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安乐死”,如此大哲学争议?

文化   2024-10-29 11:49   江苏  


最近,在社媒平台上出现了一个“死亡预告片”。


一位博主计划安乐死的消息,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




博主决定安乐死后,引爆全网


一位43岁上海姑娘沙白,在20岁确诊了红斑狼疮。但是她没有谨遵医嘱,而是选择了不浪费青春,去周游世界。

“我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视频里记录了她患病以来的感受、对于死亡的认知和看法,以及决定安乐死的心路历程.....



治疗红斑狼疮需要打激素吃药,但是这样会变胖。

沙白说:“要么瘦,要么死。”

这个病的患者不能晒太阳,但是她直接说:“如果我因为得了红斑狼疮,一辈子都不能晒太阳,这还是不是人生了?我宁可少活40年,也要充分地享受阳光、海滩,充分享受我这个美好身材给我带来的各种男性的爱慕……”

多年控制不佳,在今年引发了严重的肾炎,导致肾衰竭。在确定没有康复的可能后,她决定远赴瑞典进行安乐死。



她最后一条视频发布的时候,立刻引起了全网关注。


网友们的态度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她有着对生命的主动,勇敢面对死亡;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她这样做很自私,为什么不谨遵医嘱好好治疗?


同时,有关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争论纷至沓来。




铺天盖地都是沙白安乐死的消息,让大家陷入了一个误区。


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而是属于协助自杀的范畴。


根据 NHS的定义,安乐死是一种为了减轻痛苦而故意结束一个人的生命的行为。


一般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而所谓协助自杀,就是他人在明知患者求死的情况下,仍然为其提供了可以致死的药物,由患者本人服下。


协助自杀是安乐死的一种形式,但二者并不等同。在瑞士,被允许的是协助自杀,而不是大家以为的安乐死。



所以,我们今天不讨论安乐死,不讨论沙白这个行为的对错。

我们单纯的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来讲讲自杀这件事。




西方哲学中,
“自杀”是唯一的问题

缪在其著作《西西弗神话》的开头指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西方哲学对于自杀的看法向来是复杂的。

一部分哲学家认为,自杀是可以被宽容的


在古希腊,自杀有时被视为是一种有品味、勇敢的行为。


在他们看来,自杀强调的是“自”,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突出人们对生命的主宰,以展示出不受外界束缚、勇于面对生命终极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同时,尊严是人格的一部分。当人们陷入无法忍受的痛苦时,自杀可以成为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方式,可以避免在屈辱和绝望中苟延残喘。


Kojima Ayami

古希腊文学和神话中就不乏自杀的例子。


在古希腊文学作品《安提戈涅》中,女主角安提戈涅违背国王的禁令,埋葬了自己的哥哥。

在面临被处死的命运时,她选择自尽。

后人认为,她的自杀是对亲情的守护,对正义的捍卫。

Svetlin Vassilev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更加理性、自由。

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倡导个体的自由和追求。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自杀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而休谟在《自杀论》中批判了英国当时关于自杀的法律。

他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一个人处于极度的不幸之中,对于这个人来说,生命可能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自杀未必违背当事人的利益,是第一个敢申述自杀不是犯罪的人。

Svetlin Vassilev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态度,明确否定了自杀。

加缪本人将自杀分为“肉体上的自杀”和“哲学上的自杀”,不管是哪种,他都坚决反对。

世界是荒诞的,自杀是对荒诞世界的一种逃避。

比起死亡,活着更需要勇气和激情。他鼓励人们通过反抗和自由来找到生命的价值。


西方哲学家对于自杀的看法都是多元的。

很多哲学家们都反对一般意义上的自杀,却又不反对某种特殊的自杀。他们根据不同的哲学体系、道德观念,对自杀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就像叔本华表示过的那样:“自杀是一个道德难题“。




中国死亡哲学,

在乎“死得其所”?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自杀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杀的理由。


在传统观念中,有些时候特别强调忠诚、气节和牺牲的精神。死亡的价值有时甚至能够超过生命。


宁死不屈、士为知己者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理念,传达出一种为了实现更高的道德目标,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文人义士会把道德准则置于性命以上。


Merasgar


比如屈原。


楚国政治腐败,自己的爱国理想无法实现,又不忍心见到国家日益衰败走向灭亡,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又如韩非。怀着拯救韩国的理想来到秦国,但在秦国却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


他深知自己难以逃脱厄运,最终在狱中自杀。


这些自杀行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自杀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气节、理想抱负,才让死亡具有了某种价值。


昔酒


中国古代主流生死观的特点是凸显理性,求一个“死得其所”。


简而言之就是要死的有价值。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人们不会轻易地选择死亡,但也不会盲目的求生恶死。


Merasgar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杀的看法相对比较保守。


儒家、道教、佛教都强调对生命的重视。


儒家秉持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极其重视。


孝道来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的大不敬。


儒家也倡导人们履行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


Merasgar


道教则认为生命是自然的产物。


所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无端地自行结束生命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


更何况,道教还提出了很多诸如内丹、外丹、服气等延长生命的办法。


在佛教中,今生的行为会影响来世的命运。


自杀,中断了生命的自然进程,破坏了因果轮回,就是一种不善的行为。


综合来看,在中西方的哲学体系中,人们对于自杀的态度并不是绝对的赞同或排斥。


但不管怎么说,生命诚可贵。


就像心理学家 David Jobes 说的一样,每个自杀患者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Merasgar


回到最初的话题。


如果有一天身患绝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我想,不管别人说什么,你还是会有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章:

1.女子患红斑狼疮赴国外「安乐死」,该如何看待?  丁香园

2.《自杀作为一个哲学问题 —— 对加缪 “荒谬哲学” 中自杀观的思考》

3.沙家强.死亡:生之绵延——由“存在主义”哲学观探寻“死亡”的生命内含[J].兰州学刊,2008,(02):199-201.

4.郑晓江.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31-35.

5.郑晓江.从中国传统哲学之生死观透析现代人的自杀问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哲学史学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 7. 

6. 邢祉诣.安顿与消融:先秦儒学中的死亡观念[D].   山东大学,   2023.

7.陈四光,金艳,郭斯萍.西方死亡态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01):65-68.

8.周德新.西方死亡观的历史演变[J].求索,2004,(06):169-170.

9.吉广庆.中西方文化之死亡观探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03):42-45.




 作者:律也人 

 责编:回星 


👂 hi~inker 🌊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小印安利TIME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今日推荐:


人鱼姬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高级的!

大众对美人鱼的好感从未衰减过,闪耀的、梦幻的、美丽的、充满诱惑的……

千挑万选找到了这款简约设计的人鱼姬首饰两件套,色彩和款式一切都恰到好处~便毫不吝啬的全部贡献出来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shaohe0102


印客美学
美学,改变认知和世界。100w+艺术美学热爱者的聚集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