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曲婉婷时不时就被网友拉出来拷打。
一句“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在社媒平台上火了又火。
这首歌的下面,是网友们对她两极分化的态度。
一部分人认为,她一个吃人血长大的人,怎么还没被封杀?
也有人说,作品和人品不能划等号,她的人品问题,不能掩盖她的才华。
曲婉婷的歌里有什么?
《最好的安排》是很多视频的背景音乐。
不但有许多人翻唱,而且热度相当高。
这首歌也被网友戏称为“迈巴赫进行曲”,常常被用作逆袭成功的背景音乐。
每当听到那句“他们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似乎每个人都能瞬间变身成功人士。
曲婉婷的作品在国外也top级别,在外网火得一塌糊涂。
看到这些,许多网友坐不住了。
因为曲婉婷的母亲张明杰涉嫌贪污。
在哈尔滨市原种场的并购过程中,张明杰贱卖国有资产,套取巨额土地补偿款。
也有人认为她母亲是《人民的名义》中高小琴和大风厂事件的原型。
除此之外,这背后涉及到566个下岗职工的家庭。
张明杰把1100万的下岗员工安置费一并吞了。
这些家庭在东北寒冷的冬季里,甚至连取暖的钱都没有。不少下岗员工因为没钱走上绝路。
对于这些劳苦大众的痛苦,曲婉婷当作看不见,在国外的生活依然精彩。
当年还和温哥华市长谈起了恋爱。
很多网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曲婉婷这种靠着母亲榨取的民脂民膏逍遥在外的人,为什么没被封杀?
她妈坐牢,她在国外自由自在,对她来说确实是最好的安排。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曲婉婷的音乐才华无法忽视,应该把作品和人品分开来看。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今天,我们不讨论曲婉婷的母亲,单纯来说说:人品和作品要不要分开?
大众应该抵制失德者的作品?还是“人品与作品分离”,做纯粹的艺术鉴赏家?
人品和作品能不能分开?
首先,没有任何一名明星可以只看作品。
要知道,我们现在劣迹艺人的作品可是全面下架的。
郑爽的《古剑奇谭》。
吴亦凡的《青簪行》到现在还未上映。
作品创作从来都是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当中发生的。
我们不可能只看作品,却不考虑作品创作的背景和过程。
毕加索说:“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
作品的格调和品德或许未必一致,但在对艺术和真理的诚挚追求之路上,性与情、心与物、美与丑,终将殊途同归。
尤其作为公众人物,人品和作品跟更不能分开讨论。
当红艺人代表着流量,代表着资本,是年轻人们的向往。
因此,更不能因为其业务能力优秀,就对其恶劣德行视而不见。
曲婉婷最大的问题,是她从来不认为自己和母亲有错。
多处公开资料显示,在母亲出事后曲婉婷就常驻国外,也没有回来看过母亲。据媒体报道,张明杰两次开庭曲婉婷都没有回国。
那么她这段时间都在忙啥?
先是和温哥华市长谈恋爱,后来还开启北美巡演、旅游、晒日常…曲婉婷的生活看起来并没受到任何影响,据爆料她还买了一栋别墅。
当然了,作为女儿的曲婉婷肯定是着急的,具体表现为:发微博伸冤。
事发后的三年里,曲婉婷发过的伸冤内容数不胜数。
要知道,在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一千左右的时候,曲婉婷已经被母亲按照精英教育模式来培养了,上万元的钢琴说买就买。
东窗事发前,她走的都是成功人士的励志路线。
施害者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罪有应得”。
她一边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一边又要装成受害者博取同情。
这种艺人,为何还能被观众喜爱?
污点艺人,德不配位
到底什么样的艺人,才会被成为“污点艺人”?
劣迹艺人的劣迹各异,但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言论不当者、涉“黄赌毒”者、品德不端者。
比如某钢琴家嫖娼、某歌手吸毒、某艺人诽谤、某演员学历造假,某演员暴力殴打他人等,只要触犯法律,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通常意义上的“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它与律法无关,而与不成文的社会共识有关。
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而言,但凡人品出了问题,就会降低其影响力,让今后的职业生涯受损。
可人品毕竟没有触犯法律,只是一种见仁见智的判断。所以人品不好的公众人物,顶多在事发后销声匿迹一段时间,之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很多劣迹艺人的作品依然被喜爱,他们本人也一直被粉丝追捧。
臭名远昭的马龙·白兰度联合贝托鲁奇用黄油强迫女演员。
好莱坞大佬哈维·韦恩斯坦性侵案。
轰动全球的DAU导演称某位演员“只不过是个ji女”。
但他们还是一样的有名声,一样的领奖。
只要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就可能犯错,只是概率大小而已。所以不要给明星预设一个完美的形象。
整体来看,因为各种丑闻和不轨行为爆雷的明星,几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翻车”形式花样多,一切源于自作自受,那些被点名批评的明星,如今下场一个比一个凄凉。
公众人物与普通人仅仅只是职业不同。他们并不比谁更高贵,更没有权力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
连基本的人品都没有,还如何有资格去做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呢?
作者:智妍
责编:回星
👂 hi~inker 🌊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