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隽逸唱曹操,为什么曹操不到

文摘   文化   2024-07-10 09:09   福建  


今天听首歌吧。这首歌叫《观沧海》,就是曹操那首同名名作改编歌曲,原唱歌手是我非常喜欢的吉克隽逸。

先看看视频——

吉克隽逸为了唱好这首歌,那是相当地拼。她说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磨棚”,一共试了9个版本,这才有了今天的这个版本。

真是中国好声音。够大气、够稳,深厚又激越的音质完全发挥出来了,也完全适合《观沧海》的意境。

可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觉得遗憾。因为就算她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这首歌还是成不了经典。

为什么呢?就因为它在曹操的诗之外多出来的那段副歌。吉克隽逸的努力就是毁于这个副歌。

更准确地说,毁于押韵。

看看它有多押韵吧:

观沧海,观沧海,

大雁长空,北去南来。

幸有天地,听我表白。

山河之广,足以尽哀。

观沧海,观沧海,

背朝尘埃,北去南来。

不对天地,何以表白。

山河依依,动我感怀。

是不是押韵极了?比曹操那首诗押韵多了对不对?我简直怀疑词作者冒出过这样的念头:这诗不押韵啊,不行,我得给它掰过来!

也不能怪他有这种想法,《观沧海》的不押韵本来就是出了名的。诗词爱好者们但凡谈到古诗押韵的问题,几乎都要拿它举例。你现在上网搜“观沧海押韵”,就会发现这个事已经被讨论了好多年,肯定还会没完没了地讨论下去。

咱们复习一下《观沧海》,看看它到底有多不押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在不押韵。如果押韵是评价一首诗的首要标准的话,那它根本就不及格。

可是虽然不押韵,《观沧海》仍然成了千古名篇。有人说这是因为曹操的帝王身份,可你要知道,曹操流传下来诗有26首,其中大多数都更押韵,可为什么那些诗成不了名篇呢?

可见,一个伟大的作品,是可以不受世俗约定的限制的。

《观沧海》的伟大,在于它的大胸襟大格局。清代学者沈德潜说得好:

有吞吐宇宙气象。

咱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首诗:诗人站在海边高处,视线从山岛树木的空间,转向了秋风吹、波浪涌的时间,进而转向日月星汉的宇宙。他在这种心境下一气呵成了这首诗,读者也和他一起来到了更大更高远的世界,押韵这件事一下子小到不值一提。

讨论《观沧海》是否押韵,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把古诗写进现代歌曲,本质上是今人和古人的一场对话。你有多懂古人,这场对话就有多值得听。面对一个有吞吐宇宙气象的男人,你要说些什么,这是这首歌的价值所在。

吉克隽逸面对曹操,其实有太多可以聊的了——代表女人,代表歌手,代表现代人,代表“小我”……哪怕她什么也不说,只要原原本本地把那首不押韵的诗唱出来,也是一种高级的对话。

可惜啊,从现在这首歌里,我只听到今人说了一句话:

我比你押韵哦!

当注意力都放在押韵这件事上的时候,悲剧就上演了:

大雁长空,北去南来——从宇宙坠回了地球。

幸有天地,听我表白——从大丈夫变成了小确幸。

山河之广,足以尽哀——从浩然气象坍缩到一团情绪里。

听歌的时候我反复琢磨,为什么要哀呢?后来想明白了,

因为哀这个字最押韵啊!

我同样搞不懂“背朝尘埃”是什么意思,后来恍然大悟,

意思就是“我比你押韵”啊!

唉,真是可惜了吉克隽逸的好声音。

评委的点评很有意思。康震老师说:什么时候小我变成大我,一个歌手就能对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黎光老师说:经典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在不断打磨中完成的。我们应该有精品意识,保持打磨的状态。

我还想再补充一句:除了押韵这块石头,咱们能不能换个地方打磨?



诗犀是一头会写诗的犀牛
视频号:诗犀

诗犀
古诗玩起来!古诗用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