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打铁:用一辈子,只为做好一把菜刀【守艺黄岩】

美食   文化   2023-06-13 20:31   浙江  

宁溪老街还没有苏醒的时候
就有很多地方发出规律的声音
像是一日开启的前奏
但这些叮叮当当的喧闹声却在时代的发展中渐行渐远

「守艺黄岩」的第四站
随着一阵阵打铁声
来到了宁溪镇上的太一刀铺

点击视频
观看更多

Part 1 · 壹 · 热闹非凡的山下集镇

宁溪在县西六十里
源出黄岩溪,波流至此方宁
故名宁溪
——明万历《黄岩县志》

宁溪,因溪得名,始见于五代
这座黄岩西部山区的古镇
也被列入了浙江“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宋代以后,宁溪以其地处黄岩西部山货集散地的优势
慢慢发展为一个热闹的山下集镇



这里诞生了许多有独特魅力的非遗技艺
二月二灯会和作铜锣是从仪式里走出来的艺术
糟烧酿制和麦鼓头则是世代传承的美食技艺
而打铁是从日常营生中流传下来的铸造工艺
宁溪的小横街最旺盛时有打铁铺36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铁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今只剩下最后两家老铁铺
其中一家就是我们即将探访的潘记“太一”刀铺


太一刀铺主要售卖手工锻打的生活用具
如锄头、斧头、菜刀、割刀等之类
与人们旧时的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太一的菜刀,更是小巧轻便,锋利无比
以工艺精湛,经久耐用闻名当地












Part 2 · 贰 · 传承百年的打铁世家

潘记 “太一”铁铺是真正的打铁世家
如今在宁溪已传承至第十一代
那可是近300 年的坚守和传承
解放前,据说宁溪的三十多家打铁铺
大部分是潘家的子孙和潘家徒弟开的
用 “太一”和“一太”作为标记
各自分别以“上、中、下、左、右”印记
约定促成、互不冒名
颇有些武侠小说里的意味


打铁是开行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行业之一
与石匠、木匠不同
铁匠行当要将自己或师傅的名号打制在产品上
这是工匠精神的品质保障和匠人的传统
这起源于秦代“物勒工名”制度
发展至今成为了潘记打铁精益求精的烙印
|在秦始皇时期,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器物制造者身份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推行标准化,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情。”


潘天林师傅今年六十八岁
是“太一”铁器的第十代传承人
从十四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和兄弟学打铁
头两年是一边种田一边工作
十九岁正式开始和兄弟打器
潘师傅有五个兄弟,其中四个学了打铁
如今却只剩下潘师傅一人还在坚守


铁匠一般都有自己的铁匠铺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是旧时铁匠的真实写照

从喧闹的老街一转身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潘师傅的铁匠铺静静地在后山前的空地上
破旧的棚屋有两个房间

一个用于捶打,一个用于打磨

每天潘师傅都会在这里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Part 3 · 叁 · 千锤百炼的锻造工艺

太一打铁的秘诀在于钢铁合用
运用夹钢工艺,手工煅刀
在如今的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了
刀身部分使用铁
刀刃部分则使用硬度较高的钢
这样做出来的菜刀锋利又不失韧劲


打好一把铁器的关键在于两道工序
一是煅烧,二是捶打
在高温下工作,耐力、体力缺一不可
潘记“太一”铁器的手工锻打工序细数有数十道工序
有断料、拔钢、夹钢、熟火、打胚、调胚、手铲、淬火、细磨、抛光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烧料


铁料和钢料从废铁站收购而来
火炉是潘师傅自己改造设计的
炉膛内火苗向上窜起
用钳子夹住准备好的夹钢铁料放进炉内烧红烧热
炉温渐渐升高,火星四溅
坚硬的铁块也开始展现出柔软的另一面











第二步:打胚

锻打的铁块烧红放在铁砧上
旧时铁匠都是纯手工敲打
一般是2-3个人一起
师傅打小锤指挥,徒弟打大锤执行
沉重的大锤轮番起落
需要极强的气力和耐力
现在有了机械气锤一个人就可以了
潘师傅说,如果没有气锤真的没有人会打了












逐渐捶打成铁片后
不停地加热、裁剪、锻打调整形状












第三步:淬火

淬火指的是把铁器放到炉子里烧红
趁热浸入凉水里,使其急速冷却
淬火可以增加铁器的硬度和强度


第四步:打磨

师傅打磨刀刃的工具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
从砂轮机、水磨石、砂纸
一把菜刀从粗到细要打磨数十分钟
最后进行抛光,每一个步骤全凭耐心
才能即薄又锋利的刀刃

































第五步:组装
最后将木头柄敲打进刀身
再进行最后的打磨与检查













Part 4 · 肆 · 老行当的新气象

做铁匠这件事是会让人望而生畏的
不能吃苦不行,没有力气不行

从前各行各业的人们所使用的工具
都离不开铁匠,柴刀、斧头、镰刀
为了适应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
铁匠把冰冷的铁块塑造成了独特的形状
但如今的打铁手艺
被更方便快捷的现代锻造工艺所取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铁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愿意坚守这门古老技艺的各自经营
从前打铁被认为是没落的事情
潘师傅的徒弟们也都陆续转行了
大多数年轻人在现代化的影响下
都出去读书或者打工赚钱


潘师傅的儿子潘卫江也不例外
今年38岁的他是五年前才正式开始学习打铁的
或许是外面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打铁更像是一场修行,反复地捶打、淬火
反而让他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也更加理解父亲多年来的选择
因此更加希望将潘家的打铁手艺传承下去














如今“太一”打铁在当地政府非遗项目的支持下
在宁溪老街繁华的路口开了一个小铁铺
售卖着潘师傅每天现打的菜刀、镰刀、锄头
除了有来自宁溪本地的回头客
还吸引了从台州、温州等各地游客购买


希望在更多的老街、老城里
看到正在鲜活的手工艺
铁器背后哐当哐当的捶打声

是手艺的温度和传承的力量



我们带回了几把太一刀铺的嵌钢菜刀
目前在民艺商店有少量展售
喜欢的朋友欢迎来线下商店看看呀~


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
📍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小学弄7号
🕙 平日周二至周日10点至17点
🅿️  导航至杭州市余杭区瓶窑老街



End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民藝再生》
   七年踐行的力量·記錄自然造物背後的故事

△点击购买


自然造物·發現中國在地之美
(關注即將消失的老手藝,關注一切有意思的人、事、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