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教育方式,值得所有父母警惕!

教育   2024-10-11 07:58   河南  

深耕25年家庭教育的张健老师非常有感受,他说:“每一位父母都在尽力探索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然而,有些教育方式不仅无效,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2024年,我们回顾了五种值得警惕的教育方式,它们或许曾在你我身边悄然上演。今天,让我们一同反思,你最反感哪一种?

一、恶搞式逗娃:快乐背后的泪水

还记得江苏那位11岁男孩的生日蛋糕吗?上面插满了课本,写着“地球一天不毁灭你都得写作业”。男孩看到后崩溃大哭,而家人却在笑声中拍下了这一幕。同样,福建漳州的一个7岁男孩,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姥姥送的宠物兔,却没想到它竟成了餐桌上的佳肴。家人还笑着拍视频说:“下次姥姥再送一只。”

这些看似逗趣的恶作剧,实则是对孩子情感的不尊重。大人以权威姿态,用欺骗、愚弄甚至恐吓的方式逗孩子,却美其名曰“开个玩笑”。然而,真正的逗孩子,应以孩子的快乐为出发点,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恶搞式逗娃,不仅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还会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到不被理解,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

二、报复性惩罚:爱的扭曲

上海的一位父亲,因儿子成绩下滑,竟逼他亲手撕掉收藏已久的卡片;还有一位父亲,因女儿偏科严重,将她写的56本小说、30多万字全部撕毁。这些行为,看似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实则是一种报复性惩罚。它摧毁的不仅是孩子心爱的事物,更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尊重、平等和爱。

报复性惩罚,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恐惧和无奈,而非成长的动力。它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无法自主。这样的教育方式,即使孩子变得听话懂事,内心也会埋下悲伤、痛苦和怨恨的种子,最终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三、怒吼式教育:情绪的宣泄

“八加三等于二十一!”一位妈妈因女儿算出如此简单的算术题而崩溃怒吼。事后,妈妈又自责没有控制好情绪。这样的场景,在无数个家庭中上演。怒吼式教育,看似是父母在尽力教导孩子,实则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

被吼的孩子,内心往往充满恐惧和不安全感,只想逃离这个可怕的环境。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根本无法思考和学习。因此,父母在想要发脾气时,不妨先冷静三秒钟,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沟通方式。记住,让孩子爱你,比让孩子怕你更重要。

四、高压教育:暴力催熟的悲剧

七岁男孩一个寒假要做376张卷子,五岁男孩拥有长达15页的逆天简历……这些看似光鲜的背后,是孩子们被高压教育所束缚的无奈。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拼命鸡娃,给孩子规划完美人生,实则是在暴力催熟孩子。

高压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活在父母的期望中,一旦考上大学或达到某个目标,便可能自暴自弃,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了父母而做的。因此,我们应该思考:是让孩子普通但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是用高压教育催熟孩子?

五、羞辱式教育:自尊的践踏

广东一位男孩因偷钱被父亲当众扒裤子吊打,这样的场景令人痛心。羞辱式教育,以伤害孩子的自尊为代价,试图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

暴力纠错是最不费脑的教育方式,但为人父母应该有更好的选择。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可以选择私下沟通、耐心教导,而不是当众羞辱。因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结语: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张健老师说:“为是人父母确实不易,教育方式也没有绝对的正确。但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成为更好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和错误,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携手共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爱成为教育的底色。关注我,每天学习一个家庭教育知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张健家庭教育
清华大学继教学院特聘家庭教育讲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