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春节回乡早、时间长,见了不少富贵还乡的好友乡贤,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富不过三代”的问题。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新产生的第一代富贵之家,如今都将面临家业传承的问题。
我们发现,那些先富起来的家族有的已经败落,有的在高墙内,有的在逃亡中,实现成功传𠄘交接、持续发展的少之又少。这一代的富贵,大多是把握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机遇,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普遍缺乏对道德、文化等人文方面的认知和修为,一下子便年近六旬,在如何传承家业的重大问题面前措手不及、束手无策!
作为贫贱起家的第一代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晓得艰难与珍惜;部分第二代常跟着父辈闹世界、干事业,尚可守住一份家业;而不少第二代和第三代则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父辈因投身创业无暇顾及子孙教育,导致后辈不知创业艰难,肆意挥霍,把父辈创造的家业都败光了;更有甚者,作恶多端,身败名裂。故曰“富不过三代”。
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此乃由孟子“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说演变而来,千年应验,富含哲理。
当何以传家?窃以为道德、耕读、诗书、富贵传家,不是互相割裂和对立的,而应该是融合并重、综合传承。正如苏轼在《三槐堂铭》中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又如有对联写道: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道德,是传家的根本。道德家风的核心是行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以此传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以《诫子书》传家。曾国藩四句精辟家训:“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历史上,先贤圣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传家宝典。
耕读,是传家的途径。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生活的磨砺和先贤的教化,脚踏实地,代代相传。
诗书,是传家的载体。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𡱰,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诗书如一条纽带,让思想与品格代代传递;又如一汪源头活水,让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说到底,家族传承的关键在人,只要培养好后辈,饱读诗书,德才兼备,人才辈出,定能传之久远。
富贵,是传家的保障。从小到大,被灌输说资本是血淋淋的、是罪恶的。其实未必,资本是财富,是生产力,它本身没有阶级性,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和使用它。有了钱,生活得以保障,子女教育会更加有条件,也更有本事行善积德,道德、诗书更有可能得以传承。
何以传家,与国家、社会的制度与秩序也紧密相关,个人与家族是无法与国家和社会抗衡的。在西方国家,有不少长久保持富贵、不断壮大的家族案例。例如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地球上最富有、最神秘的家族,资产超过50万亿。早在十九世纪,这个家族就掌握了超过全球50%的财富。不仅如此,他们还操控了全球经济长达200年之久,足足富贵了八代,他们的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连现如今的西方政坛,也有他们在暗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它,皆因制度保障、恒产恒心。几百年来,社会政治制度保持稳定,崇尚民主与法制,权力分立,互相制衡,誓死捍卫私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益,确保了像罗斯柴尔德这些家族的长盛不衰。
所以,只有从微观上富贵家族做到道德、耕读、诗书和富贵综合传家,在国家社会层面宏观上解决家族传承的制度环境保障,方能顺利传家,方能产生真正的贵族,方能确保国家与社会以及家族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