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浣溪沙》

文摘   2024-12-09 18:35   天津  
《浣溪沙》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而又知其难返的心态。“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倾诉了词人满腔的沉郁,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落花”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表现出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以及对词人“独徘徊”形影相吊的刻画,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背景:

此诗一般认为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知应天府时所作,根据是“张寺丞”与“王校勘”应为晏殊在应天府时的下属张公寿与王君玉,以及《能改斋漫录》《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上所载的,“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目徐行。使侍史诵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名,终篇者无几。又使别诵一诗云:‘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沈影,鸣蛙只沸羹。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又荐馆职,遂侍从矣”。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一说为南昌市进贤县)人。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能作文章。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累迁至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学,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其后仍被召回朝中,历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参知政事等职。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于庆历二年(1042年)自知枢密院事进官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正式拜相。两年后因事罢相,带工部尚书衔出知颍州,移知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等地,累封临淄公。至和元年(1054年),晏殊因病自请入朝,翌年(1055年)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立德 尚行

   撰稿:王一涵

   编辑:付东雪

审核:柴义

       终审:罗勤 刘静

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
一是加深了家校间的沟通,让学校的各种消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家长;二是让社会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学校;三是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共同分享学校的大事小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