玉砌筑的高台,叫做云台。判定语:云台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历史沿革:居庸关云台建成于元代,现在仅存遗址。建筑布局:云台用汉白玉砌筑,下大上小,台顶面积310平方米。台下正中开辟券门,供行 人通行。云台的雕刻主要集中在券门和券洞中,雕饰了藏传佛教图像与文字。其内容分别是 用梵文、藏文、八思巴文、西夏文、维吾尔文、汉文6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心经、十字密言、 造塔功德记等。讲解内容:八达岭长城 引入语:我们的车子经过居庸关后,马上就要到达八达岭长城了。判定语:八达岭长城是北京境内长城中保存最完好、工程质量最佳、结构最严谨的一段。名词解释:“八达岭”这个名称始于金代。由于从这里往北可达延庆;往南可达昌平;往 东可达密云;往西可达张家口,道路四通八达,故称八达岭。建筑位置:八达岭位于居庸关关沟的北口。建筑作用:八达岭,地势险峻且居高临下,是居庸关的门户。是明长城中最典型的一段。好的,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八达岭长城。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 眼前的八达岭关城。八达岭的关城呈不规则四方形,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西两座关门相距 约64米。东门于明嘉靖年间重修并镌刻“居庸外镇”额题,意为居庸关外又一重镇。西门于 明万历年间重修并镌刻“北门锁钥”额题,此处是形容八达岭关城好像北京门户上的一把锁, 一旦锁被打开,整个北京也就门户洞开了。关城入口处南侧有明崇祯年间铸造的大炮“神威 大将军”。八达岭长城的墙体属于典型墙体。墙体平均高7.5米,墙基平均宽6.5米,墙顶平 均宽5.8米,可容10人并行或5马并骑。内墙称女儿墙,高约1米;外侧称垛墙,高近2米。垛 墙上凸出部分称垛口,低凹的部分称为堞口,每个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孔。在城墙上隔不 远就有一座堡垒式的台子,台子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守望和住宿的 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突出墙外,是巡逻放哨的地方。烽火台是传递军情 信息的设施,又叫烟墩、狼烟台亭等。一般建在山顶处或城的拐角处,大部分是独立建筑, 不与长城墙体相连。在青龙桥车站矗立着詹天佑的铜像,是为了纪念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 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设计者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詹天佑于20 世纪初在南口到青龙桥路段,用人字形线路,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 解决陡坡运输的奇迹。结束语:现在就请各位朋友做好准备和我一起登长城,做好汉!我的话题居庸关和八达岭 长城就讲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
33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十三陵部分
话题一:明十三陵概况、神道及长陵
讲解内容:历史沿革;十三陵现状与特点;神路(神道)概况与主要景观;明成祖朱棣简介;长陵的布局;长陵的祾恩殿。-------------------------------------------------------------------------------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 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十三陵的石牌坊。在开始游览之前,我先为大 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判定语: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名词解释:自明朝的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建筑位置: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山麓,距市区约50公里。讲解内容: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1407年7月,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派出礼部尚书赵羾和江西术士廖钧卿前 往北京遍寻“吉壤”。1409年,他们选中了今昌平区黄土山,于是将陵址绘图呈献给皇帝。朱棣看后非常满意,封此山为天寿山,并营建陵寝。1413年,玄宫建成,皇后徐氏的棺椁从 南京运到北京,择吉入葬。永乐皇帝为陵寝命名为“长陵”。1416年,长陵祾恩殿建成。1427 年,朱棣死后3年长陵工程大体告竣,历时18年之久。清朝顺治初年崇祯皇帝被葬入思陵, 整个陵区历经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的陵寝建筑群。清朝时期为了缓解明朝 遗民的反抗情绪,清政府一方面寻找明太祖直系后裔,一方面不惜工本对十三陵进行修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点对长陵、景陵、永陵进行了修缮。1956年5月,考古工作者对定陵 进行了发掘并成立了定陵博物院。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讲解内容:今日十三陵 今日的十三陵对外开放的景点有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神路是当时进入整个陵区 的唯一通道。这条神道总长约7公里,神道走向不取笔直,而是随地形变化回转起伏。在这 条神道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等建筑, 先说说我们眼前的石牌坊吧!讲解内容:石牌坊 判定语:它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较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石牌坊。建筑位置: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筑功能:它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历史沿革:石牌坊建于1540年。建筑布局:石牌坊的结构简称“五间、六柱、十一楼”。讲解内容:大红门 引入语及位置:位于石牌坊北端的建筑为大红门。
