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是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基础,是“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实例,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的影响因素,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对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进行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障碍度模型探讨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维度层和指标层障碍度及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运营维护体系提供参考,对各行业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整体偏高,但处于逐步下降态势。四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综合水平呈现出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的特征。总的来说,目前制度锁定和技术锁定仍是制约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短板。
2)从动态演进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在样本期内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不断降低,但区域发展极值间的差异扩大,差距呈扩大趋势,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近年以来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在研究期间取得了进一步提升。
3)基于障碍度模型的分析表明,制度碳锁定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最主要因素,而在指标层中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密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影响尤其大,并且在长三角地区整体及区域层面主要障碍因素较为一致,但障碍因子排序及障碍度波动存在差异。
1)充分考虑长三角及四大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水平的区域差异性,遵循“分类调控—核心突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原则,以科技创新研发低碳技术为导向,以从制度层面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体系为主线,促进政策制度出台落地机制,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对各行业碳锁定进行系统性研究。
2)缩小区域差异是实现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各地区在碳锁定破解探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主要限制因素,因地制宜转变破解思路,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制度体系构建。此外,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高碳锁定的地区应积极创建与低碳锁定地区的联合破解和探索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与互鉴,缩小区域碳锁定水平差距,从而推动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协同破解,实现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
3)从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障碍因子出发,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密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是制约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一方面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同时也要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外资与内陆企业均衡发展,提高投资水平,积极吸收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条件,同时政府应适当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从主要障碍因子入手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破解的重要路径。
通信作者:陈赟,博士,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交通运输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及研究工作;E-mail:cheny@csust.edu.cn。
一审:杨碧峰
二审:涂 鹏
三审:蒋学东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