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亡哲学,
在乎“死得其所”?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自杀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杀的理由。
在传统观念中,有些时候特别强调忠诚、气节和牺牲的精神。死亡的价值有时甚至能够超过生命。
宁死不屈、士为知己者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理念,传达出一种为了实现更高的道德目标,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文人义士会把道德准则置于性命以上。
Merasgar
比如屈原。
楚国政治腐败,自己的爱国理想无法实现,又不忍心见到国家日益衰败走向灭亡,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又如韩非。怀着拯救韩国的理想来到秦国,但在秦国却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
他深知自己难以逃脱厄运,最终在狱中自杀。
这些自杀行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自杀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气节、理想抱负,才让死亡具有了某种价值。
昔酒
中国古代主流生死观的特点是凸显理性,求一个“死得其所”。
简而言之就是要死的有价值。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人们不会轻易地选择死亡,但也不会盲目的求生恶死。
Merasgar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杀的看法相对比较保守。
儒家、道教、佛教都强调对生命的重视。
儒家秉持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极其重视。
从孝道来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的大不敬。
儒家也倡导人们履行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
Merasgar
道教则认为生命是自然的产物。
所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无端地自行结束生命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
更何况,道教还提出了很多诸如内丹、外丹、服气等延长生命的办法。
在佛教中,今生的行为会影响来世的命运。
自杀,中断了生命的自然进程,破坏了因果轮回,就是一种不善的行为。
综合来看,在中西方的哲学体系中,人们对于自杀的态度并不是绝对的赞同或排斥。
但不管怎么说,生命诚可贵。
就像心理学家 David Jobes 说的一样,每个自杀患者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Merasgar
回到最初的话题。
如果有一天身患绝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我想,不管别人说什么,你还是会有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章:
1.女子患红斑狼疮赴国外「安乐死」,该如何看待? 丁香园
2.《自杀作为一个哲学问题 —— 对加缪 “荒谬哲学” 中自杀观的思考》
3.沙家强.死亡:生之绵延——由“存在主义”哲学观探寻“死亡”的生命内含[J].兰州学刊,2008,(02):199-201.
4.郑晓江.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31-35.
5.郑晓江.从中国传统哲学之生死观透析现代人的自杀问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 7.
6. 邢祉诣.安顿与消融:先秦儒学中的死亡观念[D]. 山东大学, 2023.
7.陈四光,金艳,郭斯萍.西方死亡态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01):65-68.
8.周德新.西方死亡观的历史演变[J].求索,2004,(06):169-170.
9.吉广庆.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探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03):42-45.
作者:律也人
责编:回星
👂 hi~inker 🌊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