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温朝晖 136 cm x 68 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 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说:“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本草纲目》也说:“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
鲤鱼的故事源流久远。我国古代神话中说,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成功灭商兴周,果真被封在那里。自古至今,人们都非常看重鲤鱼。孔子十九岁成婚,次年其妻生了一个儿子,鲁国君主鲁昭公得悉后,特派人以鲤鱼赠送孔子以示祝贺。孔子收到鲤鱼后,则为儿子取名“鲤”,全名为孔鲤,字“伯鱼”,此事见载于《孔子家语》。
历史上最早的养鱼文献当属陶朱公范蠡著的《养鱼经》,是在黄河流域山东定陶写的,而且主要以鲤为养殖对象。他认为“养鲤鱼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甚至南北朝陶弘景记载:“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
在汉朝时期,有 “鲤鱼传书”的故事。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书信上讲的是劝他多加餐饭,同时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的典故。
鲤鱼非常有灵性孝心,晋干宝《搜神记》卷记载:“(王祥)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攸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自小喜欢鱼,崇尚自由,知鱼之乐,尤其是喜爱红鲤鱼。几十年前,生态环境尚未破坏,屋前的小河里常有鱼虾,小伙伴们常去捞鱼。每当捞到小红鲤鱼,我都会很高兴,用缸养起来,放学后赏鱼、画鱼为乐。今日适逢重阳佳节,绘此图取跃升登高、飞扬腾达之意;并为助红鲤跃过龙门,且添“龙须面”为食,以助其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