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痰是寒,黄痰是热,干咳是燥,讲三个中成药,送给反复咳嗽的你

文摘   2025-01-08 08:00   上海  

这些天,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咳嗽,地铁里、商场中、医院里的咳嗽声更是此起彼伏。

不少人私信远志,直截了当就问,咳嗽了该吃什么药?几天能好?为什么明明在不停地吃药,为什么咳嗽还是不见好转?

其实,别说你懵了,被你们这劈头盖脑地乱问一通,我也很懵啊!

须知,咳嗽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阴虚燥咳,所以,你一上来就问说自己咳嗽了该吃啥,我也不知道你该吃啥。

至于多久能好,那远志更是回答不了了,即便是在对症用药的大前提下,每个人的体质、病证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有些人会好得快一些,有的人会好得慢一些。而那些偏听偏信,盲目跟风用药的人,都没搞清自己是寒是热,就乱吃一通的人,又怎会好转?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聊聊咳嗽该如何用药?

中医认为,咳嗽之症,病机在肺,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毛,喉为门户,肺有宣发肃降的功能,一呼一吸之间,完成了体内外的机体交换,可以说肺脏是与外界环境最为密切接触的一个脏腑。因此,外感诸邪多容易乘风而入,或袭于肌表、或攻及口鼻,最后奔走袭肺。

肺位于胸腔之中,在五脏六腑之中的位置最高,也为五脏六腑抵挡了大多数的外邪,是故,肺脏又有“华盖”之称。然而,肺脏又不似肝脏那般刚强,肺有着“娇脏”之称,它既不能受寒,又不能受热,加之肺喜润勿燥。

那如何来区分风寒还是风热呢?

1
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多见白痰、稀痰。前人有云,寒者热之,方选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半夏15g、陈皮15g、茯苓9g、甘草5g。

须知,这里的“二陈”,说得并不是以“陈”为名的两味中药,这里的“陈”说得是“陈久者良”的意思。

半夏、陈皮辛温而燥,它们跑到我们的体内,既能化解脏腑中的无形之痰,又可散解掉肺中的寒痰,为温化寒痰之良药。

茯苓,以健脾的功效闻名于中药圈,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茯苓善健运脾胃,而阻断痰浊化生之源。

此外,茯苓又善利水祛湿,可将经由半夏、陈皮化散的痰浊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

而甘草药性缓和,可以降低半夏对咽喉的刺激性。

2
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则见黄痰,多腥臭,热者寒之,方选复方鲜竹沥液。

复方鲜竹沥液:鲜竹沥、鱼腥草、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取鲜竹杆,将之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青黄色或黄棕色的透明液汁流出,具焦香气。

竹沥味甘性寒,善清心肺胃之火,而豁痰润燥。鱼腥草主入肺经,可助竹沥清热解毒;半夏、枇杷叶为燥湿化痰,润肺止咳之良药,加之桔梗,其性轻扬升散,可引诸药入肺经,为肺经之引经要药。

生姜,既能制约诸药寒凉之性,以免过伤脾胃之气;又兼具降逆止呕的功效。

薄荷辛凉,可助竹沥、鱼腥草透散体内的热邪,共奏清热化痰止咳之功。

3
阴虚燥咳

至于燥邪,多易损及肺津而见干咳,燥者润之,方选养阴清肺汤,出自《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汤:生地6g、麦冬9g、玄参9g、白芍5g、薄荷3g、丹皮5g、贝母5g、甘草3g。

方中选用了大量养阴生津的药材,诸如生地、麦冬、玄参、白芍都是滋养津液的药材,

其中,生地、麦冬就像是一场久违的甘霖,润泽了干涸的肺脏,使得肺中有津液可以任之输布;

玄参在滋阴的同时,还可清利我们的咽喉;白芍味甘而酸,既善滋阴补液,又功兼收敛之效,实为补敛俱佳之良药。

薄荷辛凉,丹皮苦寒,两味药材联用,可清泄体内郁热。

贝母为清热化痰,清利咽喉之良药。

最后用了一味甘草,既能调和诸药之峻猛之药性,又可和白芍缓急止痛,已改善咽喉肿痛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介绍的三个方子也均有相对应的中成药,大家若是觉得煎药麻烦,同样可以选用相对应的中成药。


夹缝中的远志草
上海三甲医院主管中药师、肿瘤科临床中药师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药和方剂在山为远志,落市为小草,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