34
判定语: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建筑布局:为单檐庑殿顶建筑,上面盖着黄色琉璃瓦,开有三个门洞。门前左右立下马碑, 正反面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建筑作用:大红门正门为帝后棺椁、仪仗、祭品等通过的专用门,左门为皇帝谒陵时行走 的通道,右门供谒陵的大臣们使用。讲解内容:长陵神功圣德碑 引入语及位置:位于大红门以北的是长陵神功圣德碑。历史沿革:明朝时碑亭顶部为木结构,到清朝时仅余四壁,乾隆年间,命刘墉督办修缮十 三陵,将碑顶改建为石券顶。建筑布局:碑亭为正方形,高25.14米,碑亭四隅各立一座近11米的汉白玉华表。碑亭内便 是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长陵神功圣德碑通高7.91米,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碑上刻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9字,石碑正面是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3000余字的碑文。清 乾隆时在碑的背面及左侧刻御制诗,嘉庆于碑右侧刻御制诗。讲解内容:石像生 引入语:碑亭再往北神路的两旁,整齐地排列着石兽和石人,它们被称为石像生。名词解释:石像生又被为石翁仲,陵墓前设置石像生始于秦汉,以象征死者生前的仪仗,此 后历代君王沿用不绝。建筑布局:在石柱往北至龙凤门千米的神道两旁排列着石兽每种两对,两卧两立。其中石兽 分别为石狮、石獬豸、石骆驼、石象、石麒麟、石马,石人分别为武臣、文官、功臣。讲解内容:棂星门 位置及引入语:在石像生北端的建筑是棂星门。名词解释:棂星门象征着通往阴间的大门,是阴阳两界的界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 中间各饰火焰宝珠,又称火焰牌坊,也叫龙凤门。建筑布局:棂星门之北有一处南高北低的大土坡,称芦殿坡。建筑作用:此处是临时停放帝后棺椁、神帛、祭品,或为随行百工歇息的地方。讲解内容:长陵及明成祖朱棣 引入语:好,接下来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长陵 判定语: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建筑位置: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建筑作用: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他的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是明太祖朱元璋 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于1360年。(1370年)在他10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1380年)20 岁时就藩于北平。(1399年)39岁时发动了“靖难之役”。(1402年)42岁时成为了明朝第 三位皇帝,年号“永乐”。1424年64岁远征漠北时,死于榆木川。同年葬入长陵,谥号“文 皇帝”,庙号“成祖”。讲解内容:长陵布局 建筑布局:长陵布局为“前方后圆”,占地约12万平方米。“前方”部分为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大门为陵门,门内明朝时建有神厨、
35
神库。神厨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已毁于清朝中期,碑亭犹存。第二进院落大门为祾 恩门,门内即祾恩殿。第三进院落大门为内红门。门内有两柱牌楼门和石几筵。石几筵由石 供案和石五供组成。石几筵之北即明楼。“后圆”即指朱棣的陵墓。它由宝城、宝山、方城、 明楼组成。宝城状如圆形城堡。宝城围起来的土山即宝山。宝山下为玄宫。宝城正前方建方 城,方城之上为明楼。明楼内立“圣号碑”,碑制龙首方趺,碑首为“大明”,下刻“成祖 文皇帝之陵”7字。讲解内容:长陵祾恩殿 建筑位置及引入语:在长陵前方第二进院落中的殿宇为祾恩殿。判定语:长陵祾恩殿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名词解释:“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的意思。建筑作用:祾恩殿又叫享殿,是十三陵地面建筑的主体部分。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建筑布局:长陵祾恩殿占地面积1956平方米,是仿照紫禁城奉天殿的规制建成的,重檐庑殿 顶,覆黄色琉璃瓦,地铺金砖,九五开间。祾恩殿所有建筑构件的材料全部用的是最好的金 丝楠木,其中支撑大殿的60根巨柱尤为珍贵。殿内的32根重檐金柱,直径均在一米左右。永 乐皇帝的铜像位于大殿中央,是根据《中国历代帝后像》中朱棣的画像设计的,于1998年铸 造的。结束语:明十三陵概况、神道及长陵就为各位朋友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 处请多多指正,谢谢!
36
北京地区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文口试话题
十三陵部分
话题二:定陵
讲解内容:介绍定陵墓主明神宗朱翊钧及合葬的两位皇后;定陵布局;定陵考古发掘过程;定陵地宫布局及陈设;定陵出土文物 ------------------------------------------------------------------------------- 老师好,我今天要讲解的话题是定陵。引入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判断语: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打开地宫的陵寝。建筑功能:它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皇陵。建筑位置:位于大峪山下。历史沿革:定陵营建了6年,耗银800万两。讲解内容:明神宗朱翊钧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定陵的墓主人——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出生于1563年,是明穆宗朱 载垕的第三个儿子。朱翊钧10岁即皇帝位。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572 年到1589年,内有皇太后李氏和大太监冯保管束,外有首辅大臣张居正主导,国家各方面都 有很大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592年—1599年,当日本侵略朝鲜时,万历皇帝果断地抗日 援朝,巩固了中朝关系。第二个阶段是从1589年以后,李太后、张居正等人相继去世,朱翊 钧便开始不理朝政长达30年之久,大明王朝也从此走向了衰败。1620年,58岁的万历皇帝死 在紫禁城的弘德殿内,同年被葬入定陵。他的谥号为“显”,庙号是“神宗”。讲解内容:朱翊钧的皇后 接下来,我再为各位介绍一下万历皇帝的两位皇后。首先,说一说他的正宫皇后王氏。她性情温和宽厚,但是没有能给朱翊钧生下子嗣。她死于1620年,谥号是孝端。接着,我再 给大家讲讲另外一位王氏。这位王氏13岁入宫,进宫后在慈宁宫侍奉朱翊钧母亲李太后。后 来,朱翊钧在给母亲请安时将王氏私幸;万历十年生皇长子朱常洛,被册封为恭妃,但是由 于王氏出身卑微,受到皇帝的零落,被朱翊钧打入冷宫。她于1611年病逝,起初被葬于东井 左侧平岗地,他的儿子登基后,下诏追谥母亲为皇太后。孙子即位后,为奶奶上尊谥孝靖, 并迁葬定陵。讲解内容:定陵考古发掘的过程 引入语:在我们进入定陵参观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的挖掘过程。历史沿革: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 六人,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发掘明陵,周恩来总理审阅后批准同意,并成立了长陵发掘委 员会,(经过)专家们的实地调查(认为)应在献陵、定陵、庆陵中先选一处试掘,取得经 验后再对长陵进行挖掘。这时有人发现宝城外面东南的城墙有几层砖脱落,露出了券门,于 是,发掘队决定先挖掘定陵。由赵其昌任发掘队长。1956年5月,定陵发掘动工。发掘队员 们首先在宝城城墙内侧,正对墙外露出券门的位置开掘第一条探沟,在宝城墙内侧发现“隧 道门”“金刚墙前皮”等字样,发现隧道方向正对明楼后面的宝城。为减少发掘的土方量,
37
按隧道指示的方向,直接在明楼后正对宝顶的方向挖掘第二条探沟。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此 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样,按照小石碑指示挖了最后一条探沟。1957年5 月,挖到地宫金刚墙,9月拆开金刚墙上封土,打开地宫内各道宫门,对地宫文物进行整理, 1958年7月,发掘工作完成并成立了定陵博物馆。讲解内容:定陵地宫的布局和陈设 建筑位置: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定陵的地宫。名词解释:地宫又称“玄宫”或“玄寝”。建筑布局:定陵地宫深27米,面积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室。位于地宫后侧的为后室,也称后殿或黄堂,为玄宫主室。后室正中靠墙设棺床,棺床中 央有一方孔,左右长0.4米,前后宽0.2米,内实黄土,即所谓金井。棺床上神宗朱翊钧棺椁 位于金井之上,居中,其左为孝端棺椁,其右为孝靖棺椁。在棺床两侧,有26只盛放随葬物 品的朱漆箱。位于地宫中央的为中室,又称中殿,中室呈“品”字形陈列着一帝两后的神座、五供、 长明灯各一套。其中,神座为汉白玉雕成,皇帝宝座雕龙,皇后宝座饰凤。五供均为琉璃制 品,分别是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座前还陈设有青花云龙大瓷缸一口,是为长明 灯,制于嘉靖年间。在中室左右两侧为左右室,也叫做左右配殿,室内正中靠里侧各有棺床一座,棺床中部 为金井,室内均无其他陈设。在地宫最前端的是前室,也叫前殿,打开时室内无其他陈设。讲解内容:金井 引入语:说到这里,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金井。名词解释:地宫中金井的位置在卜选陵址时选定穴位的正下方,也叫“穴眼”,皇帝下葬 时,在金井内装入点穴时初掘吉土,而后安放棺椁于金井上方。建筑作用:金井实际作用是整个陵寝建筑格局的基准点。讲解内容:定陵出土文物 引入语:参观了地下宫殿,大家一定想问:“定陵的地下宫殿里面,到底埋了些什么宝贝 呀?” 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地宫出土的文物。先说说冕。冕是古代帝王最高贵的礼 冠。冕的形制帽子部分为圆形,外蒙黑纱,内衬红绢。定陵出土的神宗冕冠有2顶,一在其 棺内,一顶在随葬箱内。万历皇帝的这两顶冕与周朝的冕冠制度一脉相承,是不可多得的实 物。再说翼善冠,据说那是唐代李世民创制的。定陵出土了3顶翼善冠,2顶为乌沙翼善冠, 1顶为金丝翼善冠,其中金丝翼善冠最为精美,全部用金子制成,重826克,用518根0.2毫米 的金丝编成,整体制作水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还有衮服。衮服是古代帝 王最高等级礼服之一,定陵出土的衮服共有5件,其中刺绣3件、缂丝2件。每件衮服上饰以 十二章纹,十二团龙。5件衮服中以2件缂丝最为珍贵,首先缂丝织造工艺十分复杂,其次这 两件衮服所用织造材料异常稀有,使它们更加不同凡响。除此之外,定陵地宫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首饰和武器,等等,件件都 是艺术珍品。现在,我就带各位到出土文物陈列室去一饱眼福吧!结束语: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就为您介绍到这里。谢谢老师,有讲解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